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樞,韓利華
(太和縣苗圃,安徽 阜陽236600)
無性繁殖能有效地保障太和香椿(Toona sinensis)的優(yōu)良品質(zhì)和獨特風味。在現(xiàn)階段規(guī)?;缟a(chǎn)中,香椿采穗圃的建設(shè)與集約化管理為無性繁殖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保證。筆者總結(jié)了多年太和香椿育苗的經(jīng)驗,尤其是香椿采穗圃的營建,以期為太和香椿規(guī)?;茝V應(yīng)用提供參考。
選擇固定圃地時,要注意選擇地勢平坦、交通方便、有水源、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不超過1.5 m、土層厚度不少于50 cm、土壤肥沃、通透性好的微酸性至微堿性壤土或沙壤土。
整地時翻耕深度要在20~25 cm,隨耕隨耙,及時平整、鎮(zhèn)壓,667m2要施優(yōu)質(zhì)腐熟有機肥2 500 kg、復(fù)合肥50 kg,做到土肥均勻混合。同時,結(jié)合整地采用3%辛硫磷5 kg/667m2進行土壤消毒。
由于太和香椿喜濕忌澇,所以采穗圃的母樹應(yīng)栽植在利于排水的高床上。具體做法是在整平的土地上先確定畦床的走向,一般畦床的走向與該地塊的主路走向垂直,這樣有利于后期勞動作業(yè)。床高于地面30 cm,上口寬5.0 m,下口寬6 m,兩床之間排水溝上口寬1.0 m,深0.4 m。
采穗圃種苗應(yīng)選擇太和香椿良種,如黑油椿、紅油椿、青油椿,其中以黑油椿為主。種苗的規(guī)格為1 年生壯苗,地徑在1.2 cm、高1.0 m 以上,同時要求無焦梢、死梢和檢疫病蟲害。
定植最佳時間為每年的2 月中下旬至4 月上旬。剛出圃的苗木有的根系過長,應(yīng)略加修剪,栽植時保證根系能舒展開。栽植深度與出圃前持平或略深,每床定植3 行,行距2 m,每床邊行距高床外緣0.5 m,株距為1.5 m。栽植完畢要澆透定根水,在離地面0.5 m 處截干(目的是促進0.5 m 以下干部再萌發(fā)新枝,下部預(yù)留的空間不影響鋤草、打藥等),在切口涂抹油漆或傷口愈合劑,以減少組織水分蒸發(fā),促進切口較早愈合。
待新枝長到0.3 m 高或谷雨前后,在距地0.8~1.0 m 處選擇3~4 個生長健壯、分布均勻的新枝作為一級分枝保留,其余枝條全部剪除。冬季至第2年春,一級分枝會萌發(fā)許多枝條,母樹的根部也會發(fā)出小樹,去除長勢弱的枝條,其余全部留下,此時1 年生的枝條就可以用作扦插(或采芽)了。待到第2 年冬季至第3 年春季適時修剪、采芽(根部萌發(fā)的小樹用于分蘗育苗),把直徑小于1.2 cm(直徑0.7~1.2 cm 的插條成活率高)的枝條用于扦插,其余用于采芽。采芽后,將距地面0.3 m 以下的枝條剪掉,余者距地面0.8~1.0 m 處修剪。此時采穗母樹即成型,以后逐年堅持如此培育即可。
7.1.1 白粉病
主要危害香椿葉。受危害的葉片呈黃白色病斑,嚴重時卷曲枯焦,嫩枝變形。病原侵染香椿葉后,最明顯的癥狀是葉面、葉背及嫩枝表面形成白色粉狀物,后期于白粉層上產(chǎn)生斑點,初為黃色,漸變成黃褐色,最后變成大小不等的黑色。病斑不太明顯的葉片上有黃白色斑塊,受危害嚴重的葉片卷曲枯焦,嫩枝條受害嚴重的葉片會扭曲變形,乃至枯死。
防治方法:及時清除病枝、病葉,并予燒毀。加強撫育管理,合理施肥,增強樹體的生長勢和抗病能力。藥劑防治要在香椿發(fā)芽前及生長季節(jié)噴施2~3次0.3~0.5 Be°石硫合劑,或2.5%粉銹寧1 500~2 000倍液,或25%硫磺懸膠液200 倍液,或30%甲基托布津,或50%的多菌靈600~800 倍液。
7.1.2 干枯病
樹勢較弱或新發(fā)的枝條上常見,幼樹受害較為嚴重,染病率高。輕者被害枝干干枯,重者導(dǎo)致全株枯死。染病初期,枝干被害部表皮變色,呈棕褐色,后期表皮出現(xiàn)密生的黑點時,枝干漸漸枯死。枝干被害部位以朝陽面為重,背陰面較輕。
防治方法:及時清除染病枝干,并予燒毀,減少侵染源。藥劑防治在初發(fā)病斑上打小孔,深度達木質(zhì)部,然后噴涂70%托布津200 倍液等進行防治。冬春樹干涂白,同時加強肥水和撫育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預(yù)防感染。
7.1.3 葉銹病
苗木感病后,生長勢下降,葉部出現(xiàn)銹斑,葉片早落。感病植株,葉片最初出現(xiàn)黃色小點,后在葉背出現(xiàn)瘡狀突起,破裂后散出金黃色粉狀物,至秋季后漸生黑色疣狀突起,破裂后產(chǎn)生黑色冬孢子,發(fā)病嚴重的葉片上冬孢子堆很多,冬孢子布滿葉背面,使葉變黃、早落。
防治方法:落葉后及時掃除落葉,燒毀,減少侵染源。當夏季孢子初形成時,用0.2~0.3Be°石硫合劑,每15 d 噴1 次,667 m2每次用藥100 kg 左右,連噴2~3 次,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7.1.4 根腐病
根腐病危害香椿的根和根際處,使樹干基部的樹皮腐爛,造成樹木死亡。樹木的幼根先侵染,后逐漸蔓延至粗大的主根和側(cè)根。病根先失去光澤,后變黃褐色,最后變黑并腐爛,使皮層和木質(zhì)部剝離。表層的皮面有紫色棉絨狀菌絲層。雨季菌絲可蔓延至地面或主干上6~7 cm 處,菌絲層厚可達2 cm 左右,有蘑菇味,受害樹木長勢衰弱,逐漸枯黃,嚴重時死亡。
防治方法:避免低洼積水處造林,雨季或低濕地加強排水和養(yǎng)護管理,以增強抗病能力。進行苗木檢疫,發(fā)現(xiàn)病苗,及時剪除病部后浸于1%硫酸銅液或20%的石灰水中進行消毒。如在造林地發(fā)現(xiàn)病株,可清除病株根部土壤,剪除病根,澆灌20%石灰水或0.5%硫酸亞鐵等種植區(qū)域殺菌后覆蓋無菌土壤。同時對已經(jīng)死亡病株要及時清理銷毀,并用1∶8的石灰水或3%的硫酸亞鐵水消毒樹穴。
7.2.1 斑衣蠟蟬
成蟲和若蟲吸食香椿葉或嫩枝的汁液,被害部位形成白斑而枯萎,影響樹木生長。同時,該蟲還能分泌含糖物質(zhì),有利于煤污菌的寄生,使葉面蒙黑,妨礙葉片進行光合作用,不利于樹木正常生長。斑衣蠟蟬的發(fā)生與氣候關(guān)系密切。秋季干旱少雨,斑衣蠟蟬猖獗,常易釀成災(zāi)害。遇到8~9 月降雨量較大年份,斑衣蠟蟬會因來不及產(chǎn)卵而死亡,翌年危害會大大減輕。
防治方法:斑衣蠟蟬卵塊集中,可采用人工手段進行及時清除,燒毀。藥劑防治用50%久效磷水溶液2 000~3 000 倍噴灑受害部位。
7.2.2 黃刺蛾
雜食性害蟲,初齡幼蟲只取食葉肉,而將葉脈留下;幼蟲長大以后,可將葉片吃成缺刻,以至只留下葉柄和主脈,嚴重影響樹木生長。此蟲在黃淮地區(qū)及以南1 年2 代,以老熟幼蟲在樹上結(jié)繭越冬。因各地氣候不同,發(fā)生期顯著不同。
防治方法:摘除越冬蟲繭(冬季落葉后,樹上蟲繭裸露,結(jié)合修枝摘除蟲繭)。上海青蜂、黑小蜂,赤眼蜂、小繭蜂和姬蜂均可在刺蛾幼蟲體內(nèi)產(chǎn)卵寄生,尤以上海青蜂寄生率高,幼蜂可將黃刺蛾致死,應(yīng)予大力保護。利用成蟲趨光性進行燈光誘殺,在成蟲羽化后,蟲害高發(fā)期于每日19~21 時,設(shè)黑光燈誘殺成蟲。
7.2.3 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是重要地下害蟲,地勢低洼,有季節(jié)性積水的地區(qū)發(fā)生尤為嚴重。其食性雜,危害百余種植物。以幼蟲危害苗木,3 齡后,幼蟲夜晚爬出活動,群集危害樹木。
防治方法:在發(fā)蛾盛期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春播幼苗出土前或幼蟲1、2 齡時,清除雜草,及時燒毀或漚制肥料,防止雜草上的幼蟲轉(zhuǎn)移到幼苗上危害??捎谇宄吭谄缘厝斯ね诔鲇紫x殺死,也可以用灌水法,迫使幼蟲出土,然后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