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菲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占癌癥死亡總數(shù)的14%[1]。而上肢淋巴水腫是乳腺癌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這是由于腋窩淋巴結、靜脈回流受阻等原因?qū)е铝馨吐阅[脹狀態(tài)[2]。
選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乳腺腫瘤科Ⅰ病區(qū)收治的40例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入組標準:確診為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且不包含淋巴結轉移導致的淋巴水腫;上肢淋巴水腫的診斷,采用周徑測量方法:測量上臂圍肘徑,肘橫紋上10cm,肘橫紋下10cm,腕橫紋上5cm,手腕,雙上肢周徑差值≥2cm即可診斷為術后上淋巴結水腫[3]。水腫程度:臂周差≥5cm為重度;臂周差3~<5cm為中度;臂周差2~<3cm[4]。采用隨機 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合對照組各20例。觀察組患者年齡38~52歲,平均(43.90±6.80);學歷:初中9例,高中8例,大專及以上3例。接受化療20例,放療18例。水腫程度:輕度2例,中度13例,重度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7~51歲(41.9±7.10);學歷:初中8例,高中9例,大專及以上3例.接受化療20例,放療20例。水腫程度:輕度2例,重度14例,重度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1.2.1 干預方法
測量兩組雙上臂最粗部位、肘上10cm、肘下10cm、腕橫紋上5cm、上肢虎口等五個部位的周徑并記錄。向?qū)φ战M患者應用常規(guī)的護理指導并結合一般情況給患者講解手法引流綜合消腫治療(CDT)的方法和繃帶使用,手法引流結束后,采用低彈性繃帶對患肢進行梯度加壓包扎,每日 1 次,15 天為 1 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延續(xù)性護理。(1)功能鍛煉:指導患者患肢環(huán)繞運動、聳肩、抓握運動,患肢避免從事激烈、重復性的活動。避免在患肢進行采血、輸液、測血壓等操作;避免穿限制循環(huán)的衣物,如含緊繃性帶的袖子和袖套。不要帶緊的首飾[5]。(2)隨訪:通過每周的電話回訪對患者淋巴水腫的情況進行評價及分析,評估其CDT治療方法及繃帶使用是否熟練、上肢皮膚的情況,及腫脹上肢五個部位周徑的情況,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給與相應的指導。并有科室高年資的護士作為隨訪小組成員,利用社交平臺向患者開展健康講座及關于淋巴水腫的新進展的內(nèi)容,幫助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3)家庭支持:淋巴水腫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庭成員學會CDT的治療及繃帶的使用對患者是非常有幫助的,提高生活質(zhì)量。
1.2.2 評價方法
運用周徑測量法測量一個月后兩組患者的雙上肢五個部位的周徑,較一個月前的周徑進行對比。
1.2.3 統(tǒng)計方法學
采用SPSS18.0中處理。
兩組干預前后水腫評價比較,見表
出院前兩組患者上肢淋巴水腫沒有明顯差別(P>0.05),經(jīng)過1個月的出院后連續(xù)性護理,實驗組上肢淋巴水腫減輕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上肢淋巴水腫是一種常見的乳腺癌并發(fā)癥,術后上肢淋巴結回流出現(xiàn)受阻進而引發(fā)上肢淋巴水腫,往往會對病人的術后恢復和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且比較難治愈[6.7]所以臨床上對已發(fā)生淋巴水腫的患者應給予高度的重視及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從本研究的延續(xù)性護理干預中,幫助患者減輕了淋巴水腫的情況,讓患者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心及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從而提高了患者的住院滿意度,也可以讓病房更好的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