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
【摘 要】本文結合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圖書館實際情況,針對問題提出相對措施,以期能提升電子資源利用率的提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利用率;提升
中圖分類號: G255.7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1-0198-002
隨著大數(shù)據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圖書館向數(shù)字化圖書館的轉化已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由傳統(tǒng)的紙質館藏資源發(fā)展為現(xiàn)今的紙質與電子資源并存,并有后來者居上的勢頭。圖書館數(shù)字化的大力發(fā)展,意味著電子資源的資金投入比例日益增加。但資金的高投入并沒有帶來電子資源的高使用率。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象,提高電子資源的利用率是每一所高校圖書館都面臨的問題。本文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圖書館為例,結合實際,探尋提高電子資源利用率的途徑。
1 概念界定
關于電子資源的概念,在相關的研究文獻中,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界定,為避免混淆,本文從讀者的使用目的角度出發(fā),將電子資源進行以下界定:以學習研究為目的所利用的以電子形式呈現(xiàn)的各種圖書資料、數(shù)據庫,包括電子期刊、電子博碩士論文、電子圖書、電子年鑒、各種統(tǒng)計數(shù)據、標準、專利等。[1]
2 利用現(xiàn)狀
調查顯示,電子資源的使用率與投入并不相符。在參與調查的讀者中,有近四成的讀者對館藏電子資源不甚了解,使用積極性很低。為讀者開展的數(shù)據庫培訓,近八成的講座上座率不高,效果不佳。讀者(教師與學生)對圖書館資源關注度不高。
3 影響因素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影響?zhàn)^藏電子資源利用率的因素有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3.1 電子資源質量
這幾年,高校圖書館在電子資源采購方面投入越來越大,館藏數(shù)量日漸增多,但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嚴格的采購要求和標準,致使電子資源質量參差不齊。種類方面也同樣存在問題,有些讀者需要的沒有采購,有些同類資源采購多次,且資源分布散亂,沒有歸納整理。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讀者使用的積極性。
3.2 宣傳力度
目前,對于電子資源的宣傳途徑有圖書館網站、QQ群、電子郵箱、粘貼海報(僅限于有講座/培訓活動時)等,只有專門館員負責,學生助理協(xié)助,館內其它工作人員少有參與。宣傳力度不夠強,輻射范圍不夠廣,致使讀者對館藏資源了解不夠。
3.3 培訓
通過近四年的培訓實況進行分析,考前舉辦有針對性的培訓時,上座率100%,現(xiàn)場異?;鸨热缑磕甑挠⒄Z四六級培訓,90個座位的培訓現(xiàn)場,最后容納了225位讀者,大家自發(fā)的增添凳子,或做或站。但平時的講座卻不盡人意,上座率不高,最差的一場講座只有十幾個人。
3.4 信息服務
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一個教輔部門,承擔著為師生讀者服務的重擔。但隨著電子資源種類的增多,服務人員的信息技能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圖書館員沒有對本館的電子資源進行深入的了解,掌握其具體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致使不能將信息服務真正的融合到日常工作中。
3.5 網絡環(huán)境
電子資源具有體積小、容量大、易攜帶的優(yōu)越性,但其內容呈現(xiàn)的特殊性,限制了它的閱讀環(huán)境,在軟硬件方面要求比較高,必須有相應的電子設備及暢通的網絡環(huán)境。設備老舊、網絡賭塞都會影響到電子資源的使用。
4 應對措施
4.1 嚴控質量、資源整合
在電子資源的采購方面,指定統(tǒng)一的、嚴格的標準,在質量上嚴格把關。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排除館藏已有資源,優(yōu)先考慮學校重點學科,及畢業(yè)班學生的需求。資金充裕的情況下,結合專業(yè)特點與館藏現(xiàn)有資源,采購盡可能多的資源種類。在具體的采購之前,要先進行深入調研。在這方面,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圖書館做到了在確定采購計劃之前先試用——對這些資源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試用(短的一個月,最長的一個學期),根據試用的反饋情況來確定是否納入采購計劃。但這些還不夠,采購電子資源的目的是為了服務于師生,他們才最有發(fā)言權,尤其是專業(yè)性較強電子數(shù)據庫。作為一線教師,他們最清楚學科的前沿動態(tài),最能把握當下學生最需要的是什么。作學生讀者——電子資源的直接使用者,他們更為了解自己的需求,因此,采購之前的調研需要圖書館、教師、學生三方共同來完成,以確保電子資源的利用最優(yōu)化。
面對電子資源雜而亂的情況,特提出資源整合。將資源進行整理分類,統(tǒng)一放置。對多個數(shù)據庫。在考慮其兼容性的同時,運用技術手段進行整合,在一個檢索口,可以檢索出同一主題的包含在多個數(shù)據庫的文獻,實現(xiàn)統(tǒng)一檢索與跨庫檢索的整合。不具有兼容性的數(shù)據庫分類列出,不與其他的相混。
4.2 加強宣傳力度
當前的電子資源宣傳,都是由圖書館單方面發(fā)起的,沒有發(fā)揮教師讀者和學生讀者的作用。一般來說,學生對于任課教師推薦的資源都是非常重視的,會認真的去看、去了解,其影響是圖書館員無法做到的。學生之間也存在著競爭,優(yōu)秀的學生往往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是同齡人眼中的榜樣,而榜樣的力量是很驚人的。將電子資源有針對性的推廣到任課教師和優(yōu)秀學生個人,再由教師、優(yōu)秀學生以點輻面,配合圖書館員的推廣,可擴大電子資源的輻射面,讓更多的讀者了解、知道這個資源,懂得去利用。
此外,應該充分的利用微信這個移動的新媒體平臺。手機,幾乎成為每個人的標配,微信的使用更是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建立屬于圖書館自己的公眾微信號,專人專管,定期推送館內已購電子資源。將館內資源進行整理分類,相同類別的資源可作為一個專題進行推出。根據數(shù)據庫內容及操作簡易程度,可分為一期或多期推送同一個數(shù)據庫??紤]到人機交互的必要性,可在推送資源的時候設置一到兩個相關的小問題(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其趣味性),在引起讀者注意的同時,更了解了資源的相關知識。
4.3 培訓常態(tài)化
圖書館自2015年下半年起,開始舉辦館內已購電子資源的培訓,但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與講座周期有關。2015年9月至2017年舉辦講座場次分別為6、18、18,去掉節(jié)假日與考試周,平均每周一次,且講座主題各有不同,沒有形成一個系列或一個專題。講座的頻繁開展和主題的更換,使讀者產生了倦怠感,不愿意再去接觸,且講座結束后也沒有設計什么反饋活動。鑒于此,2018年做出了調整,減少講座場次,但效果依舊不理想。分析2015年至2018年的講座材料發(fā)現(xiàn),相同數(shù)據庫的講座課件基本雷同,沒有什么變化,對數(shù)據庫的講解比較泛,沒有具體化。至此,我們要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將培訓工作分三方面進行:一方面圍繞具體專業(yè)開展,將數(shù)據庫與專業(yè)相結合,有針對性的講解;另一方面,根據讀者能力進行分層培訓,避免同場講座過于簡單或過于困難的尷尬,使每位讀者都能夠有所收獲;最后,可開展預約式培訓[2],讀者將自己想參加的培訓類型、內容、難易程度等提交給講座活動負責人,有負責人匯總、安排具體事項。
4.4 加強館員信息素養(yǎng)
數(shù)字化圖書館的到來,勢必對圖書館員帶來沖擊,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已不足以滿足現(xiàn)實的需求。智能借還將一部分館員從崗位上解放出來,但同時,對館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只有努力提升業(yè)務能力,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才能更好的適應數(shù)字化工作。提升館員信息素養(yǎng),可從以下方面進行。首先,主動學習,了解學科前沿動態(tài)。這一點,重在館員的主動能動性,靠自覺。其次,圖書館開設文獻檢索課。目前,學校的信息檢索課大都由各院系的老師自己承擔,在教學中,沒有將圖書館的電子資源結合起來講授,只是為了檢索技巧的講解而講解。在圖書館開設信息檢索課,對館內的館員進行定期培訓,將檢索技巧和數(shù)據庫資源相結合,根據館員的學科背景,有選擇性的與院系擔任檢索課的老師相對接,共同承擔信息檢索課,將電子資源與專業(yè)結合,既能更好的進行教學又能鍛煉館員的自身信息素養(yǎng),一舉兩得。
4.5 優(yōu)化網絡配置
設備齊全,網絡暢通,才能確保電子資源的正常使用。對于校內的讀者來說,能夠實現(xiàn)WIFI全覆蓋或網絡無縫連接,解決并發(fā)數(shù)問題就基本解決了讀者使用電子資源的最大障礙——事實上,這些急需解決。對于校外的讀者,最大的障礙是IP受限。目前學校開通了漫游賬號,但也僅限于中國知網(CNKI)的使用,其他數(shù)據庫無法訪問。寒暑假期間,教師想做點科研都要自己付費購買資源。針對此問題,學??梢再徺I第三方軟件,通過控制訪問端口,從根本上解決IP受限問題。通過設置內部賬號及文獻資源下載數(shù)量,既能避免惡意下載、幫助教師順利的開展科研工作,又能提高電子資源的利用率。
5 結語
提高電子資源利用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間的見證。但不論是電子資源采購、整合,還是宣傳,亦或網絡環(huán)境的完善,都要離不開學校的財力支持。資源培訓常態(tài)化和館員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則需要院系教師、學生、圖書館員的共同努力,相互溝通、相互協(xié)作來完成。本文結合學院具體實際,提出以上措施,以期對提升電子資源利用率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謝艷芳.大學生利用電子資源的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以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2014(5):110-114.
[2]陳建紅.基于大學生視角的電子資源推廣模式研究——以華南農業(yè)大學圖書館為例[J].情報探索,2015(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