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偏執(zhí)型、分裂型、強迫型和攻擊型等青少年常見的四種性格缺陷,并對其形成原因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青少年;性格缺陷;原因
【中圖分類號】G84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5-0254-02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重視。青少年的性格是否健全不僅關系著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且決定著他們是否能夠順利成長與成才。性格缺陷容易誘發(fā)多種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粚е律鐣m應不良,尤其難以處理人際關系;影響學習、工作的效率和生活質量,影響個人前途。青少年性格缺陷在近些年來愈演愈烈,給青少年本人、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后果。下面筆者就從青少年常見的四種性格缺陷著手分析具體成因。
二、青少年常見性格缺陷及形成原因
1.偏執(zhí)型性格缺陷。
偏執(zhí)型性格缺陷的青少年常表現(xiàn)為固執(zhí)己見,敏感多疑,對他人持不信任和猜疑態(tài)度,過度警覺,遇事出現(xiàn)推諉或責怪他人的傾向,考慮問題常以自我為中心;自我評價過高,心胸狹隘,不愿接受批評,常挑剔別人的缺點,容易產生嫉妒心理;當自己的看法、觀點受到質疑,往往表現(xiàn)出與人爭論、詭辯,甚至產生攻擊言行;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表現(xiàn)孤獨、不安全感、沮喪、陰沉、不愉快、缺乏幽默感。
形成原因:①早期失愛。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絕的家庭環(huán)境之中。缺乏母愛,經常被指責和否定。②后天受挫。成長中連續(xù)地遭受生活打擊,經常遇到挫折和失敗。如經常受侮辱或冤屈。③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標準極高,并與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間構成尖銳的矛盾。但是從不公開承認自身的某些缺陷。如個子不高、長相不出眾、才能不突出等,其實,意識深層正為此自卑。④處境異常。某些異常的處境也使人偏執(zhí)。如沒有學歷的人,厭惡別人談論學歷;經濟狀況不好的人,回避談論經濟收入問題;單親家庭的孩子,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
2.分裂型性格缺陷。
分裂型性格缺陷的青少年主要表現(xiàn)為性格內向、孤獨怕羞、情感冷漠,回避社交、離群獨處、我行我素而自得其樂、沉醉于內心的幻想而缺乏行動;行為外表古怪、離奇,不修邊幅,愛好怪癖,喜歡自言自語;情感淡漠,對人缺乏熱情,興趣貧乏,對外界事物缺乏激情,對批評和表揚常持無動于衷的淡漠態(tài)度。這種類型的人極少有攻擊行為,一般不會給他人制造麻煩,但由于他們很少顧及別人的需要,總是獨往獨來,社會適應和人際關系很差,難以完成責任性強的工作。
形成原因:①親情缺失。如嬰幼兒母愛或父愛的被剝奪,被遺棄或受繼父母的歧視。②過分溺愛。被父母或者親人過分溺愛,使其只知道以自我中心,根本不管別人的想法,慢慢的就會導致分裂型人格障礙的出現(xiàn)。③社會因素。社會上的不良風氣以及不合理現(xiàn)象,尤其是拜金主義等都會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使其產生對抗和憤怒,或是自暴自棄等不良性格缺陷。④遺傳因素。由于直屬親屬存在一定分裂型性格缺陷的,在一些外在因素的誘導之下,發(fā)生分裂型性格缺陷的可能性極高。
3.強迫型性格缺陷。
強迫型性格缺陷的青少年的共同性格特征是:拘謹,猶豫不決,想問題辦事情要求十全十美,過分追求完善標準,按部就班,非常仔細認真,循規(guī)蹈矩,講信用,遵守時間,但是缺乏靈活性;他們過分自我克制,過度自我關心和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生怕辦錯事給自己和別人帶來損失和不利。因此平時小心翼翼,自我懷疑,精神高度緊張,難以松弛;這類人群顯然在工作上高度負責,一絲不茍,但是效率不高,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因此,導致社會適應性不良,人際交往困難。
形成原因:①家庭教育。不少強迫型性格缺陷者的父母對其管教過分嚴厲、苛刻,要求子女嚴格遵守規(guī)范,造成孩子做事過分拘謹和小心翼翼,生怕做錯事而遭到父母的懲罰,做任何事都思慮甚多,優(yōu)柔寡斷,并慢慢形成經常性緊張、焦慮的情緒反應。②生活經歷。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也可能對其產生影響,如醫(yī)生家庭,由于過分愛清潔,對孩子的衛(wèi)生特別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潔癖”,產生強迫性洗手等行為。③外界刺激。幼年時期受到較強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產生強迫型性格缺陷。④遺傳因素。家庭成員中有患強迫型性格缺陷的,其親屬患強迫型性格缺陷的概率比普通正常家庭要高。
4.攻擊型性格缺陷。
有這種性格缺陷的青少年表現(xiàn)為性格外向,好斗;情緒高度不穩(wěn)定,容易興奮、沖動;往往對人、對社會表現(xiàn)敵意和攻擊行為。它又有主動攻擊型和被動攻擊型兩種類型。
(1)主動攻擊型的人情緒高度不穩(wěn)定,容易興奮沖動,辦事處世魯莽,缺乏自制自控力,從不三思而行,不考慮后果,“干了再說”是其基本性格特點。這類學生心理發(fā)育不成熟,判斷分析能力薄弱,容易被人挑唆慫恿或盲從,對他人和社會表現(xiàn)出敵意、攻擊和破壞性行為,嚴重者會出現(xiàn)病理性賭博、偷竊狂、縱火狂、漫游狂等。
(2)被動攻擊型的這類人外表表現(xiàn)被動和服從、百依百順,內心卻充滿敵意和攻擊性。這種人多有對工作和學習過高要求的不滿、反抗情緒,常采取借故不肯出操、訓練等間接反抗形式。
形成原因:①家庭教育不當。有的父母教育方式有問題,經常灌輸比如“在學校不能受別人欺侮”,“人善受人欺”,“別人打了你,你就打回來”等思想。使得不能容忍他人的過失,稍不合意就出手傷人。②成長環(huán)境。留守兒童大多被寄居在外公外婆或親朋好友那里,每天雖然衣食無憂,但孩子們很難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長因為自己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愛太少而慚愧、自責,所以容不得孩子受到半點“委屈”,從而過分縱容孩子,逐漸讓孩子養(yǎng)成了刁蠻的性格。當其個人“利益”受到威脅時,便以武力、搶奪等行為來求得自我滿足。有的學生由于性格、品行等原因不受同學們歡迎而遭到冷落。這些學生逐漸會發(fā)展為兩個極端,或目中無“人”,霸氣十足,或唯唯諾諾,忍氣吞聲。
三、結語
我國在校的中小學生大約有2.08億,是一個不有忽視的人群,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也是祖國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因此,家庭、學校、社會應共同攜起手來,關心和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注重對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塑造健全的人格,可以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為祖國培養(yǎng)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黃悅勤.青少年健康人格[M].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北京:2006.04.
[2]宋守威.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8(02):73-75.
作者簡介:杜利萍(1978.11-),女,四川蒲江人,大學本科,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