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芳華
【摘 要】
高考文言文閱讀在卷面上占有相當?shù)谋壤?,對語文學科高考質量影響很大。本文針對蘇教版高中文言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并結合教學實際和高考要求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針對性地強化文言文閱讀教學訓練,以幫助學生努力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
蘇教版 高三文言文 閱讀教學 問題與策略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語文需要借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難懂的古代詩文,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詩文名篇。因此,高三語文中的文言文教學需要以文本教材為載體,堅持理論和實踐融合原則,強化鞏固和拓展訓練,突出普遍練習和精講提高有效結合,努力落實文言文教學的目標。然而,受高考的影響,教師忽略了文言文的人文功能,采取機械灌輸?shù)姆绞綇娦袑⑽难晕闹R塞進學生頭腦,學生沒有學習興趣,教師也變得平庸和功利,這就導致高中文言文教學出現(xiàn)了許多值得詬病的誤區(qū),嚴重制約了高中文言文教學的質量提升和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增強。
一、蘇教版高三文言文教學存在問題的科學分析
1.片面脫離課內文本,強化課外訓練
高三師生面臨高考壓力,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的地方很多,過分側重文言文學習不現(xiàn)實也不必要,然而文言文是高考語文的重點,江蘇高考正常為20分左右,所以又馬虎不得。這就導致高三語文教師急功近利,采取揠苗助長式和最極端的辦法,通過高強度訓練和題海戰(zhàn)術,枉顧學生學習實際,瞄準高考得分指標,強化得分技能,追求固定動作,不能將知識內化生成為課外閱讀能力,忽視文本的教育作用,用單純化的訓練取代文本學習領會。
2.教師言傳包辦,忽視學生地位
高中文言文是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名篇,需要學生通過大量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感悟、領會、探究和提煉,進而形成閱讀能力。然而,教師沒有落實好主體地位,用自己的機械重復講解代替和擠占了學生自主誦讀理解感悟的時間,教師在關注自身教學水平好壞的同時失卻去對學生的“閱讀期待”。大部分老師沒有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去體驗理解文意,而是將結果直接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給學生,而學生對于文中的重點詞句的意思用法甚至譯文沒有機會去自己領會和感悟,往往是云山霧海一頭霧水。教師用自己的的“言傳包辦”代替了學生的“體驗認知”,最終學生沒有機會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3.偏重方法講解,弱化能力培養(yǎng)
高三語文面臨高考,學生強化課文語段訓練非常必要,也非常有利于學生語文遷移能力的提升。然后,教師在安排講評時,往往重視題目的講解和解題的技巧教學,而對于文本內在的意蘊沒有重視,效果也就自然弱化了。當然,解題需要技巧,更需要綜合實力。技巧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彌補知識能力的不足,但是沒有深厚的知識和全面的能力,技巧就成了無本之木和空中樓閣,自然毫無現(xiàn)實價值。至于將解題技巧制作成課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技巧的奴隸,更是害人不淺的事情。
二、蘇教版高三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對策研究
1.立足課內,夯實基礎
高中語文教材的選編課文都是經(jīng)典名篇,是學生古文知識體系建構的基礎,更是形成文言文學習能力的重要載體。江蘇省高考文言文知識考查的要點中明確的內容都可以在課內文本中找到范例,因此立足課內夯實基礎顯得非常重要。比如,2011年江蘇省高考語文卷考查句子翻譯能力時,其中“毀淫祠數(shù)百區(qū),勒巫為農(nóng)者七十余家”在翻譯時需要搞清楚“淫”“勒”的意思,我們便可以從《岳陽樓記》“若夫淫雨霏霏”中的“淫”字和《魏公子列傳》“勒兵,下令軍中曰”句中“勒”字找出依據(jù),進而推斷出兩個的大意,為正確完成句子翻譯奠定基礎。由此可以看出,高三文言文閱讀教學需要立足課內延伸課外,我們可以分類整理知識要點,如文言特殊句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也可以整理常見實詞在課文中的義項,繼而引導學生在課外加以驗證;也可以結合例文歸納文言虛詞的具體用法;也可以參照高考卷進行人物傳記和官職任免的資料搜集,以利于高考文言文的閱讀解題。
2.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高三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學生需要強化解題思路和挖掘內涵的訓練,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訓練。因此,教師需要更好地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還給學生,在文言文閱讀解題的講評時,大膽放手,勇于做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點撥者,要善于讓學生自己解決疑難問題,使學生能夠獨立或者互動式完成文后題目的學習,這樣就會真正實現(xiàn)“主導和主體有機融合”的教學要求。
3.重視文段理解,提高閱讀能力
由于高考命題堅持獨立性和原創(chuàng)性,學生按圖索驥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我們需要用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考題,在平時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滲透解題的指導。第一,翻轉閱讀選擇題,明確“解題關鍵”。拿到文言文閱讀題,可以選擇最后一題,因為題目設置上會按照原文順序設置四種關于文章的概括性表述,其中有三個選項是正確的。學生先讀題后讀文,可以首先提煉出“解題關鍵詞”,便于綱舉目張。第二,整體感知課文,準確把握文意。要求快速把握文本中的人和事以及前因后果,進而通過簡要分析,得出文本需要明確的人文情感和社會問題,這樣可以很快解決最后一個選擇題。第三,精讀重點詞句。要求更多地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理解把握。第四,精準翻譯,做到文從字順。堅持忠于原文、直譯為主,盡可能逐字逐句加以落實,強調針對性,重視特殊句式和字詞的用法,確保譯文準確。
【參考文獻】
【1】張曉榮.淺析高中語文中文言文教學的幾個誤區(qū)【J】.時代 青年(中旬刊),2012(8)
【2】李煜輝.高中文言文閱讀完全備考方案【M】.北京:首都師 范大學出版社,2007
【3】王昱昕.文言文教學研究【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