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但我作為精讀課來講的,因為它吸引我的是本文的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描寫為本文的神來之筆。全文用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描寫來感受主席失去愛子的無比悲痛的心情。讀者沒有看見主席的眼淚,沒有聽到主席的哭聲,但讓讀者處處流淚,刻畫出“無淚勝有淚,無聲卻有聲”的意境,也能意會到作者高超的寫作手法,使讀者回味悠長、流連往返。
【關(guān)鍵詞】語文;細節(jié)描寫;思想感情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我們不僅要了解主席作為父親的一面,更主要的是通過對主席的細節(jié)描寫塑造了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個性的領(lǐng)袖形象。全文以毛澤東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三份電報寫出了毛澤東的矛盾心理,將愛子葬于朝鮮的艱難、痛楚的決定;毛澤東強忍悲痛,在電報上寫下了“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批示。
細節(jié)描寫為本文的神來之筆。感嘆作者高超的寫作手法,全文用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描寫來感受主席失去愛子的無比悲痛的心情。讀者沒有看見主席的眼淚,沒有聽到主席的哭聲,但讓讀者處處流淚。本文的細節(jié)描寫刻畫了人物的性格,揭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了人物細微的復(fù)雜的感情,讓我們走進毛澤東的內(nèi)心。
一、驚悉噩耗,萬分悲痛,第一份電報
(主席收到電報時是1951年1月2日。毛岸英犧牲是1950年11月25日,因為當時主席生病又忙于抗美援朝的事,周總理暫時隱瞞了。)
從收到這封電報起,毛澤東整整一天沒說一句話,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著煙。桌子上的飯菜已經(jīng)熱了幾次,還是原封不動地放在那里(動作描寫)。正面:動作描寫。側(cè)面:飯菜原封不動。細節(jié)描寫細致入微。通過“整整一天”“一支又一支”“已經(jīng)”“還是原封不動”等詞語可見,此時主人公沒有哭聲,卻通過動作感覺到撕心裂肺的痛。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情不自禁地喃喃著?!鞍础薄熬o鎖”“喃喃”(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說明主席沉浸在喪子的巨大悲痛中。我們仿佛能聽到主席喃喃地呼喚兒子,情不自禁地留戀著,反映了主席對兒子的無比愛憐。再也聽不到兒子的聲音了,這是一個父親失去兒子的自然表露。我們沒聽到哭聲沒看到眼淚。
那一次次的分離,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邊來了嗎?這次怎么會……(心理描寫),毛澤東感到震驚,無法相信就這樣失去了自己的愛子,“這次怎么會……”,內(nèi)心的掙扎和悲痛有誰能理解?反復(fù)讀這句,我們似乎能感覺到主席內(nèi)心無比的哀痛。淚在心里,而我們讀者沒有看到主席表露出的眼淚。(據(jù)資料顯示,毛澤東當時說:“戰(zhàn)爭嘛,總會有犧牲,這沒有什么!”)
二、艱難抉擇,兩份電報
彭老總來電說,可以破格將遺體運回國。朝鮮金日成首相來電,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鮮。理解“破格”為什么?在朝鮮戰(zhàn)場上犧牲了我們十幾萬的志愿軍,他們永遠留在了朝鮮,讓十幾萬英魂回家安葬不現(xiàn)實。但岸英是主席的孩子,可以破格把尸體運回國。那么岸英的遺體是回國安葬還是葬在朝鮮,主席陷入兩難,主席最后的決定讓兒子埋在朝鮮的土地上。
面臨艱難“抉擇”,主席仰起頭望著天花板,強忍著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無限的眷戀?!把觥薄巴薄皬娙獭薄澳抗狻薄盁o限的眷戀”(神態(tài)描寫)表現(xiàn)了主席的內(nèi)心十分哀痛,心在流淚、在流血,父子連心怎能不悲痛?
岸英奔赴朝鮮時,他因為工作繁忙,未能見上一面,誰知竟成了永別?。ㄐ睦砻鑼懀?,主席也許在懊悔,也許在自責,假如不讓兒子去朝鮮,假如走之前能見見兒子,再多看看他,假如……此刻愛子的模樣歷歷在目。
“兒子活著不能相見,就讓我見見遺體吧!”主席想。(心理描寫)說明毛主席內(nèi)心非常想念自己的兒子。多想去撫摸,多想去感觸,多想去見見兒子的遺容啊。
然而,這種想法很快就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說道:“我的兒子死了,我當然很悲痛,可是,戰(zhàn)爭嘛,總是要死人的。朝鮮戰(zhàn)場上我們有多少優(yōu)秀兒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父母難道就不悲痛嗎?他們就不想再見一見兒子的遺容嗎?岸英是我的兒子,也是朝鮮人民的兒子,就尊重朝鮮人民的意愿吧?!保ㄕZ言,心理描寫)。這是偉大父愛的延續(xù),是一位國家領(lǐng)袖從大局考慮問題的理智,是偉人的寬闊胸懷。
三、簽字的一瞬間主席神態(tài)的變化
秘書將電報記錄稿交主席簽字的一瞬間,主席下意識地躊躇了一會兒,那神情分明在說,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轉(zhuǎn)向窗外,右手指指寫字臺,示意秘書將電文稿放在上面。這意味著毛澤東永遠也見不到自己的愛子了,這一處細節(jié)描寫進一步表現(xiàn)出毛澤東在做最后的決定時,心底又流露出對親人的無比眷戀。
“下意識”“躊躇”“黯然”“轉(zhuǎn)”“指指”(心理、神態(tài)、動作描寫)這一連串的動作表明主席此時仍然沉浸在對愛子的無限思念中?!镑鋈坏哪抗狻?,這是經(jīng)歷過悲痛后的自然神情。我們?nèi)匀粵]有看到主席的眼淚,而在反復(fù)讀這句時讓讀者淚已涌出。岸英難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見了?主席始終不相信自己已經(jīng)失去了兒子,再也看不到兒子的神情面貌,再也聽不到兒子叫的一聲聲“爸爸”,從此陰陽兩隔。主席既是偉大領(lǐng)袖又是普通父親,強忍內(nèi)心的悲痛做出艱難的抉擇,平凡的父親,偉大的主席(我在這頭,你在那頭)。
過渡:同學(xué)們,當主席聽到兒子犧牲后全文有大哭嗎?有眼淚嗎?(沒有)如果我們的親人離開了,我們會怎樣?(失聲痛哭,放聲大哭)用眼淚證明對親人的眷戀。在我們懷念去世的親人時也會描寫如何哭了。而這篇課文沒有哭聲,沒有眼淚,卻讓讀者想哭,熱淚盈眶。
文章對人物細節(jié)的刻畫做到了“無淚勝有淚,無聲卻有聲”。毛主席極悲而不哭,但結(jié)尾落筆又突出了一個“淚”字。這就是最吸引人最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的典范。說哭不寫哭,說悲痛不寫悲痛。通過毛主席的細節(jié)描寫,一位活生生的父親躍然紙上。閉上眼,主席的神情面貌便出現(xiàn)在眼前。
四、電文稿下是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課文寫到這戛然而止,千言萬語,反而蒼白無力,一句話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震撼,淚濕臉頰。我們通過文字聯(lián)想到這一個晚上,10多個小時,主席輾轉(zhuǎn)反側(cè),無聲流淚。那是一個多么難熬的漫漫長夜,白天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樣失聲痛哭,作為領(lǐng)袖要從大局出發(fā),抗美援朝讓十幾萬中華兒女長眠于朝鮮的土地上,夜晚悄悄流淚,因為主席也是父親。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是世間最悲苦之事。
引申一:孩子陪父母漸老,父母伴孩子長大。父母入暮年時孩子能陪于父母膝下。這就是圓滿的人生。毛主席去世時83歲,兒子離開他26年了。如果毛岸英活著的話也已經(jīng)54歲了,毛主席多么希望有兒子的陪伴?。?/p>
引申二:毛主席珍藏著毛岸英的衣物。多少個夜晚毛澤東看著兒子的衣物想著什么,在做著什么,老來喪子,身為人父,又是國家領(lǐng)袖,他的悲傷只能自己來承受,沒有人能傾訴,多少難熬的夜晚??!
參考文獻
[1]葉子龍.在毛澤東身邊27年[J].黨史博采,2011(9).
[2]葉子龍.我給毛主席當秘書[J].公安史話,2007(11).
作者簡介:靳永紅,女,1975年生,青海剛察人,任教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zhèn)民族寄宿制完小,本科,小教一級,研究方向為小學(xué)語文。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