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鍵,李維平,崔文智
(重慶大學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重慶 400030)
隨著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增大,風冷已難于滿足電池熱管理要求。液冷板由于其結(jié)構(gòu)緊湊,能夠?qū)⒁后w與電池分離,從而增強了電池系統(tǒng)的安全性,近年來已成為主動液體冷卻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在汽車電池組液冷板的設計中,不同的應用場合可能需要不同的通道設計和幾何形狀,目前對液冷板的研究大多基于矩形通道幾何形狀[2-4],以及液冷板布置和流量等參數(shù)對電池模組溫度分布的影響[5-6],而忽略了冷卻液沿程溫度變化對模組溫度均勻性的影響。
眾所周知,隨著電池與液冷板之間的傳熱,冷卻液溫度沿程是逐漸升高的,為滿足動力電池熱管理要求,一方面要采用足夠大的冷卻液流量,以便將電池生熱帶出,保證電池在合適的溫度范圍內(nèi)工作。另一方面,通過設計復雜的冷卻液流道結(jié)構(gòu),以保證電池模組溫度的均勻性。流量增大不利于熱管理系統(tǒng)的輕量化設計要求,復雜的流道設計增加了系統(tǒng)的制造成本和運行功耗。
本文提出了一種沿程非線性強化傳熱的液冷板結(jié)構(gòu),從理論上分析了保證液冷板加熱側(cè)均溫性的可行性以及各個設計參數(shù)對非線性強化傳熱過程的影響關(guān)系,為液冷均溫板設計提供理論指導。此外,針對某一電池模組液冷散熱要求,設計了一種均溫液冷板,并運用計算流體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對其流動傳熱過程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以驗證均溫液冷板的可行性。
動力電池液冷板本質(zhì)上可視為一間壁式換熱器,如圖1所示,厚度為t的壁面上電池組件所需的散熱熱流密度為qW,冷卻流道寬度為b,高度為l,冷卻液質(zhì)量流量為m(kg/s),比熱容為Cp[J/(kg·K)]。則沿流向x方向任意dx微元段上應遵循以下能量平衡關(guān)系式:
式中:K為加熱壁面與冷卻流體之間的傳熱系數(shù),W/(K·m2);Tw為壁面溫度,℃;Tf為流體溫度,℃。由式(1)可知,如果加熱壁面熱流qW為常數(shù),qW=C,則有:
圖1 間壁式傳熱示意圖
式(2)表明,如果加熱壁面熱流qW恒定,則流體溫度Tf與壁面溫度Tw沿流動方向線性變化,且兩者之間溫差恒定。對式(1)從0~x積分,經(jīng)變換得到式(3):
針對某電池模組液冷要求設計了一種可調(diào)換熱強度液冷板。一個電池模組液冷板尺寸為150 mm2×350 mm2。原有熱管理參數(shù):實測液冷板散熱功率約為4 000 W/m2,冷卻液(50%水和50%乙二醇的混合物)原設計流量為2.5 L/min。本文采用的流量為1.25 L/min,入口溫度約為20 ℃。加熱壁面預期溫度Tw=28 ℃?;谝陨辖Y(jié)構(gòu)和運行參數(shù),根據(jù)式(3)計算得到加熱壁與冷卻液之間的傳熱系數(shù)K的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
采用在液冷流道內(nèi)布置圓柱狀擴展表面的方法逼近式(3)所要求的K值變化規(guī)律,如圖3所示。柱狀擴展表面起強化傳熱的作用。實現(xiàn)傳熱系數(shù)K值沿程非線性變化的具體方法是:首先從流道入口開始,分段進行基于流量和液冷板流通界面尺寸的熱設計計算,初步確定各段擾流圓柱的個數(shù)和布置方式。
圖2 傳熱系數(shù)沿程變化曲線
圖3 均溫板液冷流道結(jié)構(gòu)
經(jīng)初步設計以后,采用CFD方法對液冷板的傳熱過程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計算。經(jīng)若干次試算和局部調(diào)整,最終實現(xiàn)了液冷板加熱壁面的溫度均勻,整個液冷板加熱壁面上最大溫差不超過0.5 ℃。通過數(shù)值計算得到的動力電池液冷板加熱壁與冷卻液溫度沿程變化曲線,如圖4所示。
圖4 液冷板加熱壁與冷卻液溫度沿程變化曲線
由圖4可知,沿長度方向冷卻液溫升至2.6 ℃左右。而液冷流道內(nèi)通過沿程分段強化傳熱,加熱壁面溫升得到有效抑制,整個長度方向溫度波動不超過0.5 ℃。該工況下液冷流道阻力為43.8 Pa。這說明本文提出的非線性強化傳熱的方式實現(xiàn)均溫液冷板的理論和方法是可行的。
該均溫板同樣可應用于高熱流密度下的電力電子設備散熱。假定電力電子器件(如IGBT)的散熱流密度為qw=40 000 W/m2,冷卻液進口溫度Tf0=20 ℃,期望加熱壁面溫度85 ℃,冷卻液流量為 2.0 L/min。通過數(shù)值模擬得到IGBT的液冷板加熱壁與冷卻液溫度沿程變化曲線,如圖5所示。
圖5 液冷板加熱壁與冷卻液溫度沿程變化曲線
由模擬計算結(jié)果可知,該均溫液冷板用于電力電子功率器件散熱時,在較低冷卻液流量下,冷卻液溫升18.3 ℃,整個加熱壁面溫度波幅小于3 ℃,液冷流道阻力為71.3 Pa。
在均溫液冷板熱設計中,影響傳熱K的因素較多。由式(3)可知,影響K值沿程變化的有壁面加熱熱流qW、冷卻液流量m、進口溫度Tf0、冷卻液物性參數(shù)等。當然,有些參數(shù)被組合為一個參數(shù),譬如C′=(b?qW)/(m?CP)。本文主要討論加熱壁溫Tw與冷卻液進口溫度Tf0差ΔT=T-Twf0,以及參數(shù)C′對傳熱系數(shù)K沿程變化規(guī)律的影響。
在給定液冷板結(jié)構(gòu)和運行參數(shù),以及冷卻液進口溫度的情況下,期望維持的加熱壁面溫度Tw影響均溫液冷板K值的設計?;谏瞎?jié)動力電池均溫液冷板的應用實例,考察進口冷卻液溫度不變、不同加熱壁面溫度,即不同壁溫和冷卻液進口溫差ΔT所需要的傳熱系數(shù)K沿程變化規(guī)律,如圖6所示。
圖6 不同溫差下的傳熱系數(shù)沿程變化曲線
由圖6可知,加熱壁面與冷卻液進口溫差越小,所需傳熱系數(shù)越大,且K值沿流動方向的非線性越強烈,即沿流動方向的傳熱系數(shù)所需強化比越高。當然,對于采用圓柱裝擴展表面方法強化傳熱方式,其所能達到的進出口間的傳熱系數(shù)比除了受圓柱直徑的影響外,還受到液冷流道高度的限制。
C′是一個與加熱壁面熱流、冷卻液流量和物性有關(guān)的組合參數(shù),其物理意義是沿冷卻液流動方向單位長度的溫升。不同參數(shù)C′所要求的傳熱系數(shù)K值沿程變化曲線如圖7所示。
圖7 不同參數(shù)C′下傳熱系數(shù)沿程變化曲線
由圖7可知,沿流動方向單位長度冷卻液溫升C′越大,所要求的傳熱系數(shù)K沿程非線性變化越強烈,進出口傳熱系數(shù)比越大。由定義可見,影響其大小的變量主要是加熱熱流密度qW和冷卻液流量m。如果C′較大,導致K沿程非線性強化的難度加大,可以通過適當增大流量的方法降低C′的值。
(1)本文提出采用液冷流道非線性傳熱強化的均溫液冷板,并從理論上推導了給定液冷板結(jié)構(gòu)參數(shù)和運行參數(shù)時實現(xiàn)加熱壁面溫度均勻的條件。
(2)基于某電池模組散熱參數(shù),采用柱狀擴展表面分段強化傳熱方式設計了一種均溫板流道結(jié)構(gòu),并采用CFD方法對其流動傳熱過程進行了數(shù)值分析。結(jié)果表明,其具有較好的加熱壁面均溫性能,證明本文提出的均溫液冷板是可行的。
(3)討論了設計參數(shù)對非線性傳熱系數(shù)沿程變化的影響規(guī)律,為均溫液冷板設計提供理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