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庭
摘 要:為了遵循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互聯(lián)網(wǎng)+先學后教”教學方法應運而生,更加符合現(xiàn)階段不斷提升的教學需求,有效改善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效率較低的缺點。此種教學模式更加重視學生的預習,其教學的關鍵點是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展示以及質疑,從而使得學生可以由學會向會學過渡。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以及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方面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先學后教;教學模式
一、多種形式推進學生“先學”
1.教材為基礎的課前先學
小學生將數(shù)學課本作為基礎開展先學,通過自讀以及自悟等找尋教材中的疑惑點,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作為依據(jù)編制學生先學的提綱,引導學生的課前自學。而學生則將依托教師提供的先學示范來進行教學內(nèi)容的預習,挖掘本節(jié)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并展開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然后由自己角度整理教材中涉及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實際教學之前檢查學生的先學成果,然后結合審查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有側重點地組織學生的交流或者是進行講解,抓取學生群體存在的關鍵問題,進而保證前置教學任務設置的針對性與合理性,幫助學生搭建學習的階梯。在定位教學內(nèi)容目標的基礎上,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重組并加工教材,然后借助問題提示、知識分層、圖標設計等不同的方式來指引學生完成課前的自學。
2.信息技術幫助小學生完成課前先學
“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階段十分發(fā)達的信息技術來幫助小學生進行課前先學,可以是圖畫、視頻以及動畫等不同形式將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有效整合,實現(xiàn)教學知識細節(jié)放大的目的,進而達成對小學生先學的有效引領。比如可在小學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教學微視頻來放大教學內(nèi)容中的重點以及細節(jié)等,進而對教學知識進行細化,突出教學的核心,將靜態(tài)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轉化為動態(tài)形象的畫面或者是語言,不僅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符合小學生的思維模式,有利于其先學有效性的提升。教師可結合教學視頻制訂相應的測試習題,學生在依照教學視頻學習之后需要完成習題,然后教師結合答題情況掌握學生的先學狀況,進而可做到有重點地教學。
3.課中先學
教師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借助問題導學的方法引領小學生的先學。尤其是一些新舊知識之間的連接點、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以及知識的類比概括中可應用反問以及追問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知識的意識,進而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沖突,促使學生思維中形成系統(tǒng)且清晰的認知。
二、圍繞實際教學目標展開“后教”
學生在先學的過程中雖然已經(jīng)初步地掌握了知識,但是其相對膚淺,缺乏系統(tǒng)性,甚至有可能學生的理解存在根本性的錯誤,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查漏補缺的同時糾正學生的認知錯誤。教師要將實際教學目標作為核心來推進實際教學活動,使學生由不會至學會再到會學,并達成片面知識到系統(tǒng)知識的構建。
1.教學主體
雖然在新課改之后將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交還學生,但是教師仍舊是教學活動推進的主導者,但是學習的主體是小學生,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小學生營造學習的機會。小學生完成先學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先學知識的交流,教師負責把控學生交流的方向和深度,并根據(jù)學生交流的實際狀況了解學生的先學成績,然后做到有針對性地教學。此種教學方法中有兩個教學主體:第一個是學生自身,第二個則是教師。小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完成了知識的傳遞,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具體應用;教師做最后的整理和補充,可幫助小學生糾正錯誤的知識認知,并在概括重點和難點的同時查漏補缺。
2.教學時間
學生和教師都是教學的主體,那么怎么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呢,教師作為相互之間的教學主體,對其教的時間應該是學生先學完成之后,其思維已經(jīng)有了基礎的認識,但是存在一定的認知沖突,此時在小組之間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加深學生探究知識的意識,并繼續(xù)引發(fā)其認識沖突,進而可以更加透徹地掌握知識。教師應該將教學時間把握在學生小組交流之后,等學生之間將認知沖突解決得差不多時教師做最后的總結和整理,幫助學生梳理清晰教學內(nèi)容,進而建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3.教的策略
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是其互相教學的時間,本文不做贅述,主要講解教師的教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兩點,一個是點撥,另外一個則是引領。學生小組之間的討論即為其先學成果的反饋,教師要準確抓取學生學習的困惑,并及時對其進行點撥,使其思維回歸至正確的方向。引領可以看作是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借助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的意識,讓學生通過討論以及辨析等對問題進行解決,進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先學后教是在新課程改革之后出現(xiàn)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新型教學模式,不僅可做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可將教師指導優(yōu)勢和作用最大限度發(fā)揮。將學生的先學作為老師后教的基礎,此種教學模式針對性格更強,有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邢志利.“先學后教”,打造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128.
[2]沈燕.“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運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5(22):64-66.
[3]李連民.對于小學數(shù)學“先學后教”熱的冷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11):71-72.
[4]范薇.小學數(shù)學“先學后教”的嘗試[J].教育教學論壇,2011(10):15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