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向文
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學齡前的自己是很渴望去學校的,因為每次去外婆家都會經(jīng)過一所小學,總能聽到校園里傳出來的瑯瑯書聲。四五歲時,每到開學季,我都吵著要媽媽帶我去學校報到,校長的回復總是那句:“等滿了六歲再來吧!”
因為家庭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我一直都很難得到一本小人書,而上學的小朋友卻擁有那么多書,當時的我真是羨慕不已。一天,爸爸傍晚回家用剛發(fā)的工資給我買了一本圖書,當時的我蹦得老高,那個開心勁兒簡直沒法用言語表達。那段時間,我就每天捧著那本書,如獲至寶。也就是從那本小書上,我認識了許多東西——家用電器、交通工具等。
雖然家中經(jīng)濟條件不理想,但后來爸爸又給我買了一本帶插圖的故事書。書中有許多有趣的小,其中有一個是關于電視機的,說是村子里有一個小朋友家買了一臺新彩電,其他各家的小朋友都到他家去看,可是時間久了,那個小朋友就編出各種理由不讓別的小朋友來看,最終別的小朋友家里也陸陸續(xù)續(xù)地買了彩電,就不再與這個先擁有電視的小朋友一起看電視,也不愿和這個小朋友一起玩了。那時,我似乎隱隱約約懂得了:沒有分享,便少了許多快樂。
再后來,我就上了小學,可以看的書也多了。課本上的許多內(nèi)容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沒課外書看時,我就一個人津津有味地讀品德課本、語文課本、數(shù)學課本、自然課本……隔了許久,我又等到了爸爸送的一本課外書——《媽媽教我學唐詩》,書中有彩色的插畫,還附有詩的大意。于是,我開始讀起了唐詩,雖然讀到了背誦的程度,但其中的深意那時還不能深切體會。
隨著年歲的增加,書中的意思漸漸明晰。四年級時的一次班會課上,老師提出將全班分成三大組進行古詩背誦比賽,大家都很踴躍,可畢竟學得少,課外書也讀得不多,幾輪下來,各組都鴉雀無聲了。老師便對同學們說:“如果你們?nèi)齻€大組中有誰能背出一首完整的詩,并能講出其中的意思,就可以給自己大組多加20 分?!贝蠹叶纪饬?,可是誰去背呢?當時的我坐在座位上猶豫著,悄悄抬頭時,目光正與老師相遇,她的眼神中滿是期待與鼓勵。于是,我鼓足了勇氣,十分自信地走向了講臺,并完整地背誦了《媽媽教我學唐詩》中的一首《田上》。雖然意思講述不是那么流暢,但臺下依然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老師也投來贊許的目光。
讀初中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與幾位同窗一同去到語文老師歐老師家——他圖書室一般的家,整屋都是書柜,書柜上都是他讀過的書,從古代到現(xiàn)當代,從國內(nèi)到國外,從文學到理工,幾乎無所不包。當時我便被深深地震憾了,同時也萌生了一個小小的愿望——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書房,書房中擺上幾個古色古香的書柜,書柜里滿是自己喜歡的書籍,每每茶余飯后可以靜靜地坐在書房中細細讀之。
時間如白駒過隙,我們漸漸長大,見聞也隨之增廣,能讀到的書不斷增多。特別是中師時代,與室友一同泡在學校圖書館或是蝸于宿舍忘了吃忘了睡……總覺得,自己是十分幸福、幸運的,一直都與閱讀為友。
因為,有閱讀相伴,我們永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