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野
(袁野上海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1100)
紫砂泥又被稱為“五色土”,自然是“黑、白、紅、黃、紫”五色俱全。 其中,黑色和白色的紫砂器都是稀少罕見的品類。
白紫砂的原料是紫砂白泥,屬粉砂質(zhì)粘土巖,呈灰白色,宜興黃龍山白泥料外觀呈淡青白、灰白色致密塊狀,較軟易碎,含有少量的白色云母碎片;燒成后呈白色調(diào),胎質(zhì)比較堅結(jié),表面平整光潤,經(jīng)一定的高溫?zé)瞥实喟咨{(diào)或米黃色, 故明代的記載稱為:定窯白。
白紫砂玉蘭壺
在故宮博物院編著的《宜興紫砂圖典》中收錄了兩件明清白紫砂器。 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一件明代時大彬款山形器,底款:萬歷乙未歲九月望日制于萬玉山房,大彬。 通體為白紫砂泥施透明釉,有明確紀(jì)年的器物,且為明代大家時大彬所作,彌足珍貴。 另一件為無釉白色紫砂器: 清雍正細白砂泥制宜興窯桃式硯滴壺。 據(jù)參與該書編輯、整理的相關(guān)人士說,故宮庫房內(nèi)有數(shù)十件沒有款識的白紫砂壺,因無款識,斷代不明無法研究所以沒有輯錄, 這批進入宮廷的白紫砂壺為何沒有款識,又是為誰所制呢?
沒有款識在宮廷用器中并不少見, 紫砂壺興盛自明代中期起,相對于景德鎮(zhèn)的官窯而言,宜興窯只是個地方窯。 從文獻記載和傳世實物看,宜興紫砂器最早進入宮廷應(yīng)在明代萬歷年間。 故宮現(xiàn)存藏品中最早是明萬歷時期時大彬款紫砂雕漆茶壺, 最晚至清宣統(tǒng)元年端方定制的最后一批小壺為止。 宮廷紫砂器,無論是宮廷出樣到宜興定燒,還是由地方官員根據(jù)皇帝的喜好向?qū)m廷進獻, 必定都是當(dāng)時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泥料制作的最精美的紫砂器。 宮廷用器為了區(qū)別于民間用器, 除了對工藝、 紋飾的苛求外,在款識上也是有著嚴(yán)格的規(guī)范和標(biāo)準(zhǔn)的。 宮廷用紫砂器,要么按照官窯的格式銘刻帝王朝代款,要么不落名款, 這一點也是宮廷紫砂器與民間紫砂器的最大區(qū)分之一。 等級制度森嚴(yán)的封建社會,皇家的威嚴(yán)和尊貴豈容地位卑微的小小工匠隨意在其專用器皿之上留姓揚名, 這些精美的工藝品的制作者自然也就湮沒在浩渺的歷史煙塵之中了。
那么這批進入宮廷的白紫砂壺又是為誰所制的呢? 既在宮廷,即是宮廷御用之物。 清宮舊藏明代宜興窯沒有發(fā)現(xiàn)“素面素心”的本色紫砂,雕漆和掛釉紫砂是明代宮廷舊藏紫砂的特色。 清代制品中清初康熙藏品以紫砂胎琺瑯彩為多;雍正皇帝品味極高,喜歡紫砂壺泥質(zhì)的天然美, 不施雕飾的樸素典雅的紫砂壺開始受到皇帝的喜愛; 乾隆喜在紫砂器上將“詩、書、畫、印”融為一體,風(fēng)格繁縟奢華;嘉慶、道光以后名家款識壺漸多入皇家, 至晚清端方呈進宮廷的都是質(zhì)光色美、光素?zé)o紋,突出紫砂天然泥色、肌理的紫砂壺。
由此看來, 這批無款識的白紫砂壺可能是雍正朝或者清晚期時進入宮廷的。 故宮藏品中有許多紫砂壺、茶葉罐、水盂等器物,既不像康熙朝紫砂器那樣厚重端莊,又有別于乾隆朝紫砂器的繁縟富麗,體現(xiàn)了雍正朝器物優(yōu)美靈秀的時代風(fēng)尚。 這些器物上雖然沒有雍正朝的官窯款識, 但為雍正朝的作品是不爭的事實。 喜歡紫砂天然泥色的雍正對潔白素雅的白紫砂或許同樣會青眼有加, 在雍正朝文房中出現(xiàn)的細白砂泥制桃形硯滴也是一個佐證。
清晚期,慈禧寵臣端方喜為其定制紫砂壺。 端方乃一代金石大家,字五橋,號陶齋,官至直隸總督、北洋大臣。 端方工書法,精通金石學(xué),收藏金石碑帖頗豐,著有《匋齋吉金錄》、《匋齋藏石記》等,且極好茶事與紫砂壺, 他也是最后一個在宜興定制紫砂茶壺的滿清貴族。
慈禧太后喝茶極講究,一年四時喝不同的茶,夏喝龍井,冬喝紅茶,冬春之交喝普洱茶、觀音茶,平日則多喝花茶。 慈禧喝茶喜用白玉、金銀茶器,據(jù)傳說慈禧太后喜歡用白紫砂壺沏泡龍井、碧螺春綠茶,猶如白玉的白紫砂或是端方專為慈禧喝龍井茶而定制的,因而不落名款也是自然。
段泥中也有一種“芝麻段泥”,含綠泥成分高的芝麻段泥,燒成顏色偏黃,高溫下偏灰白色,但不能與白紫砂混為一談,其只是類似白紫砂。 雖然歲月模糊了歷史的真相, 但白紫砂曾是宮廷用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白紫砂這個極為稀少的紫砂品類,依然是紫砂藝術(shù)花苑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