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傳明
邱傳明,廣東茂名市農作物技術推廣站,茂名市光華南路61號大院農建綜合五樓,525000,電話:13692627476,E-mail:stoyming@126.com
導讀:重點從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種植綠肥、深耕改土、水旱輪作、科學施肥、覆蓋種植、施用土壤改良劑等方面進行集成創(chuàng)新,介紹了土壤有機質提升技術,以期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
土壤有機質是植物所需的氮、磷及微量元素等各種養(yǎng)分的主要來源。有機質在土壤團聚體的形成和穩(wěn)定性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可改善土壤結構,改變土壤透水性、蓄水性、通氣性以及根系的生長環(huán)境。土壤有機質對農藥等有機污染物有強烈的親和力,對有機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生物活性、殘留、生物降解、遷移和蒸發(fā)等過程有重要的影響。有機質中的腐殖物質還能作為還原劑改變農藥的結構、活性,降低毒性。
近年來,由于不重視農田土壤培肥,大量施用化肥,土壤有機質含量急劇下降,土壤板結,耕作層變淺,作物生長差,土傳病害發(fā)生嚴重,導致作物產量低及品質差。耕地土壤存在的問題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主要是有機質含量偏低。對土壤有機質提升技術進行研究,并結合茂名的具體情況,重點從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種植綠肥、深耕改土、水旱輪作、科學施肥、覆蓋種植、施用土壤改良劑等方面進行集成創(chuàng)新,以提升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土壤良性循環(huán)和健康發(fā)展,使作物生長健壯,提高產量和品質,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
一方面,農家肥施用少或不施,不進行秸稈還田(相當多的人還焚燒秸稈),不種植綠肥,使土壤有機質得不到有效的補充;另一方面大量施用化學肥料,超出土壤負荷高產,頻繁的表土耕作,加劇土壤碳的消耗,致使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土壤有機質減少引發(fā)土壤結構破壞和土壤板結,土壤肥力不斷下降,理化和生物性質惡化,土壤酸化和次生鹽堿化,土傳病害發(fā)生嚴重,土壤凈化能力減退等。
農村還有相當部分農戶采用耕牛犁耙耕地,或用馬力小的機械耕作,由于長期不進行深耕深松,大部分耕地土壤耕作層較淺,由過去的20~30 cm變?yōu)?5 cm左右,加上降雨和灌水沉實等原因,“犁底層”上移及加厚,阻隔土壤水分、養(yǎng)分和空氣上下輸送,影響作物根系向下生長,土壤保水能力差,抗旱力下降,且土壤有效養(yǎng)分(有機質含量)狀況趨于惡化。
一是由于長期過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土壤中酸性物質不斷增多。二是茂名一年四季溫度較高、雨水充足,土壤有機形態(tài)養(yǎng)分礦化速度快、養(yǎng)分離子淋溶流失快,大量鈣、鎂等離子被淋洗后,土壤酸度過大[1]。土壤酸化加快土壤貧瘠化,土壤中有害重金屬不斷活化,有害微生物尤其是寄生真菌增多,導致土傳病害發(fā)生嚴重。
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偏少,不合理的耕作模式和灌溉方式,化肥施用過多,土壤酸化及鹽漬化嚴重,大大破壞土壤的團粒結構,致使土壤板結,難于耕作。土壤板結使土壤能量和物質平衡遭到破壞,土壤中水、肥、氣、熱狀況失調,最終影響到土壤—植物系統(tǒng)物質轉化及能量交換,造成某些生理活動和生命代謝紊亂。
長期大量施用化學肥料,使土壤中鹽分尤其是硝酸鹽不斷積累。鹽分隨著土壤水分蒸發(fā)不斷積聚到地表面,導致土壤表層次生鹽堿化,土壤結構性變差,土壤中微生物種群多樣性和功能遭到破壞,影響根系的正常生長,養(yǎng)分吸收少,作物生長不良,甚至出現(xiàn)營養(yǎng)障礙或死亡。
不實行輪作栽培,連續(xù)多年在同一地塊上種植同種或同科作物,因為作物根系分泌物和殘留物基本相同,病原生物在土壤中積累過多,導致土壤成為有病土壤。多年連作,作物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因連續(xù)被吸收而減少,但有的元素在土壤中過剩,致使土壤營養(yǎng)失去平衡。另外,由于土壤有益微生物群落遭到破壞,土壤對有害微生物抑制能力下降,使得有害微生物增多,有益微生物減少,生物性逐漸惡化。
生產中不進行測土配方施肥,不按作物所需營養(yǎng)元素進行施肥的現(xiàn)象還相當普遍,有機肥施用甚少,盲目過量施用化肥,中微量元素施用也少,造成土壤中氮、磷過剩,而鈣、硼、硅、鎂、鐵、鋅、鉬等中微量元素不足,土壤中氮、磷、鉀比例失調,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營養(yǎng)失調,導致土壤營養(yǎng)元素拮抗。
過量化肥、農藥、農膜殘留或未經處理的有機肥、有害病原物會進入耕地土壤中,這些污染物殘留超過土壤凈化能力后,就會造成耕地土壤有機化合物、重金屬和致病生物污染。當土壤被污染后,就會破壞土壤生態(tài)平衡,導致土壤有益生物死亡,生物種群逐漸減少,土壤活性下降。
實行秸稈還田技術,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結構,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孔隙度,促進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發(fā)育[2]。秸稈還田還可增強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及提高作物的抗旱作用。方法是水稻收割時把稻稈粉碎留田,然后機打漚制;玉米、花生等作物收獲后,趁秸稈還青綠時,及時機打還田漚制??墒┤胍欢ǖ氖壹涌旖斩捀?,漚制15天以上。
稻草還田提高土壤有機質
有機肥料也稱“農家肥料”,以有機物質(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作為肥料都稱有機肥料,包括人糞尿、堆肥、禽畜肥、餅肥、綠肥等,具有來源廣泛、種類繁多、肥效期長的特點。有機肥料含有多種作物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常以有機狀態(tài)存在,作物難以直接吸收利用,需要漚制經微生物作用腐熟后,才能緩慢釋放出多種營養(yǎng)元素,源源不斷將養(yǎng)分供給作物生長。施用有機肥料能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機質,有效地改善土壤結構及理化性質,很好地協(xié)調土壤的水、肥、氣、熱性能,提高土壤肥力??筛鶕寥婪柿η闆r,667 m2施有機肥1 000~1 500 kg。
種植綠肥提高土壤有機質
綠肥作物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含有氮、磷、鉀和多種微量元素等養(yǎng)分,分解快、肥效迅速,能改善土壤結構,使土壤疏松、透氣,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能使土壤中難溶性養(yǎng)分轉化,以利于作物吸收利用,促進作物健壯生長。綠肥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的分泌物和翻壓后分解產生的有機酸能使土壤中難溶性磷、鉀轉化為作物能利用的有效性磷、鉀??梢虻刂埔说乩枚鹃e田種植紫云英等綠肥,促進用地與養(yǎng)地結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深耕改土可改良土壤結構,加厚耕作層,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強保水保肥性能,促進有機質分解,提高土壤肥力等。對于作物根系來說,由于擴大了吸收范圍,能夠保證植株生長健壯,果實發(fā)育良好,產量和質量得到顯著提高。現(xiàn)在大部分耕地耕作層在15~20 cm,對作物根系生長極為不利。耕地的深度應達到25~35 cm,要力爭采用機耕,沒有機耕條件的可以套犁,盡量擴大深耕面積。適時早耕,以利于土壤充分熟化,以秋末冬初深耕效果最好。
茂名市水資源較充沛,實行水稻和旱作物輪作的種植方式,對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地力和肥效有重大意義;能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改善土壤通氣條件,提高氧化還原能力,防止土壤次生潛育化過程,降低土壤中有毒物質及鹽分,促進有益微生物活動,從而提高地力和施肥效果。水旱輪作比一般輪作防治病蟲草害效果尤為突出,水旱輪作更容易防除雜草??筛鶕鞯氐膶嶋H情況,種植一季或二季水稻,然后再種植旱作物。
農民施肥存在的錯誤,一是肥料下得多產出多;二是有機肥用量少,重施化肥,有機肥與化肥施用比例失調,只用地不養(yǎng)地。三是在化肥施用上,不按各作物需肥規(guī)律進行施肥,盲目施肥現(xiàn)象不僅造成化肥浪費嚴重,同時造成環(huán)境和地下水污染。
針對上述不合理施肥現(xiàn)象,一是堅持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適量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配施化肥,以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揮肥效;二是做到平衡施肥,根據不同作物及不同時期需肥規(guī)律進行施肥,不但要重視氮、磷、鉀三大營養(yǎng)元素的配合施用,還要注意硼、鈣、鋅、鎂、鉬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3]。
覆蓋栽培是作物增產措施之一,通過適當的覆蓋,可以改善土壤的養(yǎng)分、水分及溫度狀況,且有防草及保持土壤疏松作用,促進根系及地上部植株生長發(fā)育,增強植株抗性,提高坐果率,達到增產及改善品質的目的。覆蓋方式:一是秸稈覆蓋,主要采用各種作物的莖葉或雜草等作為覆蓋物,能提高土壤有機質及氮、磷、鉀含量,對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有較明顯的作用;二是地膜覆蓋,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在冬季能提高地溫,并可使作物提早成熟收獲。
覆蓋種植提高土壤有機質
土壤改良劑能改良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使土壤適宜作物生長。土壤改良劑具有改善土壤透氣性、改善土壤結構、減少養(yǎng)分流失、減輕根部病害、抑制土壤水分蒸發(fā)、增加土壤疏松度、改變土壤pH值及其他理化性質等作用;還可以使重金屬在土壤中發(fā)生沉淀、螯合等反應,減少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量,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有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