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平
(廣西藝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廣西南寧,530022)
由于社會經(jīng)濟趨于穩(wěn)定繁榮,雕版印刷得到廣泛應用,私家撰修宗譜事業(yè)最遲在北宋仁宗時期已逐漸興盛[1]107,這以歐陽修、蘇洵完善私家修譜義例為標志。根據(jù)朱熹現(xiàn)存“譜序”作品推斷,私家修譜既成而請當世名宿作序,至南宋時期已成為慣例??上У氖?,在元朝統(tǒng)治漢人80余年的時間里,漢文化發(fā)展受到鉗制,由于歷經(jīng)戰(zhàn)亂,族眾遷徙無常,舊朝的家譜很難保存下來[2]113,而私家修譜情況在這一時期少見,即使有也難以刊行。所以保存在族譜中的宋代名家譜序,除少數(shù)得到留存,絕大多數(shù)已風流云散,難覓蹤跡?,F(xiàn)在找到的任何宋代“譜序”佚文,都可謂吉光片羽,彌足珍貴。筆者有幸在自己家族《云巖孫氏宗譜》中,發(fā)現(xiàn)一篇南宋時期的《孫氏合修譜序》。該文不見載于傳世的典籍文獻,也未為曾棗莊等主編的《全宋文》收錄,面世的學術論著也未曾涉及,可以說是一篇佚文?!秾O氏合修譜序》作者孫自誠雖為宋代顯貴,但生平事跡歷來不詳,不存在后人冒名偽托的問題?!秾O氏合修譜序》源自“徽州譜系”,對于我們認識歷史上徽州家譜編修事業(yè)的興盛發(fā)達,有特定的學術價值。該譜序文字精到,思想成熟,典型體現(xiàn)了宋代士大夫階層對家譜編修意義的理解和認識,是南宋譜序的優(yōu)秀之作?,F(xiàn)摘錄全文貢獻給學界,并對相關問題加以箋證和闡釋。
以下所抄錄的孫自誠《孫氏合修譜序》,出自民國七年(1918年)纂修的《云巖孫氏宗譜》,該譜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文化浩劫中連同宗祠遭毀,安徽省樅陽縣白梅鄉(xiāng)小街孫禮杰家藏有該譜唯一的完整本。云巖孫氏家族人口聚居之地,舊屬桐城東鄉(xiāng),今為安徽省樅陽縣白梅鄉(xiāng)孫家院子?!秾O氏合修譜序》原文為漢字繁體形態(tài),豎行由右往左排列,正文每行25字,計3頁,不分段,無標點,未斷句。為便于理解,這里按照現(xiàn)代閱讀習慣改為橫行排列,將繁體字轉化為簡體字,并予以斷句、標點和分段如下:
能言其祖,郯子見稱;不識其先,藉譚貽嘯。甚矣!譜不可以不作,亦不可以不述也。蓋自魏晉以來,譜系尤慎。迨高士廉、王僧孺輩至宋歐陽,各創(chuàng)法以紀綱其屬,推所自出,與其所同出,則雖服屬之疏遠者,亦皆一脈流通,親之愛之,其作述之義,固不容以或忽也。
余叨甲第,宦居十余載,盡忠報國,蒙圣上屢加褒封,歷官相位,燕居時嘗閱故家譜牒多矣,未嘗若吾孫氏宗譜世系源流注節(jié)詳且明焉。按其先,出富春孫氏明公之后,傳臏公、詢公,閱世曰耽公、鐘公、旃公,相續(xù)詳明。唯吾祖萬登公,唐咸通時宦遷休之唐田卜家,后分為婺、歙、祁、績、黟諸族,衍播各省,非譜莫統(tǒng),意修書邀宗合修。
適仙源大學士覿公弟覲之舍,持譜索序。余閱仙源祖萬詧公,乃與萬登公族兄弟也。子熙侁公,宦徽寧道按察使,占籍水北垂業(yè),配趙氏,生三嗣:長貴清,居長壽鄉(xiāng);次貴明,居水北;季貴翁,居石旗嶺。以下有學士覿、實、楙諸公輩,以忠孝文章為天下冠。其大者固已鑒鋾宇宙,爭光日月,足以扶綱常于千百世。其次有姑孰世臣、世安、秋浦自新輩,猶能振名節(jié)、激貪懦,使后進有所觀法興起,是豈獨三川孕秀之異哉!風聲之所鼓動,耳目之所習染,固有成其德以勖其志也。
族大則支蕃而勢益渙,譜也者,所以聯(lián)其勢之渙而合族之大者也。此遠近親疏,俾后裔咸知所出。易地交談,皆稱文獻之藪;下車接問,勃興愛敬之風。分在則禮必肅,毋以勢而相軒輊;情在則恩必稠,毋以跡而相秦越。擔爵錯采者,務清白以振世風;考槃繕性者,務忠淳以篤家祜。將使海內慕而稱之者,不曰“世家”,而曰“世德之家”,雖千萬人一脈也,千百世一宗也,作述之功不亦大矣哉!
今仙源宗兄之舉,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敢不言以弁諸譜端。
時
嘉定庚午秋菊月之吉
賜進士第累官太傅太保東閣宋相婺源實齋孫自誠撰
此序載于桐城一帶多種孫氏宗譜中,也見錄于徽州《仙源峴陽孫氏族譜》[3]。序作者孫自誠的相關情況,就筆者所知,不見于除孫氏宗譜之外的相關典籍文獻。根據(jù)序文中提到孫覿、孫實、孫楙、孫世安、孫世臣、孫自新等,可以判斷,孫自誠主要活動于南宋孝宗至寧宗期間。序文落款“賜進士第累官太傅太保東閣宋相實齋”這一行字,標示了孫自誠身份?!百n進士第”說明,孫自誠早年中進士榜,在殿試“賜進士第”“賜進士出身”“賜同進士出身”三個等級中,獲得第一等,所以他在序文中謂“余叨甲科”?!疤怠焙汀疤!痹谒未鸀榛实奂臃獾恼黄诽撱?,而“東閣相”當為孫自誠擔任過的實職?!皷|閣相”典出《漢書·公孫弘傳》:“時上方興功業(yè),屢舉賢良。弘自見為舉首,起徒步,數(shù)年至宰相封侯,于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鳖亷煿抛ⅲ骸伴w者,小門也,東向開之,避當庭門而引賓客,以別于掾史官屬也?!盵4]2621關于南宋時期的“東閣相”這個官職,相關文獻缺少記載。我們認為,南宋自高宗而下,形成了禪讓的政治傳統(tǒng),遜位的太上皇另有一套機構,其中多有官銜高而無實際執(zhí)政權力的近臣。序文中孫自誠自言進入仕途十余載,即“蒙圣上屢加褒封,歷官相位”,大致就是指在遜位皇帝的機構里任清談參議之職,官位最終達到了宰相的高度。而“實齋”,當系孫自誠為自己書齋賦予的名號,反映了其倡導實學、絕去浮華的文化追求。據(jù)《孫氏合修譜序》,可以為“宋代登科記”增補甲科進士一人,為孫氏增補南宋時期顯達歷史人物一名。
孫自誠在《孫氏合修譜序》中明言,他是唐末金吾上將軍孫萬登的裔孫。而撰修《孫氏合修譜》的族眾,是孫萬登同宗兄弟孫萬詧的后裔。孫自誠說,他正想召集孫萬登一系后裔合修譜系,但尚未付諸實施,而仙源孫氏族人已經(jīng)持孫萬詧一脈的合修譜系請他作序。據(jù)此,《孫氏合修譜序》當是孫自誠為已經(jīng)纂修完畢的孫萬詧一系合修譜而作。對于《孫氏合修譜序》所載,后世存在誤讀的情況?!对茙r孫氏宗譜》所載《孫氏重修分派序》認為,孫自誠“晚年合太平、水北、長壽諸族會修譜系”。據(jù)前所述,孫萬詧一脈“合太平、水北、長壽諸族會修譜系”之事,不可能由孫萬登后裔孫自誠召集和主持,最有可能是由孫自誠《譜序》中提及的孫覲負責。至于將孫萬登一脈和孫萬詧一脈合譜,孫自誠沒有在《孫氏合修譜序》中透露這層意圖,也缺乏族譜文獻根據(jù)。有人據(jù)《孫氏重修分派序》,認為這一《孫氏合修譜》系孫自誠所創(chuàng)修的統(tǒng)譜,這顯然不對。由此導致仙源孫氏后裔修譜不斷出現(xiàn)誤解,是需要加以改正的問題。
從朱熹現(xiàn)存諸篇《譜序》作品看,延請外姓通儒名家為本族宗譜作序,在南宋時期已形成風氣。而孫自誠《孫氏合修譜序》表明,邀請有宗族淵源關系的同姓達官貴人作序,可能也是南宋各家族修譜時合情合理的常規(guī)選擇。
作《譜序》而著筆表彰該宗族中的杰出人物,出于人情事理的需要,是寫作慣例?!秾O氏合修譜序》表揚的孫覿、孫實、孫楙、孫世安、孫世臣、孫自新輩,均為南宋時期孫萬詧后裔中的名流。孫自誠對這些人的評價,雖然簡要精煉,查閱現(xiàn)存典籍文獻參證,不難發(fā)現(xiàn)均有切實根據(jù)。
孫覿。孫覿系由北宋入南宋的著名文臣,字仲益,號鴻慶居士。孫覿“所為詩文頗工,尤長于四六”,有《鴻慶居士集》四十二卷[5]2106。孫覿曾以翰林學士掌誥命,加封尚書?!秾O氏合修譜序》表揚孫覿,是根據(jù)其在文章方面的成就。
據(jù)《孫氏重修分派序》,序文中提到的孫熙侁,為眉州判孫萬詧的嗣子。孫熙侁任徽寧道按察使時,“道經(jīng)仙源。因兵亂占籍”[6]。孫熙侁次子貴明,而孫覿系貴明公五世孫,雖出生于常州晉陵,但族望為徽州仙源,祖籍地則為徽州太平水北村。
孫實。據(jù)《吳郡志》卷28,孫實為元祐三年(1088年)李常寧榜進士[7]207。龔明之《中吳紀聞》卷四“孫若虛滑稽”條[8]234:
孫實,字若虛。早年英聲籍甚,性好滑稽??も杂型嵘F湫照?,因作《牛秀才賦》嘲之云:“腰帶頭垂,尚有田單之火;幞頭腳上,猶聞寧戚之歌?!庇肿鳌稌?、《語》集句,譏一老生云:“孜孜為善雞鳴起,先王之道斯為美。四十、五十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睍r樂圃先生為教授,知之,命其父訓敕。孫由此發(fā)憤游太學,不數(shù)歲登第而歸。嘗入朝為寺丞,后守臺州卒?!墩憬ㄖ尽肪?15“臺州刺史”“知臺州軍”部分,即載有“孫實”[9]113,卷257錄有孫實所撰《(臺州)州學登科題名記》[10]819。據(jù)《中吳紀聞》,孫實能秉承父志,改滑稽嘲弄的惡習,進而發(fā)憤登第,符合“知過則改”“不違父志”的儒家倫理道德要求?!秾O氏合修譜序》對孫實表揚,是其在“孝”方面的表現(xiàn)。
據(jù)《吳郡志》,孫實為吳縣人。但孫自誠《孫氏合修譜序》明確指出,他是孫萬詧的后裔,至于其世系傳承情況則無從考證。
孫楙。孫楙是南宋時期名臣,仕宦歷高宗、孝宗、光宗三朝,為官有品格,做人有節(jié)操。凌迪知《萬姓統(tǒng)譜》卷21載[11]380:
孫楙,字德操,紹興甲戌舉進士,歷判池、真、郢三州,所至以興學節(jié)財為務。及入覲,高宗申獎曰:“天下有恤而辯,有不恤而辯,卿所謂恤而辯者也?!眹L論“公生明”。上問:何以“生公”?曰:“廉生公”。又問:“何以生廉”?曰:“儉生廉”。上稱善。累遷知太平州,尋移溫州。學宮故有秦檜祠,楙至,亟命撤之。朱晦庵稱其“愛立而教明,古良吏也?!焙箜n侂胄用事,謝官歸。
《江南通志》卷161載:“宋趙權,當涂人。母病篤,權焚香夜禱,泣曰:母死,權何以生?取刃刺脅取肝以進。母漸瘳,權亦遇良藥,無患。太守孫楙表其里,曰孝感坊。”[12]636光宗紹熙四年(1189年),知溫州孫楙言:“本州士人胡昶,恃勢把持,詐取錢物”,“奸贓狼藉,為害一方”[13]6651。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八“《永嘉譜》二十四卷”條:“禮部侍郎郡人曹叔遠器遠撰。曰年譜、地譜、名譜、人譜。時紹煕三年,太守宛陵孫楙屬器遠裒集,創(chuàng)為義例如此?!盵14]248據(jù)上述材料,孫楙為官奉公盡職,頗有政聲,《孫氏合修譜序》對孫實的表揚,是其在“忠”方面的表現(xiàn)。
據(jù)《孫氏源流分派序》,孫熙侁長子貴清先居住于石邑殷家巷,再徙居于長壽鄉(xiāng)。孫貴清三世長孫名錫,孫錫奉守祖墓,又有三世孫名鏜,均居住于長壽鄉(xiāng)。孫楙是長壽鄉(xiāng)人,當為孫貴清后裔。
孫世安與孫世臣。孫世安因為做了駙馬,仕宦未曾顯達,但聞名于當世?!短梁訉O氏宗譜》匯編本對孫世安情況有詳細記載[15]:
字國泰,生宋徽宗崇寧三年二月初五日,尚洧川公主,宋高宗紹興二年駙馬。五十世祖萬詧公,唐乾符間任眉州判,占籍萬金鄉(xiāng)。五十一世祖熙任公,貞明時任海州判,避兵亂寓太平路。
宋高宗南渡金陵,(世安)公同公主隨駕至姑孰,見繁陽龍華春谷鄉(xiāng):山則有紅花映秀,水則有丹桂流芬,因于鉗口之地家焉。創(chuàng)建龍華寺為書院,川岳鐘靈,子孫蕃衍,為春谷、龍華肇基之祖。子孫居官莊湖前、中、后三村,后人統(tǒng)以孫村之名稱之。生三子,福一麒,福二麟,福三豸。
隨駕自韻:自從隨駕到南洲,金甲纏身夜不休。滿目沙塵方洗凈,一江血水已清流。建功不愿封三代,安置惟期土一丘。但愿兒孫繼姓祀,安寧世守度春秋。
孫世臣以文才著稱于南宋孝宗朝,《江南通志》卷166載:[12]794
宋孫世臣,字國老,海州人,乾道五年進士,為文精切,尤工詞賦。有《禮管人情賦》,為時傳誦。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駙馬孫世安的不慕榮華退居繁陽、文人孫世臣的詞賦創(chuàng)作,在南宋高宗、孝宗年間,是享有盛名的?!秾O氏合修譜序》所表揚的,是二人能“振名節(jié)”。
據(jù)《塘河孫氏宗譜》,孫萬詧子熙任曾任海州判,并因亂就地定居,既然孫世臣是海州人,可知其亦為孫萬詧后裔。按照古代同宗取名入輩字的習慣,孫世安與孫世臣,當為胞兄弟或族兄弟,均系孫萬詧五世孫,孫熙任四世孫。
孫自新輩。萬斯同《儒林宗派》卷十“宋 朱子門人”條下錄“孫自修、孫自任、孫自新”三人[16]556,《孫氏合修譜序》言“自新輩”,應該指此三人。凌迪知《萬姓統(tǒng)譜》卷21載:“孫自修,字敬夫,偕從弟自新、自任從朱子游。時宣王正學久衰,自修兄弟獨知尊向,時論韙之?!盵11]380孫自新從兄弟三人守善篤學,尊朱子不悖。《孫氏合修譜序》所表揚的,是三人在“激貪懦”方面的表率作用。
據(jù)《孫氏重修分派序》,孫萬詧以下,遷至秋浦的有兩個支脈:一是孫貴清三世孫有名鏞者,孫鏞遷居秋浦北坑,后分為前村、莊村、春谷、黃山、五松、北埂諸支派。二是孫貴清三世孫又有名鏜者,孫鏜后人有遷居至秋浦蘭家沖的?!秾O氏合修譜序》言“秋浦自新輩”,則孫自修、孫自任、孫自新當為孫貴清后裔。
《孫氏合修譜序》提到的孫覿、孫實、孫楙、孫世安、孫世臣、孫自新輩,熟悉宋代文史資料的學者或許并不陌生,但難以了解他們同出一宗的淵源關系。這篇《譜序》是可靠確切的文獻支撐,為我們研究宋代孫氏賢達名流提供了宗族精神、家族流動和仕途上的宗親關系運作等新視角,也從一個側面豐富了我們對宋代家族文化的理解。
譜序的撰寫,一般要求在不長的文字篇幅里,闡釋宗族發(fā)展原理、家族淵源脈絡、修譜過程及其意義。所以,譜序陳說義理要高邁,但又不流于迂執(zhí),而能反映時代精神。敘述人事要精當可信,藉以弘揚宗族精神,而不能龐雜鋪張。發(fā)表議論要確切合度,而不夸耀虛飾,以幫助族人正確理解和認識所編宗譜。按照譜序寫作的基本要求來衡量,孫自誠《孫氏合修譜序》可以算是優(yōu)秀之作。
(一)序言推源溯流,陳述了家譜纂修的性質。私家修譜的傳統(tǒng),是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時期才得以確立的?!秾O氏合修譜序》開篇用典,認為“記述宗祖及其故事”是一種優(yōu)良的文化傳統(tǒng)。接著孫自誠上溯譜學淵源指出,通過從高士廉、王僧孺到近代歐陽修等歷代譜學大家的努力,家譜撰修的基本性質已得到明確:“慎”為家譜的編纂原則,“紀綱其屬”是撰修家譜的基本方法,“一脈流通”為家譜的社會功能。從高士廉、王僧孺到北宋歐陽修,諸大家注重在家(宗)譜編撰的操作層面,進行義例創(chuàng)新與完善。而孫自誠則以前輩確立的義例為基礎,探討了家譜編修的基本原理,明確了家譜的文本屬性。就現(xiàn)存譜序而言,這些原理性的觀點出現(xiàn)較早,對于當今家譜類學術論著的撰寫,有比較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行文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所序家譜的宗族情況,具有適切性。這一點其實并不容易做到?,F(xiàn)存的所謂宋代譜序,有兩個明顯問題:一是在不同姓氏的家譜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文字內容基本相同的名家譜序,這樣的譜序在內容上大而無當,容易引發(fā)紛爭。二是現(xiàn)存家譜中署名為宋人所作的譜序,有不少是偽托的,由于行文內容與所編家譜的實際情形不夠適切而露出馬腳?!秾O氏合修譜序》不僅陳述了孫萬詧一系宗族傳衍的大致脈絡,對其后裔中有宋一代的英杰挺出者作了正面評價,以顯示孫萬詧一脈人才秀出,足以光耀族譜。此外,孫自誠還重點介紹了自己榮耀的仕宦經(jīng)歷以及與孫萬詧一系的同宗關系,為所序家譜錦上添花。這種切合家族具體情況的寫法,對譜序使用對象作了明確限定,后人也可藉以判定該譜序作為文獻資料的真實性。
(三)提出家譜纂修的新思想。唐代以前,雖然家譜撰修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但只有世家顯宦的譜牒會得到朝廷譜局的收藏和利用,顯示了文化特權[17]25。到了宋代,官譜廢絕,私家宗譜撰修逐漸成為社會風氣[18]14-15。那么私家修譜是基于怎樣的價值觀念,才得以興盛起來呢?歐陽修、蘇洵等北宋精英人士不僅完善了家譜編修的基本義例,也明確了其思想基礎:援史書之義,成譜系之體。從文本纂修的基本性質看,家譜保存了基層社會的變遷資料,可視為“史之余”。即,私家修譜在宋代,已經(jīng)被官方當作史書纂修事業(yè)的必要補充。這相當于確認了,譜系撰修是王朝文化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小傳統(tǒng)。孫自誠在《孫氏合修譜序》中,則援引孔子編纂經(jīng)書的“述作之義”,將家譜編纂的意義,提升到“經(jīng)義”的高度加以認識,將家譜撰修納入文化發(fā)展的大傳統(tǒng),這無疑是家譜撰修思想的突破。
(四)對所序家譜的家族名流評價合度。家族名流凝聚了家族精神,能彰顯優(yōu)良的家族傳統(tǒng),是教育家族后輩的榜樣,所以譜序一般都要提及并加以評價。既然“家譜”歸屬于“史之余”,那么“譜序”評價家族人物,也要如史書般嚴謹。史書評價人物,要為朝廷確立政治、倫理、道德標準,故遵守“不虛美,不隱惡”的原則。但譜序撰寫,既要定性,也要捧場,故人物評價常采取“可隱惡”“不虛美”的立場。如前所述,《孫氏合修譜序》對孫覿、孫實、孫楙、孫世安、孫世臣、孫自新輩的表揚,均有事實根據(jù),貫徹了“不虛美”的原則。而孫覿其人,據(jù)史書等典籍材料記載,政治名節(jié)穢下,為人依違無操,而《孫氏合修譜序》則遵循家譜撰修義例略而不提,體現(xiàn)了對所序家譜的尊重。
(五)排名體現(xiàn)了“尚位”“崇文”的文化觀念?!秾O氏合修譜序》表揚了孫萬詧一脈的后裔:孫覿、孫實、孫楙、孫世安、孫世臣、孫自新等。孫自誠將五人這樣排序,主要按照官階高低:孫覿曾任翰林大學士,官至正三品。孫實曾為臺州地方長官,官至從五品。孫楙官至溫州地方長官,官至從五品。孫世安為駙馬都尉,官階從五品。孫世臣位列孫楙之后,孫世安之前,當亦官至從五品。按,古代任官五品以上,才算高官,從五品以下官銜,則難以榮宗耀祖。當然,文才與學術也是排名的標準:孫實元祐三年(1088年)中進士榜,比孫楙年齡長,且有文才,故同為從五品,孫實置于孫楙之前。孫世安紹興二年即為高宗駙馬,而孫世臣孝宗乾道五年才中進士,孫世安年齡較孫世臣年長,但孫世臣以文才有盛名,故名列孫世安之前。至于孫自新等人,位不及高官,而以儒學名世,也為《孫氏合修譜序》所表彰?!秾O氏合修譜序》所反映的“尚位”“崇文”觀念,具有中華主流文化的鮮明特征。
(六)行文傳達了“文以載道”的時代精神?!拔囊暂d(明)道”是宋代知識界廣為認同的核心價值觀[19]136-137。周敦頤等道學家提倡用文字闡發(fā)天道,即自然、宇宙的基本道理。歐陽修等文學家倡導用文章討論政治、變革社會,成功領導了“古文運動”。《孫氏合修譜序》圍繞著“述作之義”展開筆墨,駢散兼行,章法嚴謹,敘述切實,說理透徹,是一篇富有辭采的好文章。另一方面,《孫氏合修譜序》也是“載道之文”,不過其所載之道,不是道學家研究的抽象哲理,也不是古文家關心的政治、社會問題。孫自誠在譜序中說:“將使海內慕而稱之者,不曰‘世家’,而曰‘世德之家’”,推崇的是宗族傳衍之道。其現(xiàn)實基礎是宋代出現(xiàn)了許多世家大族,宗族祭祀和祖先崇拜文化盛行[20]114-124。孫自誠對宋代特別是南宋家族文化發(fā)展興盛狀況的總結,闡發(fā)了“文以載道”的第三重含義,即,“宗族傳衍之道”也是文章寫作的重要思想內容。
孫自誠《孫氏合修譜序》出自南宋時期,是現(xiàn)存較早的譜序作品。該作立足于宗族本位展開述說,援引典故和評價人物均有切實根據(jù),而議論不向自然、宇宙和政治領域拓展,雖與理學家、古文家的譜序之作面貌迥異,同樣體現(xiàn)了宋代儒家思想實學化的鮮明特征。其所論述的宗族傳衍價值和得體的表達方式,對于宋代文史和其他相關領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