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麗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yī)院泌尿外二科,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本研究用固本防哮飲聯(lián)合穴位敷貼治療兒童哮喘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19±1.88)歲,平均病程(2.52±0.49)年。觀察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6.07±2.01)歲,平均病程(2.53±0.55)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2003年頒布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1]。有典型癥狀和體征,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氣急、胸悶和咳嗽;癥狀、體征不典型者,支氣管舒張或者激發(fā)試驗結果為陽性。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考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兒科分會2008年發(fā)布的《小兒哮喘中醫(yī)診療指南》[2]中的哮喘氣虛證診斷標準。緩解期,肺脾氣虛證、肺腎氣虛證以及脾腎陽虛證。哮喘氣虛,主要特征為氣郁、痰阻。
納入標準:符合西醫(yī)哮喘緩解期的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哮喘氣虛證診斷標準,年齡4~15歲。
排除標準:不符合納入標準,心臟、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患有精神疾病,前1個月內使用中、西醫(yī)的免疫調節(jié)藥物。
對照組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瑞典阿斯利康,批號150214)4.5μg,每天2次,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葛蘭素史克,批號130401)100μg,每天噴3次。
觀察組用固本防哮飲聯(lián)合穴位敷貼治療。固本防哮飲藥用炙黃芪10g,白術10g,薏苡仁10g,茯苓10g,補骨脂10g,蟬蛻6g,陳皮6g,防風6g,辛夷10g,甘草5g,五味子6g。每天1劑,水煎,早晚各1次,口服。穴位敷貼藥用白芥子25g,延胡索15g,甘遂9g,細辛10g,肉桂15g。研磨,加入凡士林將其調制成膏狀,制作成敷貼,將敷貼貼在雙側肺俞、心俞、膈俞,共6個穴位,每次5貼,敷貼2~4h,每3天敷貼1次,共敷貼10次,敷貼在治療1個月后開始。使用時用敷藥紙固定,再用膠帶固定。
兩組治療3個月,治療結束后對比治療效果,并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由于敷貼的藥物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出現(xiàn)過敏現(xiàn)象,立即將敷貼去除,并且清潔敷貼部位。過敏嚴重者可下服用抗敏藥物。如發(fā)生急性發(fā)作時,應查明哮喘原因,進行及時的治療,保護并維持肺功能,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
肺功能PEF值以及PEF變異率。C-ACT評分由患兒家長填寫或者回答,評分內容包括以往1個月內的哮喘病情、藥物使用、哮喘的不利影響等5個項目,將5個項目的得分相加,獲得C-ACT得分。得分為25分表示哮喘完全控制,20~24分表示部分控制,低于20分表示哮喘未得到控制。
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臨床治愈:癥狀消失,且PEF≥80%預計值,PEF的變異率低于20%。顯效:癥狀緩解,哮喘次數(shù)明顯較少,肺功能檢測PEF為預計值的60%~79%,PEF變異率為20%。好轉:癥狀減輕,哮喘次數(shù)減少,肺功能PEF為預計值的60%~79%,PEF變異率為20%~30%。無效:癥狀無變化或加劇,肺功能PEF無改善。
兩組臨床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C-ACT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ACT評分比較 (分,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ACT評分比較 (分, ±s)
組別 例 治療前 第1個月 第2個月 第3個月 停藥后第12個月觀察組 30 16.21±1.26 19.88±1.79 21.55±2.09 23.09±2.08 23.99±1.97對照組 30 16.31±1.07 17.07±1.54 18.69±2.13 20.12±2.11 18.23±2.01 t 0.61 4.515 3.979 5.130 7.957 P>0.05 <0.05 <0.05 <0.05 <0.05
哮喘發(fā)作的根本是宿痰內伏。肺、脾、腎失調,形成宿痰。肺虛受外邪誘發(fā)而成哮喘,脾虛水濕不化形成痰,引起咳喘,腎虛精氣不足,引起肺氣虛而發(fā)病。
固本防哮飲中炙黃芪補益肺氣,黨參、白術、茯苓、陳皮補氣、行氣健脾,煅牡蠣、防風、蟬蛻、五味子祛風、斂肺,生甘草調和諸藥。穴位敷貼能夠調疏通脈絡,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肺功能以及免疫功能[4-8]。
固本防哮飲聯(lián)合穴位敷貼治療兒童哮喘緩解期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