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蕭關漫道
——絲綢之路多元文化的交匯點固原

2019-03-16 02:27:58邊地星光
海外星云 2019年5期
關鍵詞:固原絲路文化

●邊地星光

“絲路行”

國家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涉及65個國家和地區(qū),我們會在新欄目“絲路行”中為讀者帶來沿路國家和地區(qū)最美的人文景色。

固原位于寧夏南部,六盤山北麓清水河畔,南接西安,東望蘭州,北靠銀川,處于三省都會的中心地帶,公元前114年,固原建城,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地段和交匯焦點。

固原在歷史上幾易其名,初稱大原,而后高平、蕭關、原州等。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始稱固原,源于北魏設置險峻堅固的原州城而得名,又緣于唐未被吐蕃所占領,原州治所內(nèi)遷,“老原州”被稱為“故原州”,諱故而為“固”,終得固原。固原“左控五原,右?guī)m會,黃流繞北,崆峒阻南,據(jù)八郡之肩背,綰三鎮(zhèn)之要膂”、“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堠多”,歷來為商賈云集之所,兵家必爭之地。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六盤山隨著大地抬升逐漸隆起在黃土高原。雄偉的六盤山自誕生的那一刻起,注定就不平凡,六盤山作為華夏民族的發(fā)源地頗具傳奇,一如大地母親的胎盤一般,育孕的無數(shù)生命,遠古時期,這一帶雨量充沛、草木蔥蘢,很適合先人狩獵訓獸,播谷稼檣。早在距今2.7萬年至3.2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古人類在此活動。到了新石器時代,已有農(nóng)業(yè)為主的氏族部落。雄偉的六盤山一帶是上古時期中華胥“履大人足”生下華夏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地方?!稘摲蛘摗份d:“大人足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雷澤為龍澤,是為伏羲出生的地方。伏羲部落在古隴山(今六盤山)繁衍生活,在隆德北聯(lián)池南有“伏生峽”,北聯(lián)池之北有伏羲崖,當?shù)亓鱾髦苏Q生的許多神話。

六盤山地區(qū)屬于季風氣候向非季風氣候,干旱向半干旱,黃土高原向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秦之前,固原地區(qū)一直是烏氏戎、義渠戎等游牧民族的活動中心。歷史上處于中原封建王朝和西北少數(shù)民族之間的交融地帶,控制南北,扼守東西,成為南北東西往來總也繞不開的咽喉要地。

歷史上的固原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氣候濕潤,山地森林茂密,平地草場肥美,宜農(nóng)宜牧,歷來是草原少數(shù)民族著力開發(fā)和經(jīng)營的場所。西戎、匈奴等西北少數(shù)民族“安逐水草,習射獵”的游牧狩獵文化在這里影響深遠。史載:“涇水以北有義渠”,“商之中葉而鬼方西來、于是,鬼方已來居靈、原州地、盡為甲騎”。他們善于騎射,長于征戰(zhàn)。“周夷王七年,周勢力衰弱荒服不朝,乃令虢公率六師伐大原(即今固原一帶)之戎于俞泉,獲馬千匹”。說明固原當時的畜牧業(yè)已經(jīng)發(fā)展到相當高的水平。戰(zhàn)國時期,秦長城從西南向北繞城而過,自甘肅靜寧縣進入寧夏西吉縣,南折后又北上又轉(zhuǎn)向東,繞過固原市城北10里的長城梁,經(jīng)過明莊、郭莊,到達清水河西岸。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派遣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大軍沿涇河上溯,直擊河套平原,固原作為其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其歷史作用不可低估。蒙恬在河套地區(qū)實行了大規(guī)模的移民戍邊政策,這一事件,我們又可以看作是游牧文化與農(nóng)耕文化在河套地區(qū)的第一次交流和融合,影響著固原文化的形成與內(nèi)涵的豐富。

秦始皇首次出巡至隴西、北地郡,至雞頭山(今六盤山),過回中(涇原),返咸陽。許多史料和古遺址說明,在秦末漢初之際,這里成為漢匈爭戰(zhàn)之地,古戰(zhàn)場、古遺址猶存。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漢武帝以固原為中樞設置安定郡,以高平縣(今固原城)為政治、軍事、經(jīng)濟中心。這是固原歷史上第一個郡州級政權(quán)建制,也使固原成為關中通往西北地區(qū)的軍事重鎮(zhèn)。

固原作為中原與西域諸多文明最初接觸的觸角,使得多種少數(shù)民族文化在這里交相融會,產(chǎn)生了先秦時期以戎狄為代表的“原州文化”,固原作為胡漢雜居之地,使得北方游牧民族與中原農(nóng)耕民族貿(mào)易往來,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甚至通婚。早在商周之際,戎族吸收了歐亞草原民族文化,不斷向南滲透,后來深入關中等地,傳播開來,一路上又吸收了諸多少數(shù)民族文化,中原農(nóng)耕文化的先進技術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兼收并蓄,不斷充實,發(fā)展成一種農(nóng)牧皆適的過渡性文化。

固原起到了中原文化向西北傳播的媒介作用,也承擔著西方文化向中國傳播的橋梁和中介作用。沿鄂爾多斯南緣經(jīng)固原可以與西域互通往來,從關中平原到寧夏平原的商貿(mào)、軍事通道也必須經(jīng)過固原。絲綢之路是連接東西方文化和商貿(mào)的道路,在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形成了眾多的商業(yè)城市和交通樞紐。固原正好位于絲綢之路東段北道咽處,是東進關中,西去河西,北往河套的交通樞紐,也是古代重要的軍事要地。

固原由于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成為游牧文化與農(nóng)耕文化融合的交匯點,秦漢大規(guī)模實行移民戍邊政策,全面促進了固原文化的發(fā)展。

西漢以來,國家設置專門管理畜牧業(yè)的機構(gòu)“牧師苑”,固原頻臨塞外,南接關中,出現(xiàn)了“人民熾盛,牛馬布野”、“畜牧為天下饒”的景象。東漢時,安定郡(漢從北地郡析出,指固原一帶)出現(xiàn)了“沃野千里,土宜產(chǎn)牧,牛馬銜尾,群羊塞道。北阻山河,乘厄據(jù)險。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軍糧饒足”的繁榮局面?!鞍捕?,土廣人稀,饒谷多畜”。到了唐代,固原成為國家最大的養(yǎng)馬中心,境內(nèi)有34個牧馬監(jiān)(軍馬場),養(yǎng)馬10多萬匹?!鞍彩分畞y”后,唐玄宗倉皇出逃,途徑興平,百姓懇請?zhí)永詈嗟挚?。李亨北上至平?jīng)隹ぃń窆淘h),收原州監(jiān)牧馬數(shù)萬匹,頓時兵強馬壯,軍力大振。

在固原出土的一只浮雕銀瓶,是當時西方傳入的手工藝制品

從漢至唐,絲路通暢,來自西域的苜蓿、胡蘿卜、核桃、大蒜、大蔥、西瓜、黃瓜等在固原得到了推廣與種植。《漢書·匈奴傳》記載匈奴服飾:“自君王以下,盛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這些服飾,對漢地影響深遠,滲透到固原當?shù)匕傩盏娜粘I钪小=裉斓墓淘?、陜北、鄂爾多斯一帶,仍有“戴氈帽、穿氈靴、披老羊皮襖、系外腰帶、扎褲腿等穿著習俗。

固原作為絲路重鎮(zhèn),商貿(mào)集場,人來人往,南北雜呈,東西結(jié)合的方言也被留存下來。固原一帶方言兼有陜北、內(nèi)蒙、關中,晉北、甚至河西走廊的部分方言,實現(xiàn)了草原游牧文化得到了中原農(nóng)耕文化的改造與融合。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東漢時為洛陽),西至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橫跨歐亞大陸,在中國境內(nèi)有1700公里之多。學術界將這條絲路劃為三段:即東段——關隴河西道;中段——西域道;西段——中國境外段。東段又分為南、中、北三道。固原的地理位置,正處在東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之上。

自漢代張騫通西域以來,絲路大為通暢,商旅多走長安——涼州北道。其大致走向為:由西安沿涇河向西北而行,經(jīng)陜西咸陽、禮泉、乾縣、永壽、彬縣、長武及甘肅的涇川、從平?jīng)鲞M入寧夏固原境內(nèi);這段道路沿途多為平坦,多數(shù)地段沿涇水、清水河谷而行,而后又有莧麻河谷可循,山不險峻,路不陡峭,馬車可以通行無阻。東漢時劉秀親征高平,河西太守竇融與五郡太守駕車會高平,浩浩蕩蕩的大軍與戰(zhàn)車就是走的這條大道。過了三關口,再由瓦亭折而向北,經(jīng)青石嘴至開城抵達固原城;沿清水河向北行,再經(jīng)三營、黑城,沿莧麻河谷至海原的鄭旗、賈尚,過海原、西安州、干鹽池,再次進入甘肅;從甘肅靖遠縣東北的石門附近渡過黃河,經(jīng)景泰縣抵涼州(今甘肅武威),走過千里河西走廊,出陽關、玉門關,可以直通西域、中亞、西亞。

作為絲路多元文化的交匯點,從漢代以來,固原就成為耀眼的邊陲重鎮(zhèn)。北魏王朝統(tǒng)一西北后,在固原設高平鎮(zhèn),固原仍然是絲路的重要樞紐。1983年秋,寧夏文物工作者在固原一個被盜墓室發(fā)現(xiàn)了一個腹部環(huán)有六個半浮雕人物的銀瓶,這件鎏金銀瓶及與之共同出土的凸釘玻璃碗、金戒指等物,是西方傳入的手工藝制品。墓主人為北周大將軍李賢及其妻子吳輝。李賢為原州人(今固原),北魏、西魏、北周三朝為官,尤與北周政權(quán)的開創(chuàng)者宇文泰家族關系密切,鎮(zhèn)守邊疆數(shù)十載。瓶身描繪的是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的“帕里斯裁判”和“洛伊戰(zhàn)爭”。后來經(jīng)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鎏金銀瓶來自遙遠的波斯(今伊朗),很有可能是李賢從戰(zhàn)場上得來的戰(zhàn)利品,也有可能是被絲路商人帶來的,或者是當時皇帝的賞賜。這件鎏金銀瓶日后成為固原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1996年又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國寶”。在北魏墓葬中出土的波斯薩珊朝卑路斯王銀幣和北周李賢墓葬中出土的玻璃碗、金戒子和鎏金銀壺三件波斯珍貴文物,足可以證明固原在中西交往的重要地位。

唐末五代時,天下大亂,固原被吐蕃占據(jù)。一直到北宋初年,全線才復為通途。從長安到固原后向北行走,至三營折而向西,經(jīng)黃鐸堡唐石門關,宋平夏城出寺口子,至紅羊房,折而向北,經(jīng)海原縣的樹臺、西安州后分為兩路,一路由西安州到興仁,再到靖遠;另一路由西安州到打拉池,入靖遠縣。1259年7月,蒙古帝國憲宗蒙哥去世,忽必烈與其弟阿里不哥開始爭奪大汗位。固原成為雙方志在必得的重要之地。雙方皆想借此地扼守東西南北大通道,從而達到控制陜西、甘肅、四川等地的目的。經(jīng)歷過幾輪慘烈的廝殺之后,忽必烈控制了固原,并以此為樞紐,控制了陜西、四川等地,最終滅掉南宋,建立了大一統(tǒng)的多民族國家。忽必烈深諳固原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在此建立“安西王府”,固守城池、屯兵養(yǎng)馬,策封三皇子忙哥剌為安西王鎮(zhèn)守固原,六盤山一帶就此成為蒙古汗國的軍事大本營。

絲綢之路在元代又達到了新的鼎盛,大一統(tǒng)的元帝國,從亞洲到歐洲,都是自己的領土,再也不用擔心鄰國侵略,也不必懼怕流寇響馬的打劫,為了維護絲路的暢通無阻,元政府在絲路沿線設置官方驛站,供商旅休息。絲路沿線的兵站、軍事?lián)c,也成為保護商旅的重要力量,促進了中西方商貿(mào)的交流。當時從中亞、西亞征調(diào)的士卒、工匠,商人、學者及傳教士被編入“探馬赤軍”,“探馬赤軍”在軍屯中“隨地入社,與編民等”。固原的人口結(jié)構(gòu)隨著戰(zhàn)爭和大量移民的涌入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一時之間,中亞文化、西域文化大規(guī)模的與當?shù)匚幕M行了融合,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盛局面。

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就是通過絲綢之路抵達元大都的。他在《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述路過寧夏的經(jīng)歷:“離開西涼王國,向東走八日,到達一個地方,名曰寧夏王國,仍屬于唐古多省,受大汗的統(tǒng)治?!边@個區(qū)域中有許多城市和城堡,主要的城市叫作卡拉沙(今銀川)。居民大都是偶像崇拜者,但聶斯托利派的基督教教徒也有三個教堂。居民用駱駝毛和白羊毛制成一種美麗的駝毛布,是世界上最好的產(chǎn)品。這里還有一種美麗的白色駱駝絨,是居民用白駱駝的毛來織造的。商人大量地購買這些布匹,運銷許多國家,特別是銷往契丹?!?/p>

元代以后,絲綢之路改由六盤山至蘭州新線。走向是:由西安到平?jīng)?,再到固原的瓦亭,在和尚鋪西越六盤山,過隆德,再經(jīng)甘肅的會寧、定西、偷中抵蘭州,由蘭州過黃河進入河西走廊。整個線路,大致與今天的西安——蘭州公路線相同。顯而易見,這條線路比前兩種要捷徑的多。

以北道為主軸,還有兩條道。一條是由長安西行隴州后,不再攀越大震關,而是沿隴山東麓過華亭縣,至涇源,穿制勝關,走秦漢時的雞頭道,再過六盤山,即可抵達隴西郡。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出巡隴西即走此道。過雞頭道向西北行,也可沿祖厴河而下,在靖遠北石門川黃河東岸或顫陰口渡河,進入河西走廊。或者沿涇河至平?jīng)?,由崆峒山東陜進入涇源,走雞頭道。公元前110年冬十月,漢武帝巡狩西北,“西臨祖厴河而還”,就是走的這條道。另一條是由咸陽至北地郡治所寧州(今寧縣),沿茹河進入固原,漢代班彪前往安定固原,就是走這條道。

明代固原作為九邊重鎮(zhèn),地位更見凸顯,置固原州和固原衛(wèi),明正統(tǒng)十年(1445年)置固原巡檢司,以“故原州”之名,“諱故而改固”得名。成化五年(1469年)為固原衛(wèi)治;弘治十五年(1502年)為固原州治,又為固原鎮(zhèn)治。明政府鼓勵軍民在固原屯墾戍邊,放牧牛羊。設群牧監(jiān),大興馬政。固原在農(nóng)業(yè)文明與游牧文化的一次次激烈碰撞中,迎來了貿(mào)易的大發(fā)展,成為茶馬、鹽鐵、絲綢、陶瓷貿(mào)易中心。出現(xiàn)了享譽周邊的布店街、米糧市、山貨市等交易市場。

清代以來,固原的邊關重地地位喪失,特別是同治兵燹后,“致使協(xié)餉無著落、土地荒蕪,孑遺幸存者,往往數(shù)十里村落寥寥,人煙絕無。時糧價每斗易銀三四十兩,致以割人肉為饑,斃者不可勝數(shù)”,從民國年間到解放前夕,軍閥混戰(zhàn),土地荒蕪,森林銳減,生態(tài)惡化,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災害頻繁,固原人民身陷艱難困苦之中,直到新中國建立,固原人民才迎來了解放,從此以后,改天換地,面貌一新。

伴隨著多民族的頻繁交往和雜居融合,中原漢族的儒家文化也滲透到少數(shù)民族的意識和信仰之中,少數(shù)民族的宗教信仰也影響到了漢地文明,絲綢之路開通后,佛教逐漸東傳。北朝及隋唐時期的原州佛教文化,是構(gòu)成繁榮發(fā)達的原州文化的一項主要內(nèi)容,為固原的佛教文化帶來了無窮的活力。

須彌山石窟的開鑿始于北魏,到唐代迎來鼎盛期,并綿延宋、西夏、金等多個時期。伊斯蘭教也隨著絲路大通道東傳,中西文化在這里不斷打磨融合,然后形成新的、共同的結(jié)晶體,造就了固原特有的文化氣質(zhì)。固原文化多樣,信仰廣泛,南有崆峒山道教文化,北有須彌山佛教文化,西有中亞的伊斯蘭文化,儒、釋、道、伊斯蘭等多種宗教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這里交匯發(fā)展,交相輝映、競相爭鳴,使得固原文化具備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多元包容的特點。

固原對世界研究絲綢之路,以及歷史上的國際貿(mào)易,都有著重要意義。2007年,絲綢之路聯(lián)合申報中國段六省區(qū)48處備選遺產(chǎn)名單公布,寧夏有四處入選,且都在固原境內(nèi)。入選的四處遺址除北朝隋唐墓地,還有須彌山石窟、開城安西王府、固原古城。雖然后來最終落選,但足以證明固原作為絲路曾經(jīng)重鎮(zhèn)的分量。2014年8月11日,外交部組織駐華外交官“重走絲綢之路”代表團一行來固原考察。這些外交官來自俄羅斯、伊朗、巴基斯坦、馬來西亞、阿富汗等17個國家,都是古代陸地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途徑的重要國家。在固原博物館,他們看到陳列的眾多異域文物,一位外交官驚喜不已地說:“這里到處都有我們國家的印記!”

蕭關路漫漫,固原堅如鐵!歷史上的固原自秦漢以來,就是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和多種文化的交匯點,作為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大動脈、咽喉地,它促進了中西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不斷傳播與交流發(fā)展。大批士卒將軍、外國使節(jié)、胡客商販、宗教信徒、文人墨客、難民徒犯皆往來于這條大通道上。在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彰顯著豪邁與野性;邊塞將士屯墾戍邊,透露出勇猛與無畏;農(nóng)耕文明秉承家訓,勤儉持家充滿智慧;儒釋道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依托,互相吸引,所有的一切都造就了固原人的精明與睿智,豁達與堅守。草原游牧文化、邊塞軍旅文化、中原農(nóng)耕文化、伊斯蘭商旅文化等諸多文化在固原交匯融合、發(fā)展壯大,為固原文化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深刻的內(nèi)涵,時至今天,在發(fā)揮著它古老而年輕的不可估量的偉大作用?!?/p>

猜你喜歡
固原絲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固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田野調(diào)查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絲路夢
心聲歌刊(2018年5期)2018-12-10 01:44:04
誰遠誰近?
絲路
黃河之聲(2018年12期)2018-09-13 06:31:04
夢絲路
絲路謠
心聲歌刊(2018年5期)2018-01-23 20:34:28
聽須彌松濤、看文化古跡、觀六盤云海、聞山花飄香
寧夏畫報(2016年4期)2016-05-25 09:11:50
寧夏固原出土一枚漢代五銖壓勝錢
中國錢幣(2016年4期)2016-05-17 06:11:52
那曲县| 鹤峰县| 志丹县| 宜都市| 罗甸县| 信宜市| 镇江市| 清涧县| 璧山县| 海城市| 聂拉木县| 肇源县| 武陟县| 徐闻县| 渝中区| 辛集市| 怀安县| 临江市| 霍林郭勒市| 从江县| 台南县| 绥芬河市| 安丘市| 临江市| 新巴尔虎右旗| 宣城市| 黄骅市| 荔波县| 晴隆县| 建瓯市| 明星| 射洪县| 定陶县| 江达县| 新余市| 天柱县| 阳原县| 宁国市| 三门峡市| 天峨县| 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