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華平,鄭孝和,李翠紅,尤逢惠
(1.安徽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2.安徽天方茶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安徽池州 245100)
烘焙食品是以谷物、食糖、水為基本原料,添加適量油脂、乳品、雞蛋、食品添加劑等,通過高溫焙烤工藝定型、熟化制成的易于保存、食用方便的焙烤系列食品。蛋黃酥屬于酥皮包餡類糕點[1],其成型工藝是通過油酥皮包裹含整顆蛋黃的系列餡料,加工的蛋黃酥產(chǎn)品具有外酥內(nèi)軟、甘甜適口、蛋香濃郁等特點,深受市場青睞,尤其是線上銷售增長明顯。另外,蛋黃酥產(chǎn)品目前還存在口感不夠細膩、一定比例的咸鴨蛋黃口感發(fā)硬及腥(臭)味、貨架期短以及產(chǎn)品類型單一等問題。抹茶是指采用覆蓋栽培的茶樹鮮葉經(jīng)蒸汽(或熱風(fēng))殺青后、干燥制成的葉片為原料,經(jīng)研磨工藝加工而成的微粉狀茶產(chǎn)品[2],由于其營養(yǎng)豐富、抗氧化作用、綠色色澤及茶香的呈現(xiàn)等特點,在食品飲料等行業(yè)具有廣闊的應(yīng)用前景。添加茶粉會影響面粉的流變特性和烘焙品質(zhì)[3]。在研究蛋黃酥加工配方的基礎(chǔ)上,筆者研究了抹茶粉添加量、烘烤溫度和烘烤時間對抹茶蛋黃酥產(chǎn)品色澤、滋味與口感、組織、形態(tài)等方面的影響,以期為進一步拓展蛋黃酥等焙烤系列食品的線上銷售提供技術(shù)參考。
1.1材料
1.1.1試驗材料。抹茶粉由安徽天方茶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粒徑1 000目,色澤翠綠;中筋(低筋)面粉、牛油、油紅豆沙、蓮蓉餡料、咸鴨蛋黃均為市售;細糖粉為自制、復(fù)配。
1.1.2儀器與設(shè)備。SM2-50T型攪拌機、SK2-623型不銹鋼電烤爐、ZW320ET型枕式包裝機、 GHP-9080型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面粉篩、恒溫干燥箱、分析天平等。
1.2配方確定及制作工藝流程
1.2.1抹茶蛋黃酥的基本配方確定及工藝流程。水油皮(中筋面粉816 g、牛油286 g、細糖粉140 g、水376 g、抹茶粉18~26 g),油酥(低筋面粉532 g、牛油270 g、抹茶粉4~10 g),油紅豆沙1 360 g(或蓮蓉餡料1 440 g),咸鴨蛋黃56枚,白芝麻若干。生產(chǎn)線配方中面粉總量為25 kg,其他配料按比例添加。工藝流程圖1所示。
圖1 抹茶蛋黃酥的工藝流程Fig.1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matcha egg-yolk puff
1.2.2抹茶蛋黃酥的加工操作要點。①將中筋面粉、抹茶粉、細糖粉混合后,加入牛油,放入2/3的溫水先攪拌,再將剩余1/3水加入攪拌機,使其完全拌勻,直到面團表面光滑;②松弛20 min后卷成長條狀進行均勻分割,即成水油皮;③將牛油與低筋面粉、抹茶粉混合拌勻,攪拌機攪拌,松弛20 min后卷成長條狀進行均分,即成油酥;④將油酥包入水油皮內(nèi),即成酥皮面團;⑤將酥皮面團收口朝下,用手按扁,用搟面杖由中間往兩頭搟開,卷疊成3層。松弛15 min,轉(zhuǎn)90°后進行二次搟卷,松弛15 min;⑥按住搟卷好的酥皮面團中間,使兩端端面向上翹起;用手將不規(guī)則的邊緣向中間收攏后再按扁成圓形;⑦ 放上包裹咸鴨蛋黃的油紅豆沙或蓮蓉餡料后,酥皮面團借助虎口向上收攏合口捏緊,稍加整理成型收口朝下放在鋪油紙的烤盤上,蘸上白芝麻點綴。
烘烤條件如下:烘烤溫度面火190~216 ℃,底火170~190 ℃,時間16~24 min。
1.3感官評價及理化指標(biāo)測定[4]
1.3.1形態(tài)。外形整齊,底部平整,無霉變,無變形,具有蛋黃酥應(yīng)有的形態(tài)特征。
1.3.2色澤。表面呈較明亮的綠色,略帶光澤,綠色色澤均勻,不應(yīng)有過焦現(xiàn)象。
1.3.3滋味與口感。有茶的清香,味道純正,無異味,外酥內(nèi)軟、甘甜適口、蛋香濃郁、口感細膩。
1.3.4組織。組織無空洞、無糖粒、無粉塊;酥皮厚薄均勻,餡料細膩,具有油紅豆沙或蓮蓉餡料應(yīng)有的組織特征,皮餡比例適當(dāng),餡料包裹分布均勻。
1.3.5理化指標(biāo)。干燥失重≤42.0%,粗脂肪含量≤34.0%,總糖含量≤40.0%。
1.4理化指標(biāo)測定
1.4.1干燥失重。按照GB 5009.3—2016[5]測定干燥失重。
1.4.2粗脂肪含量。按照GB 5009.6—2016[6]測定粗脂肪含量。
1.4.3總糖含量。按照GB/T 20977—2007[4]測定總糖含量。
1.4.4反式脂肪酸含量。按照GB 5009.257—2016[7]測定反式脂肪酸含量。
1.5正交試驗松弛后的酥皮面團適于面筋鏈的成型,由于水油皮和油酥的原面團屬性、水分不同,焙烤形成的產(chǎn)品酥皮分層、酥松。經(jīng)試驗,當(dāng)油酥的抹茶粉添加量達1.0%時,油酥的色澤和屬性能滿足抹茶蛋黃酥的產(chǎn)品需求;在抹茶蛋黃酥基本配方的基礎(chǔ)上,該研究主要考察了抹茶水油皮面團對抹茶蛋黃酥加工的影響。
單因素試驗顯示,在滿足抹茶蛋黃酥感官及理化指標(biāo)要求的情況下,抹茶粉添加量、烘烤溫度(面火/底火)、烘烤時間是主要影響因素,因此以這3個因素設(shè)計3水平的L9(33)正交試驗,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設(shè)計見表1。以上水油皮基本原料配方中抹茶粉添加量分別為18.0、21.2和24.6 g。
表1 正交試驗因素與水平設(shè)計
由表2可知,綜合評分取抹茶蛋黃酥3次平行試驗的平均值,按照抹茶蛋黃酥感官要求,分別賦予評分最高分值:色澤28分、滋味與口感26分、組織26分、形態(tài)20分。
在抹茶粉添加量(A)、烘烤溫度(B)、烘烤時間(C)3個因素中,極差(R)從大到小依次為A、C、B,則抹茶粉添加量為首要因素,烘烤時間次之,烘烤溫度再次之,抹茶蛋黃酥制作的最佳工藝條件為A2B2C3,即抹茶粉添加量1.3%(即水油皮基本配方原料中抹茶粉添加量為21.2 g),烘烤溫度(面火/底火)198 ℃/180 ℃,烘烤時間23.5 min。驗證試驗結(jié)果表明,產(chǎn)品綜合評分為87.8分,其中色澤21.5分、滋味與口感23.9分、組織23.6分、形態(tài)18.8分。
表2 正交試驗結(jié)果
經(jīng)第三方檢測,抹茶紅豆沙蛋黃酥干燥失重14.5%、粗脂肪 18.3%、總糖20.9%;抹茶蓮蓉蛋黃酥干燥失重14.5%、粗脂肪 23.8%、總糖24.9%,在這2個產(chǎn)品中反式脂肪酸均未檢出。
該研究通過正交試驗篩選獲得的抹茶蛋黃酥配方和焙烤工藝如下:水油皮(中筋面粉816.0 g、牛油286.0 g、細糖粉140.0 g、水376.0 g、抹茶粉21.2 g),油酥(低筋面粉532.0 g、牛油270.0 g、抹茶粉8.1 g),油紅豆沙1 360 g(或蓮蓉餡料1 440 g),咸鴨蛋黃56枚,白芝麻若干。經(jīng)混合、攪拌、輥軋制取的油酥皮包餡(包裹咸鴨蛋黃的油紅豆沙或蓮蓉餡料)、成型、蘸上白芝麻后焙烤,烘烤溫度為(面火/底火)198 ℃/180 ℃、烘烤時間23.5 min;抹茶蛋黃酥產(chǎn)品符合《糕點通則》(GB/T 20977—2007)[4]、《食品安全國家標(biāo)準(zhǔn) 糕點、面包》(GB 7099—2015)[8]。規(guī)模生產(chǎn)按此配方等比例擴大,每枚咸鴨蛋黃(冷藏狀態(tài))的質(zhì)量均應(yīng)符合《咸鴨蛋黃》(SB/T 10651—2012)[9],以避免由于咸鴨蛋黃的原因而出現(xiàn)少量口感發(fā)硬或有腥(臭)味的劣質(zh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