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清
摘要:古詩教學對弘揚民族文化,培養(yǎng)學生審美觀和創(chuàng)新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古詩的學習可以吸收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使學生通過讀詩而增加智慧,培養(yǎng)學生潛在的氣質,提高審美能力。因此古詩詞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重要的一部分,而教學過程中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正是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古詩文興趣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導入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財富,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但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怎樣使小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是我們老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在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導入很關鍵。好的導入,是課堂的“點睛之筆”,能引領孩子進入自主學習的境地。下面就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簡筆畫導入
這一方法是最簡單、最直觀的。簡筆畫可以把古詩難以理解的內容直觀形象地表達出來,小學生樂于接受,同時啟發(fā)學生思維,增強學生記憶,使之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長久的印跡,從而提高語言文字訓練的效果。這種方法要求教師有扎實的繪畫功底,隨時能繪制生動的畫面。
二、渲染氣氛導入
營造一種與課文內容很相近的課堂氛圍對于學生來說也很有吸引力。要想學好古詩詞就要讓學生走進詩詞,走進作者的心靈,縮短學生與作者的距離,使學生進入古詩描寫的情境中,達到學習、領悟詩詞的目的。
三、猜謎語導入
想要表現自己是我們每個人的欲望。小學生也不例外,猜謎是小學生最喜歡、最樂意接受的方法之一。表面上看似一則簡單的謎語,實則是與所講課文相關的內容。我在教學《詠鵝》一課時,引用謎語: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袍子,說話伸脖子,走路擺架子。有的孩子一下就猜出來,稍慢的同學也是恍然大悟,興趣盎然。這樣學生的思維都積極動起來了,迅速投入到古詩的學習中。
四、歌曲導入
人類種族之間語言是有界限的,可音樂卻無界限。音樂,能讓人心態(tài)放松,心情愉快;能讓人心緒緊張,心結沉重;能讓人有所想,有所悟;能讓人喜上更喜,悲至更悲。在上課之初,仔細品味新課的情感基調,選擇適合這堂課音樂,對于啟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我在教學《春曉》時,先給學生播放了一首他們非常愛聽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從歌曲中,同學們知道春天有紅花,有綠草,有鳥鳴,有青山,有綠水。春天充滿生機和活力,很自然地把學生帶進了美麗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也很快進入古詩描寫的情境中。
五、背景導入
古詩詞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年代久遠,作為知識儲備不多的小學生來說很難深入理解古詩內容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有些古詩的教學前很有必要向學生介紹當時的寫作背景,使學生了解當時作者所處的環(huán)境以及心境,從而更好地理解古詩內容。
如在教學《贈汪倫》一課時,我查閱資料,向學生介紹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汪倫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飲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當時的人都知道:李白喜歡喝酒、游歷??捎谑峭魝惐銓懥诉@樣一封信:“李先生喜歡游玩賞景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并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崩畎茁犃?,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除贈送禮品之外,還在家中設宴送別,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這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
學生聽了這樣的故事,不但對學習古詩饒有興趣,同時對于理解古詩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六、舊知導入
萬丈高樓從底起。舊知是學習新知的基礎。這里的舊知我們可以理解為以前學過的與這節(jié)課文有關聯的知識,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課程的基礎上,聯系以前學過的同類課文,找出其中的異同點,再針對新課程設計導入。
我在講《題西林壁》一詩時,先和學生一起回顧《盲人摸象》一課,我們明白的道理:應應客觀全面地看問題,如果主觀片面,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同樣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
也可以由教師設計幾個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然地過渡到新課。如在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史安西》這兩首古詩時,由于兩詩都是描寫送別朋友的場面,于是我在上課開始設計了這樣的導入:同學們,現在我們和朋友分別之后可以運用很多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和朋友見面,可是在古時候,朋友分開以后,就很難再見面,有些甚至永遠都無法見面了,于是很多詩人在送別朋友時都喜歡用詩歌來表達依依惜別之情,那我們曾經學過的送別詩有哪些呢?孩子回憶了《贈汪倫》、《芙蓉樓送辛漸》、《別董大》等很多送別詩,不僅回顧了這些詩的風格,也交代了新課的內容,引起孩子對舊知的鞏固,從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去。這時,老師趁機說,你們想有更多的驚喜,學習更多的知識嗎?請與老師一起邁入新課的大門吧!
七、圖片導入
所謂圖片導入,指用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用多媒體進行導入。用這種方法,直觀、形象,讓學生從空洞的思維一下子與現實接軌,并能激發(fā)學生飽滿的精神、豐富的想象和活躍的思維,激起學習的興趣。
這種方法我在教學古詩時經常用到,《山行》、《梅花》、《詠柳》等都可以用課件出示詩中所描繪的景物來導入新課。如我在講《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課時,課件出示:西湖晴天和雨天的圖片,美麗的景色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么美的景色是哪里呢?這就是杭州的西湖,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天我們就隨著北宋著名詩人蘇軾一起來欣賞西湖美景。
古詩詞的導入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導入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如何做到先聲奪人,就需要我們想方設法,不斷創(chuàng)新導入藝術,不斷撥動學生求知心靈的樂弦,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從而把中華民族古詩詞的精華一代接一代地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徐振輝 ?小學語文課堂導入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4)
[2]武文法 ?小學古詩教學導入方法[J]學校教育研究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