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濤
摘要: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科技已經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生活、生產和工作方式,人工智能既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方便和快捷,又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帶來了許多的不確定性。深深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看待人和機器的關系、人工智能與法律的關系、人工智能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從現(xiàn)在就開始思考和研究,具體而言,人工智能不斷模糊著機器人和人的界限,帶來了很多復雜的倫理、法律和安全問題,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立法、執(zhí)法、司法等各個方面都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人類未來的生存和生活也將隨之改變。
關鍵詞:人工智能發(fā)展;立法挑戰(zhàn);人類生存
1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英文縮寫為 AI。它是研究、開發(fā)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tǒng)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相對于人的智能而言的。正是由于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物質運動形式,所以根據(jù)控制論理論,運用功能模擬的方法,制造電腦模擬人腦的部分功能,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動機械化,叫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本質是對人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是人的智能的物化。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目前的人工智能只是一種初級的人工智能,它依然沒能擺脫機器的定義,它的程序由人來編寫,它的活動受人操控,對于這種低級別的弱人工智能,其給法律帶來的沖擊和挑戰(zhàn)是極小的,但科技的發(fā)展是肯定的,未來的人工智能一定是超人工智能,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判斷,他們是物質社會的產物,他們具有社會性。超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給人類帶來的沖擊和挑戰(zhàn)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2 人工智能帶來的問題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各種新科技的出現(xiàn)層出不窮,人類自身的秘密開始一層一層的揭開。我們發(fā)展科技的目的是將來的人工智能機器能將我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例如機器人做家務、帶孩子、做司機、秘書等等一系列我們不愿意花太多精力或者有太多限制條件的工作。然而,機器人的過度發(fā)展強大,人類在很多的方面都不如機器人,反而退化成為機器人的奴隸?他們會不會有一天無法忍受人類對他們的“剝削”和“壓迫”,挑戰(zhàn)人類的統(tǒng)治?很多的科幻作品和電影中都預言了這樣的場景,未來的智能機器人和人類爭奪有限的地球資源,并最終打敗人類,成為新的地球統(tǒng)治者。這也正是絕大多數(shù)人對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憂忡忡的原因。 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將會也必然會超出我們人類的控制,機器人的定義將會從工具、機器變成“超人”,機器人將擁有自己的思維,對這個世界有著自己的認識。我們在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同時,擔心被我們所發(fā)明的物質所毀滅??萍及l(fā)展本身并不是問題,人類如何運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并確保自己的技術的安全性才是問題的關鍵。因此我們在弱人工智能時代將超人工智能提上議程,如何通過法律的完善既能保證人工智能為我們人類的發(fā)展做出貢獻,又能利用法律來維護我們自身的權益。因為我們最大的敵人不是我們發(fā)明的技術,而是我們自己本身。
3 人工智能對立法帶來的挑戰(zhàn)
從事科學研究是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尋求科技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也是人類不斷進化的標志,各國的法律都對此予以保護。同時法律對科研自由有著嚴格的界限,只保護那些有利于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科學技術。我們無法預知人工智能是否符合法律上的標準。因為科學技術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會帶來很大的風險。機器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人格?是否享有人類的某些權利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弱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的定義就是人類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一種工具,人與動物與植物最根本的差別就是人類的社會性,而弱人工智能只是按照人類設定好的程序執(zhí)行他們的任務,所以把弱人工智能歸納到人的范圍,就是一種超越人類發(fā)展的概念錯誤,弱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都不具備人的主體資格,更不用說承擔法律責任了。但是超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有自己的思維,有自己的價值判斷,他們是否能享有人類的權利?他們能否擁有被憲法承認的主體資格?對于這個問題, 首先需要明白法律人格指的是法律關系主體維持和行使法律權利,服從法律義務和責任的條件。要成為法律上的獨立人格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社會存在, 這意味著能夠獨立自主地作出意思表示,具備獨立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并能夠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人腦所以具有思維的特殊機能,決不是由單獨的生物學運動造成的,而是長期的社會實踐的結果。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而且只要人們還存在著,它就仍然是這種產物?!倍欠傻拇_認。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據(jù)此都具有獨立的法律人格。超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能夠做出自己的意思表示,可以獨立的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所以超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符合法律人格的要求,這種超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法律總是滯后于社會的發(fā)展,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能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所以我們以后的立法工作就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目前我們已經認識到的問題,而更多地應該對未來的人類發(fā)展在立法上設計一些預防條款,同時我們目前的立法不能也不應該阻礙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這就需要我們法律人共同迎接新時代帶來的挑戰(zhàn)。
4 人工智能對司法程序帶來的沖擊
司法程序,又稱訴訟程序,是指司法權行使時所必須遵循的法定的方式、方法、順序及步驟等的總稱,包括起訴程序、審判程序等不同的內容。司法程序是司法權的構成要素之一,程序改革在司法改革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發(fā)揮著十分獨特的作用。
我之前所說的,超人工智能時代的機器人可以由憲法賦予其主體資格,可以獨立承擔責任,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他們完全了解人類的歷史文明傳承,它們對事物有著自己的判斷價值標準,那么以后的司法機關的職位和公務履職是不是也可以由他們來擔任,而他們無論從記憶力還是法律知識的儲備,都要比人類更勝一籌,在同等競爭中人類將會一敗涂地,以后的司法程序都不用了,直接輸入超人工智能機器人的腦中,他們按照既定的程序行使權力。
5 人工智能給人類生存帶來的沖擊
超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是科學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同時超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于人類社會就是一場災難,他們無論從智商還是身體素質都比人類強大的太多,到時候會造成這樣兩種現(xiàn)象:第一種是超人工智能時代,由于機器人比人類強大太多,機器人不滿足于作為人類的輔助者,他們奮起反抗并依靠著強大的科技力量毀滅人類,并最終統(tǒng)治地球,人類滅絕;第二種情況是人類逐漸地認識到科技的發(fā)展所帶來的好處,并想通過科技改變人類,將新型的科技應運到人的身上,人類自己變成了機器人。這兩種情況都不是我想看到的,這樣的機器文明也不是人類發(fā)展的最終目的。如何避免這種世紀難題,也許法律能給我們一些答案。
6 人工智能何去何從
對于人工智能引發(fā)我們產生的思考以及科技發(fā)展將帶給我們負面的影響,這是人類發(fā)展的必經過程,我們恐懼的不是科學技術,而是人類作為統(tǒng)治者將面臨自己無法控制的局面,說到底目前的人工智能所引發(fā)的法律思考都是為了維護人類統(tǒng)治的必要,既然我們是為了維護人類的統(tǒng)治地位,那我們就有必要采取風險措施,面對未來要有預防性的措施,面對不確定要有因應性制度的保護。為了應對未來超人工智能時代我們應當調整規(guī)范構成的要件,應以人工智能的發(fā)展與規(guī)制為主題,既要確??茖W技術的發(fā)展不受到法律的重重限制,又不讓科技發(fā)展到無法控制,形成制度性、法治化的社會治理體系,包括以安全為核心的法律價值目標、以倫理為先導的社會規(guī)范調控體系和以技術、法律為主導的風險控制機制。當前應盡快出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及時制定“機器人倫理章程”,適時進行機器人專門立法。對機器的研發(fā)需要一定的透明公開機制。為科技發(fā)展制定紅線,確??萍嫉陌l(fā)展不越過紅線,是安全的,對人類有利的。
個人覺得法律規(guī)制和科學技術發(fā)展本身就是就是互相矛盾的,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可控制性與科技發(fā)展本身就是個偽命題,人類既想享受科學技術帶給自己的好處,又對未來的不可控性有著深深的恐懼感,這種不安全感正是人類誕生與生俱來的,對未知的恐懼使人類在前進中曲折,也正是因為人性,才讓這個世界豐富,如果一味的發(fā)展科技,未來的一切都由制度框架了人,那么最終人類發(fā)展了科技,人類也因科技而毀滅,畢竟所有科技的發(fā)展 都應該回歸人性。
參考文獻:
[1] 梁俊毅.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及其認知意義[J].大眾科技,2011(03).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