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駿
曾經(jīng)最令我討厭的音樂家非貝多芬莫屬。
接觸他的《第一鋼琴奏鳴曲》時,我以為他不甘埋沒于平凡卻實在無法逃出莫扎特的陰影;《第五鋼琴奏鳴曲》讓我為他那干冷生硬的所謂節(jié)奏感到可笑,嘩眾取寵又實則尷尬木訥;《第八鋼琴奏鳴曲》(即《“悲愴”奏鳴曲》)也沒能讓我回心轉(zhuǎn)意,仍然覺得他兇狠,只是把戾氣轉(zhuǎn)變成復雜的技術(shù)罷了。
因為太小,那時的我怎么能理解貝多芬?現(xiàn)在的我也雖仍然理解不了,但我逐漸明白,真正理解了貝多芬,就真正地理解了音樂和生命的意義。
貝多芬自幼音樂天賦非凡,嗜酒如命的父親一心想將他培養(yǎng)成為下一個莫扎特,他在不分日夜的琴聲和罵聲中長大。
后來貝多芬拜師莫扎特,受到了賞識,但還沒開始第一堂課,莫扎特便得重病去世了。
怎么辦?貝多芬又拜師海頓,同樣大受歡迎。一切似乎就要塵埃落定了,成功在向貝多芬走來。然而,貝多芬的命運似乎注定是坎坷的,師徒關(guān)系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就崩裂了。
要是你,你怎么辦?
如果你受盡家庭帶來的壓迫,命中注定的失敗,再和擁有威望和地位的老師反目成仇,你還看得到前路嗎?
貝多芬的不幸遠不止于此,他逐漸耳聾,你甚至可以從中晚期作品的變化中看出他聽力的消逝,并非音符越來越單薄,而是音符越來越痛苦。但他沒有停止,更用生命淬煉出人類史上聽覺最為震撼的生命之歌——《歡樂頌》。
音樂家失去了聽覺,就像畫家失去了雙目,長跑運動員失去了雙腿。當你遭受如此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折磨,你能尋找自己的出路并創(chuàng)造奇跡嗎?
貝多芬征服了我,我要像他那樣活著。即便身陷困境,卻依然扼住命運的咽喉,活出生命的光彩。
指導老師:宋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