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如
你能想象有一座木塔歷經(jīng)千年風霜,遭遇數(shù)次地震和炮擊卻依舊屹立不倒嗎?在中國山西朔州應縣還真有這樣一座奇塔。早在武德三年(公元1508年),明武宗朱厚照就登臨此塔,并題寫了“天下奇觀”的匾額。這座塔就是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
步入佛宮寺山門,走過一條長長的甬道,應縣木塔赫然在目。它古樸沉著又肅穆莊嚴,人站在塔前,塵囂似乎都遠了,不由得屏氣凝神,驀地安靜下來。這是一座樓閣式木塔,高67.31米,主體所用木材為紅松木,采用傳統(tǒng)的榫卯結構,設計極盡精巧,分為臺基、塔身、塔剎三部分,有著甚為豐富的層次。臺基石砌而成,分上下兩層且周圍建有月臺,角石上的獅子浮雕栩栩如生。塔身外看共五層,由下至上略有收分,各層間夾有暗層,每層塔室之內(nèi)又都有佛像安置,結構復雜,巧奪天工。木塔底層最為特別,不僅有重檐回廊,而且藻井華麗、壁畫精美,佛壇上約11米高的釋迦牟尼金身塑像光彩照人。塔頂則作八角攢尖式,上立的鐵制塔剎有避雷的效果。應縣木塔共用斗拱54種,是世界現(xiàn)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天下第一塔”的名號可謂受之無愧。
應縣木塔修建的具體時間無明確記載,但據(jù)多方考證,應是遼代。在近千年的光陰里,木塔被風雨侵蝕,加之地震和軍閥混戰(zhàn),沒有消失已是幸事。究其長存的原由,一則是它本身的結構極為穩(wěn)定,二則與歷朝歷代的精心修繕有關。然而不是所有的修繕都于它有益,在1935年的一次維修中,村民在一個名為蘇墨的風水先生的建議下,拆除了此前加固的夾泥墻和斜戧,此舉造成了木塔不可逆的損傷,塔身十余年后就開始歪斜。終生致力于古建研究與保護的梁思成甚為痛惜,說這次修繕是“木塔八百余年以來最大的厄運”。
它同時還是一座“內(nèi)涵豐富”的寶塔。1974年在整修塔內(nèi)塑像時,發(fā)現(xiàn)了一大批珍貴文物,包含遼代刻經(jīng)、寫經(jīng)和木板套色絹質(zhì)佛像等,對于研究我國印刷工藝的發(fā)展和遼代社會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狀況大有裨益。至于塔內(nèi)供奉著的兩顆佛牙舍利,更是世所罕見的佛教圣物。在應縣,每逢端午,全家人都會身著新裝結伴而行,在塔前燒香拜佛,還會登上塔的頂層以求“步步高升”。出于文物保護的需要,如今木塔只開放第一層,但人們在塔前燃香祈禱的熱忱卻不曾消減。
每年清明時節(jié),麻燕來北,這種喜高的生靈,在塔里筑巢安居,木塔再無蟲蛀之憂。等到立秋以后,天氣漸涼,鳥類悉數(shù)南歸,應縣的人們看著高遠的天空,免不了回想起在四月槐花馥郁悠遠的香氣里,檐下風鈴叮咚作響,千萬只麻燕黑云般繞塔而飛的盛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