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ANFIS的RPC中鋼筋搭接性能預測

2019-04-16 01:04陳瀟方志陳佳醒
中外公路 2019年4期
關鍵詞:試件長度荷載

陳瀟, 方志, 陳佳醒

(湖南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82)

1 前言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簡稱RPC)系基于最大密實度原理配制的一種超高性能混凝土,通過提高其組分的細度與活性、減少內部缺陷,以獲得由其組分材料所決定的最大承載力及優(yōu)異的耐久性。與普通混凝土相比,RPC具有超高的抗壓強度和較高的抗拉強度、良好的韌性、優(yōu)異的耐久性、熱養(yǎng)護后基本無收縮且徐變大幅降低等特征,RPC也由此被歸于超高性能混凝土范疇并被視為新一代水泥基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有關RPC材料的國家標準GB/T 31387-2015《活性粉末混凝土》已頒布實施,但目前中國國內尚無相應結構設計方面的國家規(guī)范。

配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的連接接長不可避免,一般有搭接、焊接和機械連接等連接方式,且以搭接連接最為簡便。搭接連接通過搭接區(qū)域的混凝土來實現(xiàn)鋼筋之間的應力傳遞。目前對于普通混凝土中鋼筋搭接連接性能的研究較為充分。徐有鄰等通過32個鋼筋搭接對拉試驗和8個鋼筋搭接梁受彎試驗,研究了搭接傳力性能及其影響因素,提出了搭接強度和鋼筋搭接長度計算公式,并被現(xiàn)行的GB 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所采用;趙培完成了123個約束漿錨搭接連接試件的對拉試驗,獲得了螺旋箍筋配箍率對鋼筋搭接長度的影響規(guī)律;Mehmet Karatas等通過不同硅灰含量自密實混凝土梁和普通混凝土梁的受彎試驗,研究了硅灰含量對搭接性能的影響。

國內外對RPC中鋼筋搭接連接性能的研究尚才開始。Lee基于10個采用搭接鋼筋配筋的超高強度混凝土梁的受彎試驗,研究了不同搭接長度對搭接性能的影響,結果顯示:在鋼纖維體積摻量為2%、強度等級為130 MPa的超高強度混凝土中,130 mm搭接長度對于13 mm直徑鋼筋的搭接連接足夠可靠;Choi等完成了12個復合纖維增強超高性能混凝土中鋼筋搭接對拉試驗,結果表明:在強度等級為100 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中,140 mm搭接長度可為直徑為16 mm鋼筋提供可靠的傳力搭接。

總之,目前國內外有關RPC中鋼筋搭接連接性能的研究才剛起步,RPC強度和配箍率等參數(shù)對搭接性能影響規(guī)律的研究尚未涉及,限制了RPC這種超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的工程應用。

自適應神經模糊推理系統(tǒng)(Adaptive Network 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簡稱ANFIS),是模糊推理系統(tǒng)與神經網(wǎng)絡相結合的產物,既繼承了傳統(tǒng)神經網(wǎng)絡自適應性以及學習能力強等方面的優(yōu)點,又克服了傳統(tǒng)神經網(wǎng)絡存在的局部極小值等缺陷,因而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搭接應力-滑移曲線是對搭接連接性能的綜合反映。為了確定RPC中搭接鋼筋在對拉荷載下的連接性能,該文以搭接長度、RPC強度和配箍率為試驗參數(shù),對13個RPC中鋼筋搭接連接試件進行對拉試驗,得到各試件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并以試驗結果為樣本,建立基于ANFIS的RPC中鋼筋搭接應力-滑移曲線模型。以期通過該模型預測不同搭接長度、RPC強度和配箍率下RPC中鋼筋搭接試件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為RPC中鋼筋搭接的有限元分析和工程設計提供依據(jù)。

2 試驗概況

2.1 試件設計

設計制作了13個RPC中的鋼筋搭接試件,試驗的主要參數(shù)為搭接長度、RPC強度和配箍率。試件RPC塊體部分的截面尺寸為150 mm×150 mm,長度即為搭接長度,分別取100、150和200 mm;RPC強度分別為100、120和150 MPa;搭接鋼筋采用強度等級為HRB400、直徑為20 mm的帶肋鋼筋;箍筋采用強度等級為HRB335、直徑分別為6、4 mm的帶肋鋼筋,對所有配箍試件,箍筋間距均保持為50 mm,搭接長度100、150和200 mm試件內的箍筋個數(shù)分別為2、3和4個,同一搭接長度試件內的配箍率分別為0、0.34%和0.75%;試件內的架立筋采用強度等級為HRB335、直徑為6 mm的帶肋鋼筋。試件尺寸及配筋構造見圖1。

圖1 試件尺寸及配筋構造(單位:mm)

試件編號及主要參數(shù)見表1。編號中L、R和S及其后的數(shù)字分別表示搭接長度、RPC強度和配箍率,如試件編號L100-R100-S34表示試件的搭接長度為100 mm、RPC強度為100 MPa、配箍率為0.34%。

表1 試件參數(shù)及主要試驗結果

注:表中L為搭接長度;fcu為RPC立方體抗壓強度;ρv為配箍率;Fu為極限荷載;τu為與Fu對應的搭接應力;τau為ANFIS模型得到的搭接強度;破壞模式中:P為鋼筋拔出破壞,B為鋼筋拉斷破壞,Y表示鋼筋屈服。

2.2 材料力學性能

所用鋼筋力學性能的測試結果如表2所示。

RPC的配合比(質量比)及實測強度見表3,其中鋼纖維體積摻量為2%,RPC的強度為邊長100 mm立方體28 d的實測抗壓強度。

2.3 加載方式與測點布置

采用單向拉伸的方法進行鋼筋搭接性能試驗,加載在專門加工制作的反力架上進行,加載設備采用500 kN穿心式液壓千斤頂。采用壓力傳感器控制荷載大小,主要測點布置如圖2所示。在兩根搭接鋼筋的加載端和自由端均布置百分表,用于測量搭接鋼筋滑移量,獲取搭接應力-滑移曲線。

表2 鋼筋力學性能

表3 RPC配合比及抗壓強度

試驗采用分級加載。極限荷載前采用力控制,每級荷載增量約為10 kN,達到極限荷載后采用位移控制,每級位移增量根據(jù)滑移發(fā)展情況取0.5~1 mm,直至加載鋼筋自由端位移超過15 mm左右為止。

3 試驗結果

定義試件受力過程中經歷的最大荷載為極限荷載,與極限荷載對應的加載鋼筋自由端滑移為極限滑移。根據(jù)試驗量測的荷載值F及搭接長度L,采用式(1)計算搭接區(qū)鋼筋表面的平均黏結應力(或稱搭接應力)。

(1)

圖2 加載裝置及測點布置

式中:F為對拉荷載;d為鋼筋直徑;L為搭接長度。

主要試驗結果見表1,RPC中鋼筋的搭接強度為15.56~21.39 MPa。

試驗中出現(xiàn)了搭接鋼筋拔出破壞和拉斷兩種破壞模式。

搭接長度為100、150 mm的試件均發(fā)生鋼筋拔出破壞,其搭接應力-滑移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鋼筋拔出破壞試件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

由圖3可知:發(fā)生鋼筋拔出破壞試件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包含上升段、下降段和殘余段。上升段表明:加載之初搭接鋼筋與RPC的膠結破壞和滑脫尚未滲透到搭接全長,相對滑移S很小,隨著荷載的增大,搭接鋼筋與RPC的膠結面被破壞,荷載由摩阻和咬合承擔,滑移增長加快,曲線呈現(xiàn)非線性特征;下降段表明:承載力達到峰值后,迅速減小,滑移大幅度增長;殘余段表明:滑移發(fā)展至一個橫肋間距時(直徑為20 mm的帶肋鋼筋橫肋間距為10 mm)進入殘余段,承載力由RPC與鋼筋的摩阻力維持。搭接長度為100 mm與搭接長度為150 mm試件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上升段基本一致,殘余段接近平行,形態(tài)相近。

搭接長度為200 mm的試件均發(fā)生鋼筋拉斷破壞。試件發(fā)生鋼筋拉斷破壞時搭接鋼筋自由端滑移值較小,搭接應力-滑移曲線如圖4所示,僅包含上升段。

圖4 鋼筋拉斷破壞試件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

由圖4可知:加載初期RPC與鋼筋表面的膠結力尚未破壞時,鋼筋未發(fā)生明顯滑移;隨著荷載的增大,滑移緩慢增加,直至鋼筋被拉斷。極限荷載由鋼筋的抗拉強度所決定。

4 ANFIS基本原理及結構

自適應網(wǎng)絡模糊推理系統(tǒng),也稱為基于網(wǎng)絡的自適應模糊推理系統(tǒng)(Adaptive 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m,簡稱ANFIS)。ANFIS是將神經網(wǎng)絡與模糊推理系統(tǒng)結合在一起,并基于自適應的建模方法建立起來的模糊推理系統(tǒng)。

ANFIS結構有5層,如圖5所示,為簡單起見,假定所考慮的模糊推理系統(tǒng)有兩個輸入x和y,輸出為f,用Oi,j表示第i層第j個節(jié)點的輸出值。各層的功能如下:

圖5 ANFIS結構圖

第1層為輸入層:

(2)

式中:O1,j表示第1層第j個結點的輸出;x,y為各結點的輸入;uAj、uBj分別為描述輸入量x、y的隸屬度函數(shù)。

第2層的每個結點為以Π表示的固定結點,將本層輸入信號相乘并輸出:

O2,j=wj=uAj(x)×uBj(y),j=1,2

(3)

第3層的每個結點為以N表示的固定結點,其輸出為第j條輸入與本層所有輸入之和的比值:

(4)

第4層中的每個結點均是一個有結點函數(shù)的自適應結點:

(5)

第5層為標以∑的固定單結點,其功能在于將本層輸入求和并輸出:

(6)

5 基于ANFIS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模型

5.1 ANFIS模型的建立

通過Matlab中模糊邏輯工具箱完成RPC中鋼筋搭接應力-滑移曲線建模。考慮搭接長度、RPC強度和配箍率3個參數(shù)對RPC中鋼筋搭接應力-滑移曲線的影響。因此模型的輸入變量有4個:搭接長度、RPC強度、配箍率和滑移值。模型的訓練結構為網(wǎng)格分類法,輸入變量搭接長度、RPC強度、配箍率和滑移值分別賦予2、2、3、5個隸屬度函數(shù),其類型均為雙S型,輸出搭接應力的函數(shù)類型設置為線性函數(shù);模型的學習算法設置為混合學習算法。具體結構見圖6。

圖6 搭接應力-滑移曲線模型的ANFIS結構圖

5.2 ANFIS模型與試驗結果對比

將10個試件的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模型訓練,在模型訓練完成后,對其余3個試件L100-R120-S34、L100-R120-S75和L150-100-S34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進行檢驗,并與試驗結果對比,以驗證模型的適用性。模型的訓練和對比情況如表1和圖7所示。

圖7 ANFIS模型結果與試驗結果對比

由表1 及圖7可知:① RPC中鋼筋搭接應力-滑移曲線模型對不同參數(shù)下各試件的搭接強度擬合和預測效果良好。② RPC中鋼筋搭接應力-滑移曲線模型對不同參數(shù)下各試件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擬合效果良好。經檢驗,RPC中鋼筋搭接應力-滑移曲線模型對試件L100-R120-S34、L100-R120-S75和L150-R100-S34搭接應力-滑移曲線預測較準確,即該文所提出的基于ANFIS的RPC中鋼筋搭接應力-滑移曲線模型可以較好地描述RPC中鋼筋的搭接性能。

5.3 搭接性能的參數(shù)分析

利用得到的ANFIS模型對不同搭接長度、RPC強度和配箍率下RPC中鋼筋搭接試件的試驗結果進行預測,并分析各參數(shù)對搭接性能的影響。

5.3.1 搭接長度的影響

ANFIS模型預測的不同搭接長度對搭接應力-滑移曲線的影響如圖8所示。

圖8 不同搭接長度試件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

由圖8可知:試件L75-R100-S34、L125-R100-S34發(fā)生鋼筋拔出破壞,而試件L200-R100-S34發(fā)生鋼筋拉斷破壞。對于發(fā)生拔出破壞的試件,當搭接長度由75 mm增加至125 mm時,搭接強度降低3.6%。

5.3.2 RPC強度的影響

ANFIS模型預測的不同RPC強度對搭接應力-滑移曲線的影響如圖9所示。

圖9 不同RPC強度試件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

由圖9可知:與RPC強度為100 MPa的試件相比,強度為150 MPa和200 MPa試件的極限搭接強度分別提高24.1%和42.7%。

5.3.3 配箍率的影響

ANFIS模型預測的不同配箍率對搭接應力-滑移曲線的影響如圖10所示。L100-R100-S0、L100-R100-S50和L100-R100-S100分別表示配箍率為0%、0.5%和1%且搭接長度為100 mm、RPC強度為100 MPa的試件。由圖10可知:與配箍率為0的試件相比,配箍率為0.5%和1%試件的極限荷載和搭接強度分別提高5.2%和8.3%。

圖10 不同配箍率試件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

6 結論

(1) 通過對13個RPC中鋼筋搭接連接試件進行對拉試驗,結果表明:在對拉荷載下,RPC中鋼筋搭接連接分別出現(xiàn)鋼筋拔出和拉斷兩種破壞模式;RPC中鋼筋的搭接強度為15.56~21.39 MPa。

(2) 通過試驗所得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建立了基于ANFIS的RPC中鋼筋搭接應力-滑移曲線模型,該模型綜合考慮了搭接長度、RPC強度和配箍率對搭接性能的影響。通過所得模型擬合和檢驗的搭接應力滑移曲線與試驗結果對比,結果表明:該文所提出的基于ANFIS的RPC中鋼筋搭接應力-滑移曲線模型可以較好地描述RPC中鋼筋的搭接性能。

(3) 利用得到的ANFIS模型對不同搭接長度、RPC強度和配箍率下RPC中鋼筋搭接試件的試驗結果進行預測,并分析各參數(shù)對搭接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搭接強度隨RPC強度、配箍率的增加而增加,隨搭接長度的增加而降低。

(4) 根據(jù)試驗結果和ANFIS預測模型可知,在強度等級為100 MPa、配箍率為0.34%的RPC中,直徑為20 mm帶肋鋼筋的臨界搭接長度約為10倍鋼筋直徑。

猜你喜歡
試件長度荷載
活荷載
3D打印PLA/HA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研究
日光溫室荷載組合方法及應用
復材管纖維纏繞角度對約束混凝土軸壓性能的影響研究
客貨共線鐵路列車荷載圖式探討
繩子的長度怎么算
1米的長度
自動鋪絲末端缺陷角度對層合板拉伸性能的影響
愛的長度
長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