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健
(安徽大學(xué)文學(xué)院,安徽合肥230039)
影印本《福建民間文書》(以下簡稱《文書》)共六冊,是廈門大學(xué)歷史研究所在搜集了福建地區(qū)十八個市縣的民間文書檔案下匯編而成的。該書所收的民間文書最早者立于明萬歷年間,最遲者則產(chǎn)生于20世紀(jì)50年代。其種類主要有買賣、典借、找貼、施贈、租佃等等的交易契約與合同議貼,以及物產(chǎn)的管業(yè)執(zhí)照、稅糧契尾、雜捐收據(jù)等。由此可以看出,《文書》具有覆蓋地域廣、時間跨度大、文書種類繁多等特點。
當(dāng)前學(xué)界從語言文字角度研究《文書》取得了一些成果,單篇類論文主要有唐智燕(2013)《〈福建民間文書〉文書標(biāo)題用字補釋》[1],文章對《文書》文書標(biāo)題中未加釋讀或誤釋的俗字、訛誤字及通假字做了補釋。其另一篇文章《清至民國年間福建民間文書貨幣名稱解讀》[2],則對“仸銀銀、伏番、番”等貨幣名稱進行了解讀。王娟、黃文浩(2018)《福建民間契約文書詞語考釋二則》[3]以《閩南契約文書綜錄》《明清福建經(jīng)濟契約文書選輯》《廈門典藏契約文書》和《福建民間文書》為研究對象,考釋了“造作、剪造、剪作、剪做、整做、開作、開做”與“坐落、坐貫、坐址、址在、坐產(chǎn)、坐屬”兩組詞語。學(xué)位類論文主要有黃天藝(2016)《福建民間契約文書名量詞研究》[4],論文以《福建民間文書》和《廈門典藏契約》為材料,集中論述了這兩類文書中的度量衡量詞、個體量詞和集體量詞。韓?。?017)《〈福建民間文書〉俗字研究》[5]和王曉敏(2018)《〈福建民間文書〉俗字形體研究》[6],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了《文書》中俗字的類型、特點和形成理據(jù)以及《文書》俗字研究的價值等。本文主要從字、詞和行文特點以及文本的特殊符號四個方面,對《文書》的主要文本特征進行了分析。文書文本特征的考察,將有助于提高《文書》整理的質(zhì)量,也為該書的史學(xué)、農(nóng)學(xué)、法學(xué)、檔案學(xué)和語言學(xué)等相關(guān)學(xué)科的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文書》中的一些文書除固定格式外,均由手抄而成。記錄者文化水平參差不一,所以除了許多的俗寫字形外,還夾雜有很多的別字。理清這些俗字和別字,是我們閱讀文本內(nèi)容的首要任務(wù)。
俗字是一種文字學(xué)現(xiàn)象,早在古代的一些文獻中,如《干祿字書》《顏氏家訓(xùn)》及《匡謬正俗》中就有關(guān)于俗字的研究。關(guān)于俗字,張涌泉(2010)《漢語俗字研究》給出了明確的定義:“所謂俗字,是區(qū)別于正字而言的一種通俗字體。”[7《]文書》中充斥著大量的俗寫字形,以下我們選取了“窗”和“紙”兩個俗寫字形略作說明。
《嘉慶二十二年(1817)十二月張文炎立賣契》:“此系二家意允,前言后定,各無反悔,今欲有憑,敬立賣契一永遠為照。”[14]251《雍正四年(1726)十一月十四日□光運立賣契》:“自心情愿,立賣契乙(一)托忠送賣與堂叔其言為業(yè)?!盵15]6
按:《說文解字·糸部》:“紙,絮一苫也,從糸氏聲?!盵9]276可知,“紙”為左形右聲的字。由于書寫工具的不同,古人常將文字寫在龜甲、獸骨、青銅器及竹簡和絲帛上,故又有“巾”做為形符的上下結(jié)構(gòu)“帋”字形。《漢語大詞典·巾部》“紙”亦作“帋”:“《太平御覽》卷六〇五引晉王隱《晉書》:‘魏太和六年,博士河間張揖上《古今字詰》。其《巾部》‘紙’,今也其字從巾?!盵16]意思是“紙”是“帋”的古字形?,F(xiàn)在“帋”字形上增加意符作俗寫字形“”?!抖鼗退鬃值洹份d有“”字形:“《廬山遠公話》:‘相公處分左右,取筆來度與,遠公接得筆,遂請香爐,登時度過?!盵11]55《5中華字海·糸部》“”字條:“同‘紙’。字見《字匯補》?!盵17]132《0漢語大字典·糸部》:“,‘紙’的訛字。《字匯補·糸部》:‘,紙字之訛?!秴谓?jīng)野語錄序》:“敝墨渝。”蓋誤合紙帋為一也。’”[18]3632如果張揖的《古今字詰》可信,那么以上羅列可知,兩漢時期用“紙”字形,六朝時期“紙”字形退居古字而用“帋”字形,唐前后在“帋”字形的基礎(chǔ)上增加意符,產(chǎn)生俗寫字形“”,約明代“紙”字形又復(fù)居常用字形。
除俗字外,《文書》中還夾雜有很多別字。這些別字并非傳統(tǒng)文字學(xué)中的通假字,因而有學(xué)者稱之為“別字異文”或“借音字”。關(guān)于別字材料的界定,黑維強(2018)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遵循兩條原則,“第一,別字的字面意思與契約文書原本要表達的詞義之間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性,只有讀音上的關(guān)系。第二,文獻書寫時間整體上要有一定跨度,書寫者不為某一人,以此保證文字使用有一定的時代性與社會性。兩條原則中,以第一條原則為主,第二條原則為輔,兩者相互結(jié)合”[19]。遵循上述原則,我們試從聲、韻、調(diào)三個方面簡要說明《文書》中的別字特點,這也是釋讀《文書》需要注意的。
1.聲母方面
《文書》在聲母方面的別字,往往正字為清聲母的借用濁聲母的字。例如非母字借用奉母字的,《道光二十七年(1847)五月盧金球立貼字》:“貼出銅錢貳仟伍百,父(付)足其錢並父(付)手賬算訖在內(nèi)?!盵14]331(括號內(nèi)的為正字,括號前的為別字,下同)。又如心母字借用匣母字,《道光□年□月蔡徴郎立出推條》:“並無短推系(絲)豪等情,日后永不得藉言生端之事?!盵20]347
2.韻母方面
《文書》韻母方面的別字,主要是同一攝里相同開合口不同等的字之間的借用。如臻攝開口三等真韻字借用一等恨韻字,《乾隆五十二年(1787)七月陳君立等仝立賣契》:“賣出新番艮(銀)六拾大員,折紋艮(銀)庫駝七十兩銀?!盵8]49又如蟹攝合口一等隊韻字借用二等夬韻字,《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二月吳大璋立認(rèn)租舊重華藥房傢伺字》:“算盤三快(塊)。”[8]433當(dāng)然也有不同攝相同等的字之間的借用,比如山攝開口二等黠韻的字借用假攝開口二等馬韻的字,《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四月二十七日巫如珊等賣契紙》:“面積:伍拾把(捌)?!盵21]347
3.聲調(diào)方面
《文書》聲調(diào)上的別字比較繁多,借音現(xiàn)象也較為豐富。例如古上聲字借用去聲字,《光緒十年(1884)四月許宅契尾》:“用價銀壹百貳拾陸兩正(整)?!盵21]16《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四月十八日郭治豐賣契》:“應(yīng)納稅額:壹元伍角陸分正(整)?!盵21]97古入聲字借用上聲字,如《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四月二十七日巫如珊等賣契紙》:“面積:伍拾把(捌)。”[21]347也有聲調(diào)相同的借用,如古上聲調(diào)之間的借用,《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十月二十四日方詩竹推收執(zhí)照》:“茲據(jù)古(鼓)浪嶼社業(yè)戶方詩竹報稱,承得古(鼓)浪嶼社陳清福名下歷管園一坵?!盵21]316又如古入聲調(diào)之間的借用,《乾隆五十九年(1794)二月呂莉興立賣契》:“呂莉興有承父田佃乙(一)段乙(一)坵,載租二石?!盵8]60《嘉慶十八年(1813)十二月阮真老立賣契并嘉慶二十年(1815)十一月再賣字》:“立賣契人本鄉(xiāng)阮真老有承父民佃田壹段乙(一)坵坐在本處,土名五斗內(nèi)。”[8]81
除了以上這些文字特點外,《文書》中的一些詞語還反應(yīng)了福建地區(qū)的經(jīng)濟歷史、文化風(fēng)俗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以下我們從生活用詞和行業(yè)用詞兩個角度,各選了兩個詞語及與之有關(guān)聯(lián)的一些詞語以觀概貌,這也是我們解讀《文書》的一個參照。
生活用詞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是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詞語。下面選取了“洋銀”和“厝”兩個詞,從中可以看出生活中使用的貨幣情況和日常的起居狀況。
《光緒二十六年(1900)十月宗佛保立找斷契》:“茲因缺應(yīng)用,情愿托中說諭,甘將其田皮骨叁塅壹拾貳至界內(nèi),盡底立契出找斷與宗茂春名下為斷業(yè)?!盵15]616又《吳祖高等立典賣民田契約字》:“應(yīng)征捌兩零九分正(整)?!盵15]852
按:明清之際,由于貿(mào)易往來,歐洲商人發(fā)現(xiàn)中國的“紋銀”含銀成分高而純,通過用其“洋銀”購買“紋銀”運出洋?!把筱y”又稱“番銀、洋錢、洋圓”等,叫法不一,有幾十種之多。唐智燕(2014)《清至民國年間福建民間文書貨幣名稱解讀》[2]對文書中洋銀的許多名稱做了考釋,可參看。此處取“洋”和“銀”的聲符“羊、艮”合文為“”字。這也是漢字不同于拉丁文字及世界上其他的表音文字。這類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雙音節(jié)貨幣詞,在文字上常常合二為一,成為一個合文符號,使用方便?!段臅分羞€有其他和貨幣有關(guān)的合文,如【】(大員),《光緒七年(1881)十二月金作材等立賣盡斷契字》:“賣出佛銀壹佰庫平,重陸拾捌兩正(整)?!盵8]25《2中華民國十一年(1923)十一月蔡金生觀立愿賣地基字》:“賣出大洋伍,即日仝中收訖明白?!盵8]397又如【】(國幣),《中華民國三十二年(1943)六月陳在官典契紙》:“典價:,貳佰元正(整)?!盵21]36《4中華民國三十六年(1947)元月郭連順賣契本契》:“應(yīng)納契稅叁仟貳佰肆拾元?!盵21]384
2.厝
《乾隆十四年(1749)二月張有貴立賣盡斷契》:“保此厝係貴自己承買物業(yè),與房親叔兄弟侄無干?!盵8]15《道光十五年(1835)十二月□舉世立盡洗貼盡絕契》:“銀即日仝中收訖,厝即搬空,聽媽世居住,永為己業(yè),不敢阻擋?!盵8]136
按:《漢語大字典》“厝”字條,《廣韻》“倉故切,去暮清。”義項三:“方言。房屋?!盵18]84《漢語方言大詞典》“厝”義項一:“<名>房屋?!盵22]4699并舉例如今吳語、贛語、客話、閩語中“厝”皆有“房屋”義。做為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單音節(jié)詞,“厝”的能產(chǎn)性很高,在《文書》中形成了很多以“厝”為詞根的詞。如“厝蓋”,《康熙四十四年(1705)十一月廖君候立賣契》:“即收訖其店屋,上及厝蓋下及地基,并及店底。”[8]3《乾隆六年(1741)正月許仕懷(環(huán))立盡賣契》:“上及厝蓋下及地基,今欲別置托中就與黃宅?!盵8]8《漢語方言大詞典》“厝蓋”:“<名>房頂。閩語。福建永春[tshu42kua21]?!庇帧?名>屋面。閩語。福建廈門[tshu21kua21]?!盵22]4700兩地“厝”調(diào)值不同,意思稍有差異。又如“厝尾”,《光緒三十四年(1908)二月鐘長位立賣斷厝契》:“今因無銀乏用,即將此橫厝尾壹透,讬中引到□斷于堂兄坤照處永遠為業(yè)?!盵20]103《光緒十一年(1885)十一月林啟進等立盡斷賣契》:“坐在善化里潭后厝尾圳古嶺第壹坵落,又戶根田伍分正(整)。”[20]285《廈門方言詞典》今“厝(尾)頂”指“房頂”[23]義?!段臅分衅渌浴柏取睘樵~根的詞諸如“厝屋、店厝、翁厝、護厝、厝基”等等。
明仁宗洪熙元年十一月乙卯(1425年12月29日),“敕遼東都司賜隨內(nèi)官亦失哈等往奴兒干官軍一千五十人鈔有差”。[4]劉清又奉命率軍至松花江造船運糧,不久,“成祖崩,仁祖即位,罷歸(筆者注:系指罷松花江造船之役而歸)”。[1]
與生活用詞不同,行業(yè)用詞不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的詞語,它只通行于特定行業(yè)的人或特定的活動。例如下面的“庫平”只有在繳納稅款時才用到,而“中人”只有在財產(chǎn)交易中才會用到。下面以“庫平”和“中人”為條目,并闡述與之有關(guān)聯(lián)的一些詞語。
1.庫平
《道光二十八年(1848)十月林應(yīng)賢觀立繳賣契字》:“賣出佛番銀陸拾伍大員庫平,重四拾伍兩伍錢?!盵8]174《光緒七年(1881)十二月金作材等立賣盡斷契字》:“賣出佛銀壹佰大員庫平,重陸拾捌兩正(整)?!盵8]252
按:上揭文書中,“庫平”實為清代度量衡單位?!吨袊攘亢馐贰罚骸叭∥褰鹬⒎酱鐬楹庵浦疁?zhǔn),名曰庫平。”[24]《中國貨幣史》:“庫平是國庫收支所用,為全國納稅的標(biāo)準(zhǔn)秤?!盵25]又《中國貨幣文化史》:“庫平,是清政府征收各項稅收的官平,是稅收繳納的標(biāo)準(zhǔn)單位。”[26]202由此可知“庫平”是有清一代的平砝單位。由于清前期各地平砝單位不一,再者晚清歐美資本主義的入侵,外國各類銀元的大量使用,銀元之間相互折算十分不便。于是出現(xiàn)了虛銀兩和實銀兩?!疤撱y兩是清政府和民間公認(rèn)的能在市場上流通使用的標(biāo)準(zhǔn)銀兩,主要是作為記賬單位和清算銀兩?!盵26]203“虛銀兩中最早的是康熙時問世的紋銀。”[26]203《文書》中關(guān)于虛實銀兩折算的例子,如《乾隆三十九年(1774)八月王志高立賣契》:“番銀四拾兩,折紋銀庫駝叁拾二兩銀?!盵8]39《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月黃讓文立賣契》:“賣出新番銀六拾伍兩九城它,折紋銀庫它伍拾二兩銀?!盵8]53其中,“它”“駝”是“砣”的別字,《漢語大字典·石部》“砣”:“量詞。計量成團或成塊狀物體的單位?!盵18]2595在《文書》中用作計量銀兩的量詞,如《乾隆十八年(1753)十月吳秉禮等仝立洗貼盡絕賣契》:“洗貼出員,花銀十五兩九它?!盵8]20此外,由于私鑄的銀子各種各樣,成色各不相同,理論上含白銀成分是千分之千的叫足銀或十足銀、十足寶銀。如《乾隆十七年(1752)二月黃良元立賣斷契》:“賣出員銀壹拾伍兩九成正(整)。”[8]17“九成”即表示員銀成色,即含白銀成分是千分之九百?!俺伞被?qū)懽鳌俺恰?,《文書》中常見?/p>
2.中人
《中華民國十一年(1922)二月巫德隆賣契》:“中人:巫開堯?!盵21]63《咸豐十一年(1861)十一月翁恒銳立賣荒地基斷契》:“今因缺少銀兩應(yīng)用,情愿托得中人說諭,即將四至盡底出賣斷與本族堂兄恒錦名下邊為業(yè)?!盵14]393
《文書》雖然時間和空間上跨度大,且受地方方言的影響,甚至是書寫人文化水平的不同,可以說每件文書從字到詞到整個篇章都各具特點,但作為文書類的應(yīng)用文體,就具有應(yīng)用文的一般特點?,F(xiàn)代事務(wù)類文書一般由標(biāo)題、正文、結(jié)尾和落款幾個部分組成,與現(xiàn)代事務(wù)類文書相比,影印本《文書》的標(biāo)題(除有固定格式的賣契、契尾、納戶執(zhí)照、申請書等)大都是搜集者后來加上的,基本格式是“年號+年月日+立契人+契約類型”,如“乾隆三十九年八月王志高立賣契”“道光七年五月林節(jié)世等仝立賣契”“光緒七年十二月金作材等立賣盡斷契字”等等。正文一般是立契人,立契原因,產(chǎn)業(yè)來源、位置、大小或重量,以及交易人、交易額等。結(jié)尾往往聲明產(chǎn)業(yè)是立契人自己的,沒有重買重賣,立契作為存照。落款處注明中間人,有的還有代書人的姓名,最后是立契時間及立契人。有些文書雙方各執(zhí)一半,所以會加上騎縫字。下面是我們引的一件文書《乾隆六年正月許仕懷(環(huán))立盡賣契》:
立盡賣契人許仕懷(立契人),有承祖房屋(產(chǎn)業(yè)來源)一座,坐在大泉澗巷內(nèi)符卿第后落(產(chǎn)業(yè)位置),并東畔一后房、一小廳,又曠地一所、水井一口,門窗戶扇石木等項俱全,上及厝蓋,下及地基(產(chǎn)業(yè)大?。=裼麆e置,托中就與黃宅(交易人),賣出員銀十八兩九成它足(交易額)。銀即收訖,厝即搬空,聽銀主前去居住管掌為業(yè)。保此屋系是承祖己置物業(yè),與房親叔兄弟姪無干,亦無重張典掛為礙(產(chǎn)業(yè)真實性)。日后不敢言貼言贖,如有不明,賣主抵當(dāng),不干銀主之事(權(quán)責(zé)關(guān)系)。今欲有憑,立盡賣契為照。
(落款)中保:杜元臣、林登官(中間人)
乾隆六年正月(立契時間)日立賣契人:許仕環(huán)(立契人)[8]8
由于應(yīng)用類文體的特殊性,文章大多短小精悍,用盡可能少的語言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這就造成了《文書》內(nèi)很多的省略。比如構(gòu)詞方面,偏正式詞語往往省略中心詞素,只留下修飾性的詞素,剩下的修飾性詞素作為獨立的語素和其他語素結(jié)合,有的詞匯化成為另一個詞。比如上面我們提到的“中人”常省作“中”,“中”又和其他語素結(jié)合形成“托中、憑中、中見”等等,“中人”反而不常用。又如篇章方面,大多文書正文的第一句話是同位語,如上引的一件文書“立盡賣契人許仕懷”,后面的句子通常會承前省去主語,如上引文書“有承祖房屋一座”的主語是“許仕懷”,而“坐在大泉澗巷內(nèi)符卿第后落”的主語又是“有承祖房屋一座”的“房屋”。后續(xù)句的主語往往在前一句中,如果加上主語,反而顯得不緊湊,重復(fù)啰嗦。不了解此類省略,就很難確切的把握一些文書的內(nèi)容。
《文書》中還有一些特殊的符號,如“重文”符號、“花押”符號等。“重文”符號是我們識讀文字需要注意的,《文書》中有的俗字就是通過用“重文”符號省略相同的部件產(chǎn)生的。“花押”符號是文書中簽名人后面的特殊標(biāo)記,具有防偽杜奸的作用。
關(guān)于重文符號,《通俗編》引了《古鐘鼎文》的例句:“子二孫二等字皆不復(fù)書。”[27]857這里用“二”簡省了“子子孫孫”。任遠(1990)《古代重文符號略論》引唐李賢《后漢書·鄧寇傳》注:“今岐州石鼓銘,凡重言者皆為‘二’字?!盵29《]文書》中往往使用這些“重文”符號,簡省一些具有相同部件組合而成的字,從而形成俗字。如“”(出),《乾隆十四年(1749)二月張有貴立賣盡斷契》:“翁宅上賣盡斷錢壹拾貳仟文錢。”[8]1《5中華民國三十一年(1942)六月朱纓掇立賣盡斷絕園契字》:“如有不明為礙,賣主自應(yīng)首抵當(dāng),不干銀主之事。”[8]505“出”字由兩個相同的部件“山”構(gòu)成,故使用符號“二”作了簡省。除了符號“二”外,《文書》中還有用“:”“又”等簡省符號的。如用“:”符號簡省“出”作“”,《光緒四年(1878)十二月雷乾茂立賣斷田根約》:“倘有不明,係是茂頭抵當(dāng),不涉及銀主之事。”[20]53再如用“又”符號簡省“炎”作“”,《光緒十六年(1891)九月吳亦久立貼田契》:“在見堂叔:良?!盵15]28“0炎”同樣由相同的部件構(gòu)成,所以用符號“又”作了簡省。
《通俗編》“花押”詞條引《東觀馀論》:“唐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后人遂以草名為花押”[27]148,并認(rèn)為“花押之名不待唐以后也”[27]148。清錢大昕則認(rèn)為花押“晉已有之”[30]。張麗、儲小旵(2017)認(rèn)為:“宋元以后,‘花押’指文書或契約末尾簽字(或署名)下方所畫的特殊私記符號?!盵31]并進一步認(rèn)為花押具有防偽杜奸的作用,“文化水平較低或不會寫字者,簽名可以由書契者代筆,但花押一定得本人畫”[31]。我們認(rèn)為張麗、儲小旵(2017)的觀點是正確的。如《乾隆五十三年(1788)十月黃讓文立賣契》:“代書胞伯:登元 ;知見母:李氏?!盵8]53此件文書是登元代寫的,顯然登元的花押比較復(fù)雜,而李氏可能不會寫字,所以在簽名后面畫了一個圓圈,但這個圓圈應(yīng)是李氏自己畫的。又如《乾隆十二年(1747)七月吳良發(fā)立賣盡斷根厝契字》:“知見妻:吳洪氏;代書:戴春波。”[8]14吳洪氏可能也不會寫字,所以也在自己的名字后畫了個圈,并在圈內(nèi)加了一點,是為花押?!段臅分衅渌幕ㄑ?,如《乾隆二十一年(1756)六月□敏使立賣契》:“立賣契人侄敏使?!盵8]2《1中華民國三十三年(1944)六月鄧產(chǎn)良立典賣契字》“代書:曾明偉?!盵14]72從這幾條例句中可以看出“花押”符號繁簡各不相同,到了中華民國時期,還有的花押是蓋上私人印章,如《中華民國三十一年(1942)十月朱世義立典賣龍眼契字》[14]1《5中華民國三十二年(1943)八月劉光正等立賣盡斷根壙地契字》[14]20,等等。
《文書》是我們今天能看到的福建契約文書的原始性語料,它較為全面地展現(xiàn)了福建民間契約文書的特點和語言使用真實狀態(tài)。本文從文字、詞語和行文的主要特點,以及特殊符號四個方面探討了福建契約文書的主要文本特征,希望能為史學(xué)、語言和檔案學(xué)等相關(guān)研究提供一點有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