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濰坊醫(yī)學院公共衛(wèi)生與管理學院,“健康山東” 重大社會風險預(yù)測與治理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山東濰坊 261053;2.中國海關(guān)濰坊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山東濰坊 261041)
藜麥(ChenopodiumquinoaWilld,Amaranthaceae)是一種在安第斯山區(qū)廣泛種植的一年生雙子葉“假谷物”,屬于藜科,由于其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而被國內(nèi)外研究學者所廣泛關(guān)注。藜麥中含有大量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學物質(zhì),包括皂苷、類黃酮、植物激素、植物甾醇類化合物、酚醛樹脂和生物活性肽[1-2]。皂苷是一類苷元為三萜或螺旋甾烷類化合物的糖苷,其中藜麥皂苷屬于五環(huán)三萜類的齊墩果烷型皂苷,由苷元與一個或多個糖基組成[3]。藜麥皂苷按照苷元不同可以分為三類,分別為商陸酸皂苷(Phytolaccagenic acid,PA)、常春藤皂苷(Hederagenin,Hed)、齊墩果酸皂苷(Oleanolic acid,OA)。藜麥皂苷主要分布在藜麥麩皮(即藜麥的外種皮)中[4],皂苷味苦,食用前常通過水洗或者研磨去除[5],所以藜麥實際加工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藜麥麩皮。如果可以利用藜麥麩皮,就能提高藜麥的綜合利用價值。
國際上對藜麥的研究方興未艾,然而國內(nèi)對藜麥的研究卻起步較晚[6],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藜麥引種、栽培、品種選育、種植等領(lǐng)域,個別研究者對藜麥中的營養(yǎng)成分、礦物元素進行了測定[7-8];功能性成分方面,主要集中在藜麥總黃酮的提取、純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9-13];關(guān)于藜麥皂苷的研究多集中在藜麥總皂苷的提取優(yōu)化[14]以及含量的測定上[15-16]。僅有幾篇關(guān)于藜麥麩皮皂苷的研究,主要為藜麥麩皮的營養(yǎng)成分測定[17]、麩皮皂苷的提取優(yōu)化[18]以及抗氧化性[19]上,但對于藜麥麩皮皂苷的抑菌活性研究較少,藜麥麩皮皂苷對于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以及皂苷的裂解規(guī)律尚無人研究。
針對以上對于藜麥麩皮皂苷研究領(lǐng)域的不足,本實驗選擇藜麥麩皮作為研究對象,旨在研究藜麥麩皮不同萃取部位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沙氏腸炎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四種致病菌的體外抑菌實驗,探究其抑菌活性,為藜麥麩皮中的活性物質(zhì)在抗菌感染方面的開發(fā)和利用提供參考依據(jù);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形成的關(guān)鍵酶[20],以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為考核指標,觀察抑制效果,為藜麥麩皮中的活性物質(zhì)作為酪氨酸酶的天然抑制劑應(yīng)用于生產(chǎn)中提供實驗依據(jù);利用質(zhì)譜分析皂苷的裂解規(guī)律,可以為以后研究藜麥麩皮皂苷的構(gòu)效關(guān)系奠定數(shù)據(jù)基礎(chǔ)。
藜麥麩皮 山西灰藜品種,購自山西省靜樂縣山西億隆藜麥有限公司,粉碎機粉碎后過60目篩子篩選備用;無水乙醇、石油醚(60~90 ℃沸程)、乙酸乙酯、正丁醇、高氯酸、冰醋酸、香草醛 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甲醇、乙腈 色譜級,北京匯??苾x科技有限公司;商陸皂苷甲標準品 純度>99%,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霉素 80萬單位,山東魯抗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頭孢克肟 抗之霸,100 mg/片,天津華津制藥有限公司;L-Dopa 純度>99%,上海浩然生物公司;酪氨酸酶 ACT=570 U/mg,上海拜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硅藻土、普通肉湯培養(yǎng)基、瓊脂、直徑5 mm的紙片、96孔板;液相色譜與質(zhì)譜用水為超純水,其余用水為蒸餾水;金黃色葡萄球菌(bio-090809)、表皮葡萄球菌(bio-84876)、沙氏腸炎桿菌(bio-85090)、銅綠假單胞菌(bio-80513) 購自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持中心。
PALL-cascade超純水制備機 濟南東岱科學器材有限公司;YXQ-LS-70A型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 上海博訊實業(yè)有限公司;BPMJ-150F型霉菌培養(yǎng)箱 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SW-CJ-2F型雙人雙面凈化工作臺 蘇州凈化設(shè)備有限公司;RE-201D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儀 鄭州長城科工貿(mào)有限公司;HH-4型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 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AR224CN電子天平 常州奧豪斯儀器有限公司;KQ-500DE型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U-500可見分光光度計 上海元析科技有限公司;多功能粉碎機 廣州市大祥電子機械設(shè)備有限公司;Shimadzu LC-20AT高效液相色譜儀 日本島津;Agilent-1260安捷倫高分辨液相質(zhì)譜聯(lián)用儀 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CT-3質(zhì)構(gòu)儀 倍迎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酶標儀 南京貝登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Omega高速冷凍離心機 上海精宏實驗設(shè)備有限公司。
1.2.1 不同極性部位的提取 參考Medina-Meza I G等[21]制定提取步驟。稱取藜麥麩皮粉末100 g,加入8倍量體積的75%乙醇提取,超聲震蕩40 min,靜置2 h,紗布過濾,得上清液1;向剩余的濾渣內(nèi)加入6倍量體積的75%乙醇繼續(xù)提取,超聲震蕩30 min,靜置2 h,抽濾得上清液2。兩次上清液混合,旋轉(zhuǎn)蒸發(fā)回收乙醇;分別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乙醇提取液2~3遍,得到相應(yīng)的萃取層;將萃取層溶液依次旋轉(zhuǎn)蒸發(fā),回收石油醚(60 ℃)、乙酸乙酯(55 ℃)和正丁醇(60 ℃);萃取完后剩余的溶液為水層,將各萃取層放入已恒重的蒸發(fā)皿當中,待揮發(fā)至干后稱重,計算各層得率,得率(%)=(m2-m1)/100×100,其中m1為恒重后蒸發(fā)皿的重量(g),m2為蒸發(fā)皿與萃取層的總重量(g),100為藜麥麩皮的重量(g)。
1.2.2 不同極性部位待測原液的配制 正丁醇層:取正丁醇層物質(zhì)8.3 mg,溶解于2 mL的甲醇中,濃度為4.15 mg/mL;乙酸乙酯層:取乙酸乙酯層物質(zhì)8.4 mg,溶解于2 mL的甲醇中,濃度為4.2 mg/mL;石油醚層:取石油醚層物質(zhì)8.4 mg,溶解于2 mL的石油醚中,濃度為4.2 mg/mL;水層:取水層物質(zhì)8.3 mg,溶解于2 mL的水中,濃度為4.15 mg/mL。
1.2.3 培養(yǎng)基的配制 取普通肉湯液體培養(yǎng)基,超純水溶解,并不停攪拌,裝入帶棉花塞的三角燒瓶中,121 ℃高壓滅菌15 min,待用。
1.2.4 菌液的配制 將四種細菌進行活化,分別取200 μL的菌液于25 mL的普通肉湯液體培養(yǎng)基中,37 ℃下進行培養(yǎng),觀察并校正菌液濃度,使其相當于0.5麥氏比濁標準,此時含菌量約為1.5×108CFU/mL,即為受試菌種的菌懸液,稀釋后的菌懸液在15 min內(nèi)接種。
1.2.5 紙片法測定藜麥麩皮不同萃取物的抑菌活性 依據(jù)參考文獻[22],取24片直徑為5 mm的經(jīng)高壓滅菌后的紙片,分為6組,用鉛筆標記1~6,重復4次;用移液槍準確移取10 μL的正丁醇層溶液打到1號紙片上,待其揮干,再次打入10 μL,總共打五次,乙酸乙酯層、石油醚層、水層溶液操作與正丁醇層相同,依次打入2~4號紙片上;對照選用1 mg/mL的青霉素與1 mg/mL的頭孢克肟,取10 μL分別打入5、6號紙片上,對照組僅打一次;吸取制備好的菌懸液20 μL打入600 mL的生理鹽水中,渦旋振蕩器中充分振蕩搖勻,倒入固體培養(yǎng)基中,使其剛好鋪滿培養(yǎng)基的表面,將紙片有間隔的放入固體培養(yǎng)基中;做好的培養(yǎng)皿放入培養(yǎng)箱中37 ℃進行培養(yǎng),6 h后觀察是否有抑菌圈并測量抑菌圈的大小,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1.2.6 最低抑菌濃度與最低殺菌濃度的測定 參考Xue P等[23],利用二倍稀釋法將有抑菌活性的待測原液依次稀釋,反復吹打,使其濃度分別為4.15、2.08、1.04、0.52、0.26、0.13 mg/mL,對照品的濃度依次稀釋為1、0.5、0.25、0.125、0.0625、0.03125 mg/mL。取無菌96孔板,向A1-A6、B1-B6、C1-C6中依次加入稀釋后的待測原液,A-C為三組平行,D1-D6、E1-E6分別加入青霉素與頭孢克肟的稀釋液作為陽性對照,F1-F3為不加藥物的無菌液體培養(yǎng)基作為陰性對照,再向各個孔內(nèi)加入菌液100 μL,此時藥物濃度變?yōu)樵瓉淼囊话?。將制作好?6孔板放入37 ℃培養(yǎng)箱中進行孵育12 h后觀察,陰性對照孔應(yīng)有細菌生長,否則實驗無效,以肉眼未見生長菌落的最低藥物濃度為待測溶液對受試菌種的最低抑菌濃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記錄數(shù)據(jù)。再次孵育12 h后觀察,以不生長菌落的最低藥物濃度為待測溶液對受試菌種的最低殺菌濃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記錄數(shù)據(jù)。
1.2.7 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的測定 配制濃度依次為1、0.5、0.25、0.125、0.0625 mg/mL的萃取層溶液與VC對照液,根據(jù)表1的反應(yīng)體系,在37 ℃水浴鍋中反應(yīng)15 min后,取200 μL反應(yīng)液加入到96孔板中,用酶標儀在475 nm下檢測各萃取層的吸光度。不同濃度的VC溶液作為陽性對照,三次實驗取平均值,計算各萃取層對酪氨酸酶的抑制率[21],抑制率(%)=[1-(C-D)/(A-B)]×100。
表1 反應(yīng)體系的組成Table 1 Composition of the reaction system
1.2.8 液質(zhì)聯(lián)用定性分析正丁醇層
1.2.8.1 液相色譜條件 色譜柱:Agilent ZORBAX SB-C18柱(100 mm×3 mm,1.8 μm);柱溫:40 ℃;進樣量:20 μL;流動相A:0.1%甲酸水溶液;流動相B:甲醇;梯度洗脫[24](流動相B濃度):0~5 min,0~5%,5 min~10 min,5%~90%,10 min~15 min,90%~98%,15 min~30 min,98%~5%,流速為0.3 mL/min。
1.2.8.2 質(zhì)譜條件 離子源:電噴霧離子源(ESI);掃描模式:正離子(ESI+);解離方式:碰撞誘導解離;載氣(N2);鞘氣流速:35 arb;輔助氣流速:10 arb;毛細管電壓5000 V;毛細管溫度:320 ℃;電噴霧電壓3500 V;分辨率:50000;離子源溫度:200 ℃。
1.2.9 高效液相色譜法與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正丁醇層
1.2.9.1 標準品與待測樣品的配制 準確稱取1.5 mg商陸皂苷甲標準品與正丁醇層物質(zhì),分別溶解于甲醇中,定容到10 mL的容量瓶中,得到濃度為0.15 mg/mL的標準品溶液與待測液。
1.2.9.2 高效液相條件 色譜柱:YMC ODS-Pack(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A(水),B(乙腈);洗脫條件[25](流動相B的濃度):5 min 10%;10 min 15%;15 min 20%;35 min 28%;50 min 40%;60 min 60%;70 min 70%;80 min 70%;90 min 10%;柱溫:30 ℃;檢測波長:202 nm;流速:1 mL/min。
1.2.9.3 標準曲線的建立與樣本含量的測定 吸取1 mL標準溶液,過0.45 μm微孔濾膜備用,將標準溶液在液相色譜的洗脫條件下進行洗脫,進樣量分別為5、10、15、20、25 μL記錄數(shù)據(jù),按照色譜圖以皂苷含量為橫坐標,以峰面積積分值為縱坐標建立標準曲線;將樣品液過0.45 μm濾膜后按照上述方法進樣20 μL,得到峰面積圖,根據(jù)標準曲線確定皂苷含量。
1.2.9.4 分光光度法分析測定正丁醇層 移取0、0.2、0.4、0.6、0.8、1.0 mL標準溶液于10 mL的玻璃管當中,每組三個平行,水浴鍋70 ℃下?lián)]發(fā)至干,依次加入0.2 mL的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0.8 mL的高氯酸溶液,搖晃均勻后于60 ℃下恒溫水浴15 min,流動冷水冷卻5 min,加入5 mL的冰乙酸稀釋,靜置30 min后于可見分光光度計下560 nm處測量吸光度值,以含量為橫坐標,吸光度值為縱坐標建立標準曲線;同時吸取0.5 mL的平行樣品液三份按照上述方法測量吸光度值,以不加樣品的平行樣作空白,根據(jù)標準曲線確定含量[15]。
圖1 各極性部位抑菌情況Fig.1 Bacteriostatic effects of polar regions注:a~d依次為Sau,Sep,Se,Pae;分別代表金黃色葡萄球菌、表面葡萄球菌、沙氏腸炎菌、銅綠假單胞菌;1~6號分別為正丁醇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青霉素與頭孢克肟,下同。
每組實驗重復3~4次以減小實驗誤差,采用SPSS 17.0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測定結(jié)果用平均值±標準差的形式表示。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LSD兩兩比較,以p<0.05表示有差異性。
由表2可知,四種極性部位的得率依次為7.52%±0.8569%、0.61%±0.0741%、2.28%±0.4370%、11.08%±0.9884%,水層得率最高,其次為正丁醇層,說明藜麥麩皮中含有較多的水溶性物質(zhì)例如水溶性的蛋白以及多糖等。
表2 藜麥麩皮各極性部位得率(%)Table 2 The obtain rate of the polarity of the quinoa bran(%)
與青霉素和頭孢克肟的抑菌圈大小作對比見表3,正丁醇層物質(zhì)對金黃色葡萄球菌[(15.81±0.82) mm]和表皮葡萄球菌[(14.17±1.05) mm]有較大明顯的抑菌圈,對沙氏腸炎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沒有抑菌圈出現(xiàn),說明此萃取層對革蘭陽性菌較敏感而對革蘭陰性菌無明顯效果;乙酸乙酯層物質(zhì)和石油醚層物質(zhì)僅對金黃色葡萄球菌(10.08±0.26)、(9.92±1.21) mm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其余三種菌沒有抑制作用,說明這兩種萃取層可能只對部分革蘭陽性菌有抑制效果;水層物質(zhì)對四種細菌都沒有抑菌作用,說明水層內(nèi)沒有抑菌物質(zhì)的存在;青霉素只對革蘭陽性菌有抑制效果,所以對沙氏腸炎和銅綠假單胞菌兩種革蘭陰性菌沒有抑制效果;頭孢克肟對部分革蘭陽性菌(表皮金黃色葡萄球菌)與部分革蘭陰性菌(沙氏腸炎桿菌)有抑制效果。
表3 抑菌圈直徑的測定Table 3 Diameter of the antibacterial ring
由于青霉素是一種僅對革蘭陽性菌表現(xiàn)出殺菌效果的廣譜抗生素,所以加入另一種抗生素頭孢克肟來增強對照,頭孢克肟屬于三代頭孢類抗生素,對部分革蘭陰性菌也存在殺菌效果,結(jié)合兩種對照品,可以使實驗結(jié)果更加可靠。其余研究顯示,黎藥角花胡頹子[26]、地綿草[27]、綿馬貫眾[28]、米口袋[29]、粗壯女貞[30]的正丁醇萃取層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地綿草與綿馬貫眾活性最高的萃取部位為氯仿萃取部位。其最高紙片藥物含量分別為14、5 mg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徑分別為9.6與9.93 mm,均小于本實驗活性最高的正丁醇層(藥物含量為200 μg,抑菌直徑為15.81 mm),正丁醇層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對于方差齊性的檢驗,p<0.05,表明方差齊性。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數(shù)據(jù)之間比較有差異性,兩兩比較發(fā)現(xiàn),石油醚層與乙酸乙酯層相比較,p>0.05,說明兩者之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正丁醇層與其他三種提取層比較,均p<0.05,說明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正丁醇層的抑菌效果要優(yōu)于其余萃取層。
由表4知,活性最高的正丁醇層物質(zhì)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值為1.04 mg/mL,MBC值為2.08 mg/mL;對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值為0.52 mg/mL,MBC值為1.04 mg/mL,且對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要優(yōu)于金黃色葡萄球菌。杜靜婷[31]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正丁醇萃取物在濃度為1 mg/mL的時候,就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抑制率為11.44%,與測定的MIC值相同,說明在正丁醇層萃取物的濃度達到1 mg/mL時便可以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推測原因可能是因為正丁醇層萃取物質(zhì)可以使細菌的細胞壁破裂,使細胞內(nèi)容物分散不均勻而引起的;而徐曉敏[32]的實驗發(fā)現(xiàn),正丁醇層萃取的物質(zhì)對于金黃色葡萄球菌較為敏感,其MIC=0.625 mg/mL,與本實驗MIC濃度相差近一倍,分析原因其一可能是由于實驗用的菌種來源不同導致耐藥強度不相同,其二為萃取層物質(zhì)純度不相同,其三是細菌的濃度不相同而導致。
表4 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MBC(mg/mL)Table 4 MIC,MBC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mg/mL)
藜麥麩皮各提取層對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見表5。由表5可知,與陽性對照VC相比較,在濃度為1 mg/mL時,正丁醇層、乙酸乙酯層、石油醚層對于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分別為55.86%±0.67%、47.81%±1.25%、28.54%±1.53%,但當濃度減為0.5 mg/mL時,乙酸乙酯層與石油醚層的抑制率降低為25.24%±2.12%、8.65%±1.64%,利用LSD方差分析對抑制率進行兩兩比較,p值均小于0.05,說明不同極性部位對于酪氨酸酶的抑制率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正丁醇層物質(zhì)對于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最好且相對穩(wěn)定。而水層對于酪氨酸酶沒有抑制作用,原因可能為水層內(nèi)大部分物質(zhì)為粘性多糖,活性物質(zhì)較少。與王建華等[33]的研究相比,在濃度同為1 mg/mL的時候,正丁醇層物質(zhì)對于酪氨酸酶的抑制率要大于當歸(35.8%)、桔梗(21.6%)、靈芝(9.6%),但比蘆薈(74.2%)的抑制率要低;李俊強等[34]研究發(fā)現(xiàn),在甘草總皂苷濃度為2 mg/mL時對于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為50.67%,與正丁醇層1 mg/mL的抑制率大致相同,說明正丁醇層物質(zhì)的活性要優(yōu)于甘草皂苷。
表5 各萃取層對于酪氨酸酶的抑制率(%)Table 5 Inhibitory rate of each extraction layer on tyrosinase
圖2 各萃取層對酪氨酸酶抑制率Fig.2 Inhibitory rate of each extraction layer on tyrosinase
按照文獻裂解規(guī)律[35],以最高峰保留時間RT(retention time)為7.88分鐘峰為例,如圖7:
圖3 正丁醇層的總離子流譜圖Fig.3 Ion flow chart of n-butanol layer
圖4 正丁醇層7.88分鐘離子碎片圖Fig.4 Ion fragments of n-butanol layer in 7.88 min
圖5 離子碎片的裂解規(guī)律Fig.5 Rule of ion fragmentation
圖6 正丁醇層液相圖Fig.6 N-butanol chromatography
圖7 商陸皂苷甲標準曲線Fig.7 The standard curve of Esculentoside A
在初始質(zhì)核比m/z=973下,經(jīng)過一系列的裂解,首先脫掉兩分子葡萄糖(Glucose)與一分子阿拉伯糖(Arabinose),m/z=973→811→649→517,隨后脫掉兩分子的H2O與C=O基團,m/z=517→499→481→453,最后脫掉一分子的H2O,m/z=453→435。脫掉糖鏈后為商陸酸皂苷的母核結(jié)構(gòu),此裂解方式也與商陸酸皂苷的裂解規(guī)律相吻合,所以可以確定7.88 min峰為商陸酸皂苷的離子峰,以此類推,正丁醇層的物質(zhì)歸類如下:
表6 正丁醇層物質(zhì)歸類Table 6 N-butyl alcohol layer material classification
由此可推斷出正丁醇層的主要活性物質(zhì)為皂苷。
由于齊墩果酸皂苷與常春藤皂苷的標準品較難獲得,所以本實驗采用商陸皂苷甲標準品來建立含量測定方法[15]。
2.7.1 HPLC法測皂苷含量 根據(jù)液相與質(zhì)譜的比對,47.5與53.7 min的峰為商陸酸皂苷PA,82.5 min的峰為齊墩果酸皂苷OA。商陸皂苷甲液相色譜法的標準曲線方程為Y=227829X-573,R2=0.9978,代入待測樣品的峰面積得到皂苷含量為1.242 μg,計算后藜麥麩皮中皂苷純度為61.6%。
2.7.2 分光光度法測皂苷含量 商陸皂苷甲分光光度法的標準曲線方程為Y=0.0053X-0.007,R2=0.9991,表明含量與吸光度值具有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測得正丁醇層皂苷的吸光度平均值為0.159,帶入公式得正丁醇層皂苷含量為31.32 μg,計算藜麥麩皮正丁醇層皂苷的純度為62.6%。
根據(jù)實驗可知,在藜麥麩皮的四種萃取層中,正丁醇層的活性最高,通過二級質(zhì)譜以及離子流譜圖、碎片裂解規(guī)律分析得到正丁醇層所含的主要活性物質(zhì)為藜麥皂苷,液相法與分光光度法定量測得藜麥皂苷的純度分別為61.6%與62.6%。藜麥皂苷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較為明顯,其抑菌圈直徑分別為(15.81±0.82)與(14.17±1.05) mm;最低抑菌濃度MIC值分別為1.04與0.52 mg/mL,而對革蘭氏陰性細菌沒有表現(xiàn)出抑制活性,說明藜麥麩皮皂苷對革蘭陽性菌較為敏感。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作為臨床上常見的耐藥性致病菌,隨著抗生素的大量濫用,已表現(xiàn)出很強的耐藥性。所以,將藜麥皂苷進行進一步的分離純化后應(yīng)用到臨床治療上也契合當今社會的醫(yī)學發(fā)展理念,在提高了藜麥麩皮的利用價值的同時也為開發(fā)中藥抗菌藥,攻克細菌耐藥性提供新的思路;對于酪氨酸酶的抑制,四種萃取層表現(xiàn)出不同的活性,正丁醇萃取層在濃度為1 mg/mL時對于酪氨酸酶的抑制率為55.86%±0.67%,效果是同濃度VC對照品抑制率的58.96%,說明藜麥麩皮皂苷對于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好且穩(wěn)定,可以作為一種天然的抑制劑應(yīng)用到美白護膚品中,可以用來預(yù)防黑色素的沉積和黑色素瘤等,在化妝品領(lǐng)域有著非常廣闊的應(yīng)用前景。但是由于藜麥麩皮皂苷沒有進行分離純化,高純度的藜麥皂苷是否具有更好的抑菌以及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效果以及藜麥皂苷的抑菌機理有待進一步的實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