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勝
印象中的東北是個大概念,東三省的黑、吉、遼,黑土地廣袤無垠,寒霜時節(jié)長,而物產豐饒,有歌唱道:到處是大豆和高粱;東北人急公好義,質樸沉實,所謂“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具體到某個地方比如黑龍江的北安,全然是印象模糊的。
盛夏在北安,這黑河所轄的縣級市,荒野廣袤被氣派新穎的商品房,各類規(guī)劃有序、臻于精致的街頭公園和小區(qū)替代。華燈初上,進入市里,耀眼有點張揚的馬路霓虹燈和建筑物輪廓燈,仿佛置身大都市。一輪初升明月,清亮碩大,在街市明亮的燈火中,亮得那樣高光,圓得如在眼前,這大自然夜之精靈在北國天幕中兀自氣定神閑,你才覺得,這是中國最北端,在高緯度的北方氣候中,恍然惚兮:這東北的一隅小城,其實也融入了喧鬧的現代都市洪流中。
作為南方水鄉(xiāng)人士,記憶中,偌大的東北是黑土地的世界,曠野無疆,田疇阡陌,蒼茫萬傾,莊稼密實;是林莽草甸,牛馬成群;是粗狂野性,博大宏闊的,然而,這些在北安只是一種想象,或者是昔日的景象。北安歷史雖古老得可以追溯到遼金,往事越千年,幾經變易,仍然疆域如斯,保持著一份執(zhí)著和固守。1911年建縣,在1939年、1945年先后成為當時的偽滿北安省、中共黑龍江省省會,為中國北大門的重鎮(zhèn)?,F在的城區(qū)雖不大,卻應和著現代化進程的潮流,置身于此,“景中不知身為客”,北國小城盡顯南方都市的繁華妖嬈。
住宿在城北的鳳凰酒店,門前有一條寬約二三十米的小河,清清流水,游魚可數,一早就有人垂釣,這種隨意即便是在水鄉(xiāng)澤國,也不多見。兩旁人行道平整清潔,晨練客如織,背音箱的急走壯漢高調地踩著節(jié)奏,與兩岸各類宣傳牌以及路燈柱刻有的唐宋詩詞,組合為斑斕的城市色調。街頭的雕塑,多用鮮花組成,呈幾何或動物圖形,展示豐富的想象。河邊幾樹花楸樹格外耀眼,似花似果,明黃間淡紅,是塞外特有的樹木,花果合體有著特殊的品相和深意,裝點了小城的喜興與火紅。
沿小河溯源而上,不多遠可見荷花池,又有回環(huán)往復的小小水渠流入,不知因為水的浸漫,還是本色之故,幽幽石板路,池塘邊各類樹干,霜皮溜雨,均為褐色。這深褐近黑的小樹小路,與池中盛開的蓮花形成強烈反差。繼續(xù)向前,一條寬大的馬路是國道,到了城市的邊際,時間是早晨五點半,比北京時間早半個多小時,我看到一片開闊地,一大片有點枯黃的莊稼,是麥子,也有高粱,因了大風的吹拂,往一個方向倒伏。腳下不知名的野花,高低不一,在風中搖曳,松軟綿實的草叢,于我有親近黑土地的感覺。極目遠眺,只見天光微曦的東方,一抹紅光在云層中時隱時現,多時不見的城市天際線,無限地延伸,不禁倦眼大開。
這是一個可以見到天際線的城市,讓人興奮。在北安的那個晚上,與市一中的同學們座談散文寫作,我脫口而出,在北安我看到了久違的一景,一個有天際線的城市,不就是寫散文的好標題嗎?!
黑土地,天際線,我喃喃。當晚,讀了同行作家蔣建偉的一首為北安寫的歌詞《黑土頌》:“土里流著金,土里流著油”,讓人聯想;而本土作家邊瑾的《北安賦》中,白山黑水,崔巍浩瀚;古時僻壤百里杳無人煙,女真游牧漁獵,放荒移民,就有清民墾殖拓田,黑土生金。斗轉星移,滄桑巨變……勾勒了這塊土地的歷史和艱辛。千年以降,滄海桑田,深沉厚重的黑土地邁向了新時代前進的輕快步伐。
大地,厚德載物?;侍旌笸粒癜锱c。源自土地的滋養(yǎng),世界萬物生長,源于一種特別情懷,萬物才有分量。站在這片土地上,舊時景物,前世今生,引發(fā)人們的懷想和記憶。
走過市區(qū)不多見的老景舊街,在新建筑的鱗次櫛比中,一些農墾單位牌子仍然留存。有朋友50年前曾是這里的插隊知青,在微信朋友圈中見到北安景致,急切地詢問當年他們師部、團部舊址,同行的當地朋友多是八〇后青年,只依稀說出大致的方位。據說,當年這里的知青僅北安農場就有三四千人,來自哈爾濱、北京、上海,有一個師部曾建在離這里不遠的趙光。北安是北大荒邊緣,是黑土地的“西北角”,計劃經濟時期,聽從召喚,年輕的學子用青春熱血戰(zhàn)天斗地,與冰雪世界對抗。當年,在遙遠的南方水鄉(xiāng),我同樣過著“修理地球”的知青日子,黑土地上的知青故事偶有所聞。如今,在北大荒腹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一帶,多有知青點的紀念館。多年前,我參觀過富錦縣的一個知青紀念地。在大片的莊稼地中,小小四方院落保存原樣,收藏了知青的物品,印象最深的是,應時的標語和高調的文字,特殊年代的特別記憶,回想過往,不禁唏噓。
然而,記憶也可變?yōu)樨敻弧?/p>
這是一個舊的兵工車間,門口“慶華軍工遺址博物館”銘牌赫然。當年是慶華工具廠,被譽為“共和國槍械的搖籃”?,F在,是全國唯一的槍械主題博物館。改革開放后,兵工生產壓縮,企業(yè)轉產,因種種原因,當年以“慶祝中華”這一寓意命名的北方最大槍廠成為現在的博物館。展廳有一尊朱德雕像,復原了朱老總視察時持槍與工人們的合影,雕塑座下一排數字9006116,表明槍支生產的總數。展覽通過燈光透視效果,將各類槍支組合成不同的方陣、圖案,形象生動地從研發(fā)設計,到成品校準,用途及特點等,表明了一個時代兵器工業(yè)的特殊榮光。
展廳由兩層樓的舊車間改成,一百五十多臺車床、銑床等錯落排開,當年生產時的景象還原。高科技的利用,將半個世紀以來廠里為國防事業(yè)貢獻的歷史,完整展現。四個展廳,五百多支槍械,82種型號的產品,代表不同時期發(fā)揮的作用。沖鋒槍和手槍制造全國產量最大。當年這些保密的兵器工廠,壯了國威和軍威,如今成為歷史,辟為遺址,應和了世界和平主題的潮流。而這也許是當年用過這類武器的英烈們的愿景。在展廳的圖片中,一支五四式的沖鋒槍,在英俊的雷鋒照片中,顯得氣勢不凡。還有,中國奧運史上第一塊金牌得主許海峰的東風二改進型運動手槍,以及眾多運動槍械,多出自這里。
這個中國最大的槍械廠原來在沈陽,始建于1921年,1950年10月有著近三十年歷史的兵工廠北遷于此,這與當時的地緣戰(zhàn)事和國防戰(zhàn)略考慮有關,然而,在中國的大東北,一個舉足輕重的國防兵工企業(yè),為北安大地增添了光彩的一頁,而今,作為一個有特色的博物館,為黑土地革命文化書寫了精彩一章。
在北安,今夏一臺特別的主題晚會——“從延安到北安”,在簡樸的賓館會議室舉行,卻讓一批走南闖北、來自全國各地的文藝家們,感到新奇又好奇。延安與北安,西北與東北,紅色基因一線牽。市委宣傳部長劉鳳芝說,抗戰(zhàn)時期,北安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路軍的指揮中心和后方基地。抗戰(zhàn)勝利后,延安干部隊伍團來到北安創(chuàng)建了老黑龍江省根據地。為了紀念73年前從延安到北安開辟東北革命根據地的壯舉,市里組織了一臺緬懷歷史,傳承紅色文化的主題晚會,文藝節(jié)目都是業(yè)余表演,群眾自創(chuàng),接地氣,正能量。
這是中國革命史上的重要一筆。1945年,中國的抗戰(zhàn)進入全面反攻階段,黨中央、毛主席,高瞻遠矚,提出建立鞏固東北根據地的決策,為解放全中國奠定基礎。為實現這一戰(zhàn)略目標,從延安、晉察冀和山東等地抽調大批干部挺進東北。1945年11月15日,受中央派遣,延安干部195人歷時72天,經過八千多里的跋涉,來到北安。
這段歷史的重現,成為延安和北安兩個城市合作的契機。今年一月,北安市委書記黃士偉在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上,發(fā)表了《從延安到北安》一文,梳理了這段不平凡的歷史,闡明了“從延安到北安”革命進程中的意義:當年,“中共黑龍江省工作委員會和省政府駐北安期間,制定下發(fā)了一系列重要方針政策,召開了黑龍江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等一系列重要會議,領導全省勝利完成了建黨、建政、土改、剿匪、支前等工作?!焙髞恚衷凇度嗣袢請蟆钒l(fā)表了《在傳承上做實文章》?!氨卑彩歉锩蠀^(qū),紅色是永不褪色的底色?!崩^承延安精神,挖掘北安的紅色文化資源,正當其時,于是,經北安人提議,在美好的春天,兩個有著相同紅色背景的城市友好結緣,被譽為傳承紅色文化的佳話。
結緣促進了行動。北安現存多處紅色文化紀念地,展現了從延安到北安后的革命斗爭成果,也是中國革命史上的眾多個“第一”。當年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舊址,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完整的省級人民民主政權;東北軍政大學總校,前身是抗日軍政大學總校,東北的工兵學校、黑龍江省軍政干部學校、黑龍江軍區(qū)衛(wèi)生學校等,都在這里成立,是解放戰(zhàn)爭和新中國建立后一些重點軍事院校的人才搖籃。黑龍江報社于1945年12月1日在北安成立。當日出版的《時事新聞》是黑龍江省第一張黨報。為培養(yǎng)軍政人才,陳云、李富春、彭真、蔡暢、何長工等一大批革命家,來到這里工作并教授學員。還有,抗聯將領趙尚志領導的冰趟子戰(zhàn)斗遺址、白皮營子抗聯密營遺址等,經過修整和充實,都已成為北安傳承紅色文化的響亮名片。
“總感覺北安太像延安,小興安嶺與楊家?guī)X山挽著山?!痹趦蓚€城市文聯舉辦的原創(chuàng)歌詞征集中,一首詞中寫道:“黃土地的山丹丹,黑土地的達子香,征途再遠,經不起腳步丈量,黑暗再長,終會有破曉曙光?!敝幐铓v史,緬懷先輩,啟迪后人,薪火相傳。辦專題展覽,創(chuàng)作紀實文學,排演歌舞劇,組織民間剪紙繪畫等多種藝術形式,紅色文化的延安精神與北安人民的日常聯系,成為這個夏天北安人文化生活的一道風景。
這是一個普通居民區(qū),門口山墻上設有一塊壁報,紅紅的標語和彩繪的宣傳畫,醒目耀眼。傳統(tǒng)文化經典語錄,家風民俗中的道德,以及“從延安到北安”的革命故事、紅色人物事跡等,用圖畫、標語、漫畫,以及擺成盆景形狀,可感可視、莊重溫馨地展現。在三單元門口,遇到放學回家的一名初中生,隨她進樓,迎面墻上儒家語錄搶眼,就問:“你進出都見到,有什么感覺?”她說,這多好,我們上課也在學它,正好可以聯系在一起。一位老人笑著說:“北安本來是老根據地,黑土地也是紅土地,這樣做是對的?!薄爸v得好,說到點子上了?!庇腥苏f。是啊,黑土地上綻開紅色的文化之花,是因為同根同源。
北安的母親河叫烏裕爾河,最終流入丹頂鶴故鄉(xiāng)扎龍自然保護區(qū),為東北有名的無尾河,令人想象。盤桓幾日,我總想一睹芳容,因離住地較遠,未能如愿。但是,那天巧遇了一大片格桑花地,正是盛花期,色彩艷麗,儀態(tài)萬方。我以為,這些黑土地上的“花仙子”,裝扮了北國的夏日風采,不知它花期能有多久,但我想,它的美麗、妖嬈,永在人們的記憶中,因為黑土地的養(yǎng)分滋潤,也因為紅土地的精神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