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英
【摘要】目的:探究營養(yǎng)干預對兒童缺鐵性貧血的防治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宣威市來賓街道衛(wèi)生服務中心體檢的100例兒童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為缺鐵性貧血,根據體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糾正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營養(yǎng)干預,干預半年后,比較兩組患兒貧血癥狀改善。結果:觀察組患兒干預后疾病改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營養(yǎng)干預對兒童缺鐵性貧血的防治效果明顯,不僅能及時糾正患兒缺鐵性貧血的癥狀,同時加強家長對缺鐵性貧血的認識,值得臨床推薦。
【關鍵詞】缺鐵性貧血;兒童;營養(yǎng)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230-01
缺鐵性貧血是由于人體攝入的鐵元素無法滿足日常需求引發(fā)的一種血紅蛋白合成障礙性疾病,從而造成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含量下降,出現(xiàn)貧血癥狀。鑒于兒童飲食習慣的改變,目前大多數(shù)兒童都存在挑食、偏食、以零食替代三餐的問題,導致缺鐵性貧血成為兒童最常見的一種疾病[1]。所以臨床除了對缺鐵性貧血兒童加以藥物治療外,還需要采取其他干預措施減少疾病帶來的不良影響。本文對既往的100例缺鐵性貧血患兒進行了營養(yǎng)干預,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將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宣威市來賓街道衛(wèi)生服務中心體檢的100例兒童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為缺鐵性貧血,根據體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50例。對照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1~7歲,平均(3.3±1.4)歲。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1~6歲,平均(3.2±1.3)歲。兩組患兒均滿足《兒科學》對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且排除消化道疾病、急慢性感染和活動期佝僂病患兒。本次研究已告知患兒家屬,并征得家屬同意后進行。
1.2方法對照組患兒給予武漢聯(lián)合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生血寧片(國藥準字Z20030088)口服治療,0.25g/次,3次/d,于兩餐之間服用,持續(xù)治療4周。觀察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營養(yǎng)干預,具體措施包括:①健康教育:由于患兒家屬對缺鐵性貧血的認識不夠,所以日常生活中兒童出現(xiàn)偏食或挑食等難以引起家長的注意;此時工作人員應當向家屬解釋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對兒童造成的危害、治療的重要意義以及日常預防措施等,提高患兒家長對缺鐵性貧血的認識。②營養(yǎng)干預:定期向患兒家長發(fā)放宣傳頁、舉辦健康講座,幫助家長監(jiān)督患兒糾正挑食偏食的習慣,同時介紹日常生活中含鐵量高且容易吸收的食物,主要以瘦肉、動物肝臟、雞蛋黃、綠菜葉、水果、海帶等食物為主,以鐵鍋烹調食物,變換花樣為兒童提供每日餐食,在遵循兒童喜好的前提下,滿足兒童日常所需的鐵元素攝入;同時還可以選擇鐵強化食品、維生素B12、維生素C和益生菌進行補充,增強兒童對鐵的吸收。另外,日常飲食應當避免攝入堅果、豆制品、茶、蘇打餅干等,由于該類食物中富含鞣酸、草酸等,會影響鐵的吸收[2],所以通過上述多項干預措施,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1.3觀察指標于干預結束后,對兩組患兒的貧血癥狀改善進行評價,其中痊愈:患兒血紅蛋白恢復正常水平,且各類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兒血紅蛋白恢復5~20g/L,且各類臨床癥狀緩解;無效:患兒血紅蛋白無變化或恢復不及5g/L,且各類臨床癥狀未改善;總有效率=(痊愈+有效)/總例數(shù)×100.0%[3]。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干預效果比較
3討論
造成人體缺鐵性貧血的原因較多,包括人體對鐵的吸收出現(xiàn)障礙、攝入量不足、消耗過多等,其中導致兒童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因素為鐵攝入不足。由于兒童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每日所需的鐵量較大,若日常飲食不均衡或出現(xiàn)偏食、挑食等現(xiàn)象,則容易造成缺鐵。鐵吸收障礙主要見于胃切除術后患者,該類患者術后胃酸分泌不足導致食物快速進入空腸,影響了鐵的吸收,導致缺鐵性貧血[4]。另外,慢性腸炎患者和長期腹瀉患者也容易出現(xiàn)鐵吸收障礙。鐵消耗過多主要見于肺結核、胃腸道出血等疾病。罹患缺鐵性貧血后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頭暈眼花、心悸、膚色蒼白等,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尤其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和日常學習。
隨著國內經濟水平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兒童的飲食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大部分兒童都存在挑食和偏食的習慣。所以對患兒及家長進行相應的營養(yǎng)干預,告知其缺鐵性貧血的影響、治療的重要性,對改善兒童缺鐵性貧血癥狀和不良飲食習慣具有重要意義。既往對兒童缺鐵性貧血的治療主要以藥物為主,但對疾病本身而言,其病因還是在于患兒日常攝入不足,采用藥物治療只能從表層解決其癥狀,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其貧血的事實[5]。所以,還應當從日常飲食習慣方面著手,調整兒童的飲食結構,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保證兒童每日攝入足夠的鐵。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兒干預后疾病改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營養(yǎng)干預能從根本上改善兒童缺鐵性貧血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營養(yǎng)干預對兒童缺鐵性貧血的防治效果明顯,不僅能及時糾正患兒缺鐵性貧血的癥狀,同時加強家長對缺鐵性貧血的認識,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姚洪堂,趙成果,李波.兒童缺鐵性貧血的營養(yǎng)干預效果評價[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28(5):332-333.
[2]武連富.營養(yǎng)干預對兒童缺鐵性貧血的效果研究[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31(5):97-98.
[3]麥燕.孕期營養(yǎng)干預對妊娠期缺鐵性貧血效果評價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7,19(11):1111-1113.
[4]李秀芹,崔璀.營養(yǎng)干預對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發(fā)生率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7,27(24):298-299.
[5]李屏萍.小兒營養(yǎng)性缺鐵性貧血的針對性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8,35(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