王祥夫
庸常生活最容易讓人忽略它的過程的存在,但它實實在在是一種存在。寫小說,從另一方面講,對我來說只是一種游戲,我喜歡做些難活兒,做別人做不了的活兒在我來說是一種對自己的安慰。寫無事的小說是從很早就開始的事情,《五張犁》這篇小說就沒有多少事,那么一個老農民,呆滯地坐在那里,不會引起什么人的注意,小說在他呆滯的過程中就那么過去了。許多讀者看了都說這篇小說讓他們心里很難受,我說那就好,人不怕難受就怕麻木,人生活在世上是不應該麻木的,尤其是作家。這篇小說的內在層次多一些,意韻也豐富一些,告知了人們一種慘酷的現(xiàn)狀,所要表現(xiàn)的是時代的困境,而不是個人困境。我的小說,可以說天性的東西多一點,我是那種可以靠直覺直達事物本質的人之一,而不是靠理論分析和對政治經濟學的耐心剝離而得出真相的人?!段鍙埨纭愤@篇小說是寫民間質樸的對土地的情感被擊垮的整個過程。我們實際上是生活在這樣一種環(huán)境之中,只是我們有時候不愿意承認。
寫短篇一如老農種莊稼,既希望玉米豐收也希望谷子高產。但想是想,事實上寫下去往往不由你。像《河南街》這樣的小說,實際上是一個試驗,對庸常小說的一種試驗,看它會不會有情感的東西在里邊,這種題材一如一盤散沙,想把它們收攏成型比較困難,但我努力做到。這篇小說看上去平平常常,但有波瀾在里邊涌動,我寫的時候是小心翼翼,就像手里拿了件國寶瓷,唯恐有什么閃失。寫小說有時候是會出錯的,開頭的語調不對,下邊就很難繼續(xù),開頭的氣息不對也更不行。語調、語氣好像是沒那么重要,但其實重要極了,太重要了。一篇小說寫好寫不好,全要跟著它來。王安憶最懂這個,慶邦也是。另外,我是個散文心態(tài)的人,生活狀態(tài)也一如散文,不喜歡太緊張的東西,更喜歡隨意一些的東西。有時候,提高到藝術這個高度,散漫也是一種美,是一般人所達不到的境界。我寫小說是隨類賦形。是“隨類賦形”而不是“隨形敷意”。我的書法也體現(xiàn)這一點,繪畫也同樣。
人類的情緒在當今社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種東西,人們的注意力往往會被重大的事件或情節(jié)吸引,而情緒往往會被輕輕忽略掉。我的短篇《河南街》以及我近期的一系列小說主要是寫人的情緒,可以說是“情緒小說”,這包括《音樂》《房客》《為什么不去跳舞》,我想要表現(xiàn)的是那種微妙的,不可與人道知的情緒。人類的情感生活其實是建立在情緒之上,許多好的小說也都要于此扎根。人心最難以深入的地方其實就是情緒。雷蒙德這個美國人,我寧肯說他是情緒大師?!渡虾N膶W》發(fā)表的我那個短篇小說《看戲》確實是東方元素在起作用,但它沒有《五張犁》《河南街》這樣的情緒深度?!渡虾N膶W》把獎頒給它是因為它對現(xiàn)實的關注,錢與權在今天的地位交替是微妙的。這篇小說我個人也喜歡,瓜棚的那一節(jié)我每讀一次都會笑,那是在寫青年人的性,既挑逗而又不露骨,這樣的結尾不那么太正經但每個人都像是很喜歡,作家有時候是需要挑逗一下讀者的。
寫短篇小說如果說有秘訣的話,那就是一不可把要講的直接告知讀者;二必須引誘讀者去想;三要有十分棒的文字;四是短篇小說的文字和中篇長篇的文字絕對不一樣;五我以為最重要,那就是小說要講給讀者的東西不在文面而是在文外,海明威的“冰山”之說甚是精彩。好的短篇最要命的是可遇而不可求。不是你說要寫好就好,而是它忽然來了,讓你措手不及,一下子就搞得十分快樂,連你自己都被感動了,而不是按計劃行事。中篇小說與短篇小說最最重要的區(qū)別是,中篇是“寫什么”,而短篇卻是“怎么寫”。
好的短篇小說要有豐富的層次,思想、情感、人物、故事、社會意韻,美學狀態(tài),精神指向,一層一層在那里豐富著,而且要發(fā)人之未發(fā)。技術好的小說有時候未必是好小說,但好的小說卻一定要有好的技術來完成。更重要的一點還要看你的小說里有沒有“道”,也許你只有“術”,語言與敘述都十分好,技術十分好,但要找別的,卻讓人竹籃子打水。我個人,是不喜歡這樣的小說的,博爾赫斯告訴我們的是小說可以有種種寫法,而卡夫卡卻不是這樣簡單,卡夫卡的小說有個“道”字在里邊,相比便立見高下。就小說而言,把話說明白不好,把話不說明白也不好,太明白與太不明白都未臻大境。好的小說,在明白與不明白之間,而最最重要的是,小說不能淪為語言與敘述的雜耍,不能是一場語言與事件的狂歡,花的顏色或紅或黃并不重要,第一要義是要有香。小說在寫法上孰好孰壞也不重要,“道”是第一要義。是要有“道”,要有“社會意韻”在里邊,而非只是在那里擺弄“術”。
多少年過去了,《五張犁》和《河南街》離最初發(fā)表已經有一段時間,我不是說我的小說好,我只是說,想請大家再看一看這兩篇小說,《長江文藝·好小說》給了我這種可能,那么,喜歡我的讀者不妨再感動一次,但肯定是那種小小的感動。雖然是小小的感動,我卻以為比沒有什么感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