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
當代社會都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越來越多的人也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了如何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上。而樂器教育正是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有效途徑。所以本文就如何優(yōu)化學校樂器教育進行論述.
一、學校樂器教育存在的問題
提升學生的素質(zhì),樂器教育是有效途徑,想要優(yōu)化樂器教育,發(fā)現(xiàn)問題則是必經(jīng)之路。
1.學生不喜歡練習樂器
學習樂器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一項活動,任何樂器都不能一蹴而就。學生從入門開始學習,需要經(jīng)過很多個階段,不能揠苗助長,這樣只能適得其反。所以必須要進行長時間的練習,但學生卻不喜歡練習樂器。
2.家長對校內(nèi)樂器教育配合度、認可度不足
在大眾的認知里學生在學校里接受教育,就是老師、學校的責任。往往忽略掉了家長在學生教育環(huán)節(jié)中需要承擔的責任。大部分家長認為把學生送到學校就算達成任務,學生表現(xiàn)不好,或者成績不理想都是老師的責任,從來沒有考慮過自身的問題。家長更認可校外的樂器培訓機構(gòu)。
3.學生上課態(tài)度不夠端正
學校開設樂器興趣班,是為了促進學生美育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校開設的樂器興趣班也是采取講授和練習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的。那學生上樂器課時的態(tài)度就尤為重要,學生上課態(tài)度不認真,既不聽老師講解樂器的基本知識,又不認真練習,是達不到提升學生美育的目的的。而且學生上課態(tài)度不夠端正,很難使樂器教育有效開展。
二、尋求原因,對癥下藥
解決問題的過程,首先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其次是找出產(chǎn)生問題的成因,最后是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基礎上,必須找到產(chǎn)生問題的原因作為出發(fā)點,才能真正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下面是筆者探訪所得關于樂器教育開展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問題的成因如下:
1.學生對學校樂器教育的興趣不足
學校樂器教育開展過程中,學生不喜歡練習樂器,在練習過程中不認真或者根本不練習的學生占了一半以上,筆者認為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對學校樂器興趣班的興趣不足。通過觀察與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校選擇的樂器有20%以上的學生是因為家長或老師的要求才選擇此樂器。通過對教師進行的訪談,筆者了解到學校在學生進行樂器入門時,并沒有提供讓學生了解的機會,有的學校還是隨班走,固定每個年級學什么,沒有給學生提供選擇的余地,使學生對學校樂器興趣班的興趣不足,也是導致學生不喜歡練習樂器的原因之一。
2.家長對學校樂器教育理解存在誤區(qū)
教育是需要學生、家長和學校三方面一起合作的,學校教育需要得到家長的認可與配合。但是筆者從調(diào)查得知,雖然有84.8%的家長都會選擇學校樂器興趣班,但是有一半的家長更傾向于校外的樂器培訓班。在對孩子學習情況以及對孩子學習樂器環(huán)境的滿意度中,滿意學校學習樂器環(huán)境的家長只有43%。而大部分家長都不了解學生學習樂器的具體情況,可見當前家長對于學校開展的特長教育的認可度與配合度都不足。家長對于學校開展的特長教育的認可度和配合度都不足的原因就是家長對學校特長教育的理解存在誤區(qū)。
3.教師教學方式單一
教學就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統(tǒng)一的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意識到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所要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新課程改革曾提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不能一味強灌。要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決定學生走什么樣的路。而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是最有發(fā)言權(quán)利的人;并且小學生處于低齡階段,教師必須要依據(jù)學生的情況、喜好進行教學。學生上課態(tài)度不夠端正的原因在于教師上課時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采用的都是講解與訓練相結(jié)合。講解時采用的是常規(guī)的講授法,而訓練時也只是枯燥地進行簡單的練習。可見,導致學生上課態(tài)度不端正的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三、小學樂器教育的優(yōu)化策略
學校樂器教育是學校音樂教育的一個延伸,是實現(xiàn)學校美育目標、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有效途徑。學校樂器教育開展情況關系著學校美育的成效。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了優(yōu)化學校樂器教育的三點對策:
1.方法之:讓學生多接觸樂器,培養(yǎng)興趣
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習樂器都有著濃郁的興趣,但在學校的樂器教學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并不高,從而導致學生不喜歡練習樂器。在學校的樂器教學中,學校只是刻板地教授樂器演奏技巧,學生只是一味地聽從教師的安排,讓學生產(chǎn)生無趣心理;其次學生在選擇樂器前,并沒有了解的過程,只是聽從學校的安排選擇何種樂器作為自己的學習方向,使得學生對學校校內(nèi)樂器產(chǎn)生無趣的心理。使得學校的樂器教育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認為只有增強學生的興趣度,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讓學生喜歡練習樂器,在練習樂器中找到樂趣。
(1)邀請樂器表演
小學生處于小學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處于長身體、長知識、長智慧的時期,而這個階段的小學生正處于有著新奇、喜歡熱鬧的心理。學校邀請樂器表演,讓學生感受樂器演奏傳遞出來的情感,從而讓學生對演奏樂器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以此,增強學生對學習樂器的樂趣,最后使得學生在練習樂器上有更多的耐心,也更加認真。樂器表演是營造氛圍的重要途徑,學校邀請樂器表演也需要有注意的地方,學校在樂曲的選擇上,要有偏重,選擇一些歡快、符合小學生喜好的樂曲,這樣能夠更好地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樂器表演容易讓小學生產(chǎn)生羨慕感,以此成為學生學好樂器的內(nèi)在動力。樂器表演之后,學校應該再給學生講解一些樂器表演家的事跡,讓學生了解到學好樂器與練習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從而讓學生懂得練習的重要性,并且可以以樂器表演家為榜樣,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使得學生重視練習在學好樂器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真正喜歡上練習樂器。
(2)召開樂器講座
學校樂器興趣班是學校開展樂器教育的重要途徑,學生在進入學校樂器興趣班之前,學校并沒有提供了解的機會。導致學生在選擇樂器的時候,沒有了解過樂器的屬性,自己有沒有興趣,所以導致學生在練習樂器的過程中出現(xiàn)不認真或者不練習樂器的現(xiàn)象。學校召開樂器講座正是給學生了解樂器的機會,筆者認為舉辦講座的最佳時機是在學生進行選擇樂器之前。由于小學學校都是在第一學段進行選擇樂器的,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和接受力不高,所以學校召開的樂器講座不能像學校常開的講座那樣,應該用一種新型的方式來讓學生了解樂器,為以后的選擇做好準備。筆者認為學校召開的樂器講座,應該是把學校所開設的樂器興趣班中所具有的樂器種類都展示出來,讓學生充分了解學校的樂器班都有哪些樂器;其次筆者認為召開樂器講座的地點應該放在操場,因為操場的場地比較大,適合更好地展示樂器;最后在形式上,筆者認為應該由該樂器的授課教師來進行講解,并且進行展示。讓學生有機會親自接觸即將要學習的樂器,接觸未來教授他們樂器的老師。
只有讓學生有了解樂器的機會,才會是讓學生真正去選擇自己喜歡的,這樣學生才會是從興趣出發(fā),學生才會真正學好樂器,這樣在練習的時候也會更加認真。
(3)提供展示機會
學校開展樂器教育不僅僅為學生掌握一項藝術(shù)特長提供機會,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xiàn)的機會。處于小學階段的小學生具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愿意參加學校的樂器比賽和表演活動,但是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學校的表演活動和樂器比賽。通過調(diào)查和訪談筆者發(fā)現(xiàn),雖然學校也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機會,但是學校在這方面的管理卻存在著弊端,學校參加比賽和表演活動都是固定的學生,很多學生因此失去了很多展示的機會,從而導致學生對學習樂器失去了興趣。筆者認為學校應該多舉辦一些活動,讓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從學校比賽和表演中得到鍛煉獲得自信,所以學校在機會分配上要平均一些,不要只選擇好的,而忽視掉其他同學。筆者認為學??梢越M成幾個樂器隊,這樣各種樂器都有表現(xiàn)的機會;其次,在學校舉辦表演活動時,可以先進行一個比賽,這樣大家都會參與其中,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練習樂器提供動力源泉。
2.方法之:家校溝通,掃除誤區(qū)
當前學校教育與以前的學校教育最大的變化,就是在教育認知上,在以前的教育過程中,家長與教育之間沒有直接的關聯(lián),教育就是學校、老師的責任,家長就是一個甩手掌柜。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認知發(fā)生了改變,知道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家校的溝通就尤為重要,通過問卷筆者發(fā)現(xiàn),家長對于學校的認可度與配合度都不足,而產(chǎn)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就是家長對學校的樂器教育存在著偏見。所以筆者認為,學校應該從以下三方面消除家長對學校樂器教育的偏見,從而使得家長和學校一起合作,讓學校的樂器教育可以有效開展,可以舉辦親子樂器活動:
(1)親子接力演奏樂器
有的家長是會樂器的,這個活動正是家長與學生加強了解的過程。由老師進行分組,每組三對父子/母子,挑選一首相對簡單的曲子,每個人一段,看哪一組先完成。通過這樣的比賽,可以讓家長了解到孩子對樂器的掌握程度,而且通過這樣的親子活動既可以增進親子關系,又可以提供親子共同完成曲子的機會。不但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2)聽曲猜名
這個活動不管會不會樂器的家長都可以參與其中,有教師出題,讓學生演奏樂曲,由家長來猜。這項活動既考驗家長與學生的默契,又考驗家長對學生的了解度。通過聽曲猜名的活動可以讓家長了解到孩子學習樂器的情況,對于沒有答對的家長也給予警示,讓其意識到自己對于孩子的關心不夠。
(3)聽音辨樂器
由老師進行分組,看哪組回答又快又準。在比賽開始之前,老師拿布條蒙住學生的眼睛,由家長隨意挑選五種樂器,有學生來猜。這項活動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又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學習情況。
3.方法之: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教師依據(jù)自己所掌握的教育理論及心理學理論,在教學過程中呈現(xiàn)的具體的活動狀態(tài),是整個教學活動呈現(xiàn)的形式。靈活的教學方式,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效能;而死板的教學方式,往往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的心理,使得教學的效能不升反降。
(1)實踐與講解相結(jié)合
樂器教育作為音樂教育的一部分,掌握、理解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是必要的。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體驗音樂的內(nèi)涵。但是在講解音樂知識時,只是為了講而講,單純把其當作知識強行灌溉,這樣既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也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音樂知識與塑造音樂形象、表現(xiàn)音樂情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音樂知識的傳授應該把“技”“情”“趣”融合成一體,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學習氛圍,讓其在這樣的氛圍中完成對音樂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2)基礎訓練與兒童樂曲相結(jié)合
在樂器教育中除了講解音樂知識以外,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練習,在對兒童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有些孩子由于處于低齡階段,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穩(wěn)定性差,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坐不住的情況,再加上之前沒有受過任何有關于音樂的基礎教育,就會對反復單調(diào)的基礎練習曲產(chǎn)生厭學情緒。所以教師必須依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梢愿鶕?jù)兒童學習的進度,適當選取一些兒童比較熟悉的兒童歌曲來進行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練琴的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一些較為復雜的指法穿插在這些樂曲中,通過這樣的反復練習,使學生的樂器技能得到提高。
通過這些優(yōu)化策略,使得學校樂器教育得到優(yōu)化,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
【作者單位:渤海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