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
摘 要:在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培養(yǎng)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統(tǒng)一規(guī)格的人才。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遷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方式已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很難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了培養(yǎng)出大量具有一定科學思維方法,能夠獨立解決自身學習、生活、工作和社會決策中遇到的問題的人才,為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支撐。本文淺略地探討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①什么是自主探究能力;②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徑。
關鍵詞:探究;能力;培養(yǎng);途徑
中國有句古話:“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由此,本文淺出地探討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為學生終身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什么是自主探究能力
我們知道,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主要的學習方式,其精髓在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逐步撐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它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和主動性。而“探究”,在漢語中就是“探索研究”,其中“探索”的解釋是“多方尋求答案解決疑問”,“研究”的解釋是“探求事物的性質,發(fā)現規(guī)律等;考慮或商討”。由此可見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學生在一個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學習的需要,并通過學習共同體中成員的互動、交流,憑借自己的主動學習完成從識別目標、提出目標和達到目標的全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我國,長期的應試教育培養(yǎng)出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統(tǒng)一規(guī)格的人才。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遷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這種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方式已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很難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了改變這種局面,解決我國教育在這一方面所出現的問題,為學生終身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培養(yǎng)出大量具有一定的科學思維方法,能夠獨立解決自身學習、生活、工作和社會中遇到的問題的人才,為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支撐,我們就要很好地探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徑。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途徑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想學”的動機,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1.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坝H其師,信其道”,一般來說,學生對某位老師產生恐懼,那么,對其所教的課也不會產生興趣,反之,學生喜歡的老師一走進教室,課堂的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容易調動。因此,教師摒棄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注重溝通師生情感,及時進行角色轉換,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人文環(huán)境。
2.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興趣是一種學習動力,學習的興趣越濃,積極性就越高,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好。只有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維持他們學習的動機。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的目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形式,不斷的調動學生的興趣。
3.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意識。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處于中心地位,師講生聽,師問生答,學生完全圍著教師轉,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這種課堂嚴重地扼殺了學生的天性,使其性格得到了限制。但這種教育方式已經不適應當今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F在需要的是有個性,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
(二)傳授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未來社會的“文盲”,并不是指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學習方法,不會自主學習的人,所以,教師應有意識地貫穿學法指導。
1.預習。自主學習的預習,是學生獨立獲取基本知識的重要一環(huán)。指導預習以設計一系列問題的形式,在“學什么”“怎樣學”兩方面加以引導。當學生對如何預習有一定的實踐后,提綱逐步精簡,最終讓學走上自學的道路。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敢于和老師、同學展開討論;為學生提供參與機會,讓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如何去學。
(1)小組討論:課堂上,經常設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同時對其他同學的思路進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種合作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不僅使自己對知識理解更豐富、全面,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之間合作的精神。
(2)擔任小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擔任小老師,把一部分題交給學生,讓他們來解釋。讓他們從自己的做題角度和思路出發(fā),來解釋問題答案的理由。
(三)巧妙設疑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疑”是激發(fā)思維的起點,“疑”是激發(fā)思維的動力。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個精彩的提問,往往能在一開始便牢牢地抓住學生的興趣,使其產生強烈的探究的欲望。因此,老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也可以從教材出發(fā),針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問題,或創(chuàng)設適宜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產生探究知識的欲望,進而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獨立思考的能力。
(四)組織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課堂是師生接觸最多、最直接、最重要的場所。在這一場所,教師的知識傳授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同時進行。課堂也是組織師生互動的關鍵場所。要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應該把握好課堂。要從以往教育的弊端來看,我們應當注意: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fā)展的場所;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且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
綜上所述,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是必要的。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對教育所做出的必然要求,是知識更新速度日趨加快,信息日益紛繁多樣的當今社會所做出的必然選擇。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發(fā)揮各方面的有利作用去培養(yǎng)新一代具有各方面的技能,能夠自主解決問題的人才,以此來迎合社會的需要。只有這樣,我國的未來才會更加輝煌。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2011.
[2]任長松.探究式學習——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伊鴻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