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海水里沒有了鹽,那么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就大量增加了,不過,對于為日益減少的淡水資源發(fā)愁的我們來說,并不是好事。
一升海水含有約35克的溶解鹽,因此要淡化整個海洋就需要去除大約4500億噸鹽。溶解鹽突然消失,使海水密度變小,對海床的壓力突然減小,這可能會引發(fā)全球地震和火山爆發(fā),帶來全球性災難。
海水中的鹽消失幾個小時后,由于滲透作用,幾乎所有的海洋生物都會因為細胞膨脹并破裂而死亡。這些死去的生物會沉入海底,但它們的身體不會腐爛,因為所有的海洋細菌也會死亡。海洋生物的死亡還會影響陸地生物的生存。地球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氧氣是由海藻產生的,海洋中的藻類死亡使地球上氧氣含量驟減,所以陸地上也會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物種滅絕。
此外,在海洋中的暖流可以給寒冷的地區(qū)帶去溫暖,寒流給炎熱的地區(qū)帶去涼爽,而洋流的存在得益于海洋中各海區(qū)的不同鹽度。如果海水中沒有了鹽,那么洋流也就不存在了,寒冷的地方冬天會非常寒冷,而炎熱的地方很炎熱。沒有寒流幫助降溫,赤道附近的海區(qū)海水溫度升高,為颶風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
可以說,海水中的鹽分消失不僅會導致海洋生物滅絕,也會使陸地生物大量死亡。不過這種情況不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因為陸地上的河流會持續(xù)地將溶解于水中的礦物質帶到海中。當然,要恢復海洋的鹽度,可能需要數萬年的時間。
英國科普作家 路易斯·比亞松
當積雨云的云體非常高大、云中有強烈的上升和下降氣流、水汽又非常豐沛時,才會形成冰雹,這種云通常也被稱為冰雹云。在冰雹云中,強烈的上升氣流攜帶著水滴上升,當遇到一個更冷的氣團、溫度降到冰點之下時,水滴變成過冷水,并在與冷凝核接觸時凍結成冰雹層。這個過程不斷重復,使冰雹層不斷增長。當上升氣流不再能支撐冰雹云的重量時,冰雹就會落向地面。
而冰雹總是來去匆匆,一般只持續(xù)幾分鐘或十幾分鐘,這是因為這種冷暖氣團通常移動速度很快,當氣團不再交匯時,就沒有了可形成冰雹的條件。并且強烈的暖濕氣流強度大,能量消散快,因此冰雹持續(xù)的時間通常較短。不過在少數時候下一場冰雹的時間可以超過30分鐘,比如2015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一個街區(qū),冰雹在一個半小時內持續(xù)落到地面。
英國環(huán)境和氣象學家 亞歷克斯·富蘭克林·張
磁鐵中的原子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排列整齊,這是磁鐵具有磁性的原因。當加熱磁鐵時,原子的排列被打亂,磁性降低,當加熱到770℃時,磁鐵失去磁性。
而地核的溫度非常高,以至于鐵核處于液態(tài),但它卻產生了強大的磁場,保護著地球生物。磁鐵加熱失去磁性,地核高熱卻擁有磁場,這看起來是矛盾的。目前,解答這個問題的理論有多種,被普遍認同的是發(fā)電機理論,即地核像發(fā)電機一樣產生持續(xù)的磁場。地核由內核和外核組成,外核溫度高,處于液態(tài),但內核壓力非常高,呈固態(tài)。由于地球的自轉,外核中的高溫鐵水(為導電材料)也隨之流動,這個過程中由于磁感應產生電流,從而產生一個弱磁場。電流與流體運動相互作用,使磁場增強,從而產生更強并持續(xù)的磁場。除非外核的流體運動停止,否則地核是不會停止產生磁場的。
簡單來說,地核中的高溫鐵水不會直接產生磁場,而通過運動產生電流,進而產生電磁效應,最終產生了地核的強磁場。
孟加拉科普作家帕爾韋茲·阿什拉夫·達卡
月球繞著地球轉,每隔一段時間,月球和地球的位置就會處于一種特定的狀態(tài),假設沒有地球大氣的干擾,月球表面光滑,那么珠穆朗瑪峰的形狀會出現在地球陰影的邊緣,投影在月球上。這個陰影有多大呢?珠穆朗瑪峰高約8850米,大約是地球半徑的0.1%,所以,珠穆朗瑪峰的陰影也只占地球陰影半徑的0.1%左右(這是珠穆朗瑪峰投射到月球上最大的陰影)。而月球的角半徑是0.25度,地球陰影在月球上的角半徑則為0.5度,據此計算,月球上珠穆朗瑪峰陰影的角距大小為2角秒(1角秒=1/3600度)。這樣的大小需要借助一臺好的天文望遠鏡才有可能看到。
而事實上,月球表面并不光滑,因此就算珠穆朗瑪峰能在月球上投下陰影,但是陰影投到月球的山脈和隕石坑上,邊緣也會變得非常模糊,因此我們幾乎無法觀測到。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教授 凱倫·馬斯特
液體可以同時處于沸騰和凍結的狀態(tài),不過這需要在合適的溫度和壓強下才能實現。在熱力學中,可使物質的氣態(tài)、液體和固態(tài)共存的溫度和壓強值被稱為“三相點”。每種物質的三相點不同,比如水的溫度為0.01℃、壓強為611.657帕斯卡時,就可見水處于沸騰蒸發(fā)和凍結的現象。汞的三相點為溫度38.83℃,壓強為200000帕斯卡,在這組數值下汞可以同時處于氣體、液態(tài)和固態(tài)。
印度科普作家瓦倫·庫馬爾
降雨從積雨云中落下,由于其離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具有勢能。物體的重力勢能可以用它的高度(相對于地面)乘以它的重量和重力常數(9.8米/秒2)來計算。假設某地年平均降水量為100厘米,在一個200平方米的水池里,可以儲存大約20立方米的水??紤]到積雨云的高度約為海拔2000米,一年的時間里,落在水池中的雨滴大約可制造111千瓦時的電量。這個數字似乎很小,但是如果面積達到1平方千米,那么一年中落下的雨滴所能產生的能量就足以為1000個左右的房屋提供基本用電。因此,降雨可以用來發(fā)電。但是將雨滴落下的能量轉化成可用的電能并不容易。
最近的研究表明,雨滴的動能可以利用某些具有壓電性質的材料,如PVDF(聚偏氟乙烯)來開發(fā)。當雨滴落在壓電材料上時,引起的振動會產生壓力。這種壓力導致壓電材料表面產生電勢差,從而將雨滴中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但是目前壓電設備每平方米只能從雨滴中收集0.001千瓦時的電流——僅基本夠為遙控器供電,并且設備非常昂貴,還需要定期維護。因此直接利用降雨發(fā)電至少在現在來說并不實用。
印度科普作家 拉賈特·盧納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