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無痕
學琴先立德
青年小提琴演奏家王之炅1983年出生于上海。但她小時候,并不像其他上海小姑娘一樣乖巧,甚至有些頑皮。
母親是知青,插隊回城時帶回來很多醫(yī)書。
兩三歲的時候,同齡的小朋友都在搶著看連環(huán)畫,她卻迷上了醫(yī)書。
小時候,父母都問過孩子這個問題:“你夢想長大后做什么?”
王之炅愉快地說:“我要當一名醫(yī)生。”
父母并沒有制止她??珊髞戆l(fā)現(xiàn),她雖然是個小姑娘,卻比個男孩還頑皮,渾身有著使不完的勁兒。看到這種情況,父母為了調整她的注意力,就決心給她找點“磨性子的事”做,希望她能養(yǎng)成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
說來也巧,王之炅就讀的托兒所對面,正好是小提琴教授徐多沁準備招生的學校。由于平日里古靈精怪的王之炅反應快、腦子活,阿姨們就勸她父母給她報名試試看。憑著聰明勁兒,她還真的被徐老師錄取了。
讓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徐老師教琴在后,教做人在先。他十分注重孩子的習慣培養(yǎng):如見到老師要打招呼、接受幫助要道謝、道別要再見等等。這些古典禮儀和道德規(guī)范,讓每個學琴的小朋友在打基礎之時就奠定了良好的學識修養(yǎng)品格,為以后行走漫長的音樂之路打下了扎實的底子。
母女同上課
有趣的是,徐老師的教學別具特色。他不是純粹地教育學生,連家長也同時“教導”。他這種連帶教學法,對剛剛學習音樂的孩子們來說,十分受益。
因為他知道,學琴之初,小朋友難免貪玩,所以就采取這種辦法,以老師帶家長,以家長帶孩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不到3歲的小之炅是班上最小的學生。因為“母女同上課”,媽媽首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中來,陪著孩子一同進班級、學會與同學相處等等。
采用這種辦法后,父母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加上老師的正確引導,孩子每一點點進步,父母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如果母親不用心,孩子便會更加懶散,所以,王之炅的學琴路上,媽媽一路陪伴。
記得考上海音樂學院附小時,他們這個班共有7個人考上了,王之炅是第5名。
考試之前,媽媽還問她:“你的文化課成績這么好,你說咱要不要考這專業(yè)的學院?”在媽媽心里,當時并沒有想讓王之炅一輩子從事音樂。媽媽還記得她當醫(yī)生的夢想。猶豫之后,母女同時選擇了音樂,因為她們已經(jīng)心靈相通,覺得這條路沒有選錯。
媽媽的“魔杖”
王之炅學琴的時候,發(fā)現(xiàn)媽媽有個神秘的“魔杖”。只要是遇到難題,媽媽便悄悄拿出魔杖,“念念有詞”,不一會兒,難題就解決了。
王之炅一直覺得很神奇,可媽媽就是不告訴她秘密。
等她6歲多時,終于有一天,趁著媽媽不在家,她偷偷地翻找媽媽的“魔杖”,才發(fā)現(xiàn),為了陪她學琴,媽媽從識五線譜到唱樂譜,再到打拍子、跳簡單的舞蹈等等,全部認真地做了詳細筆記。
老師課上講的內(nèi)容,只要是老師要求學生學會的,媽媽必須首先學會。
看著這幾本厚厚的筆記本,她才明白:與其說是自己在學琴,不如說是媽媽先學琴。
這樣的本子,媽媽積累了有十幾本。每當看到這些厚厚的本子,王之炅就會想起媽媽付出的心血。所以,她練琴也越來越用心,是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