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林
我再一次回到我的老家,回到我從小就在那兒玩那兒吃那兒偷那兒捉迷藏的那個果園,已經(jīng)是三十多年以后的事兒了。
我是五歲那年跟隨我的母親到了我農(nóng)村的新家。幾間土房,后面緊挨著一座果園。是我的父親趕著一輛馬車,把我們娘仨送到他的老家,送到父親住過的那幾間土房子里的。從此,我從城里人變成了地地道道的鄉(xiāng)里娃。
好在屋后有這座果園,梨子、杏子、核桃、冬果……春天來了的時候,白色的梨花、紅色的杏花、紫色的紅果子花……給我的童年注入了繽紛美麗的色彩。
七一年的春天,母親拿出了她珍藏了幾年的唯一的一顆海參,煮熟,然后母親用牙咬下第一口,先給我吃,再咬下第二口、第三口,給我的兩個弟弟吃,這顆海參只夠母親咬三口,剛好分給我們兄弟三人,母親就只是把剩在嘴里的海參的那點味道咽下肚去。我最小的弟弟天真地說了一句,媽,我還想吃,這一句竟把母親的眼淚說了出來。母親無奈又無助無望地看著我們說,明天再吃,明天再給你們……吃……無數(shù)個明天過去了,我們再也沒有吃到海參——我知道母親那珍藏東西的小木箱里,永遠也不會藏有第二顆海參??!
好在果園的杏花、梨花、紅果子花兒開始謝了,便生出了豆子般大小的果子。我們又忍饑挨餓地苦熬了個把月,那果子便變得大豆一樣大了,已經(jīng)可以入口了,盡管苦澀的要命,盡管好幾天跑肚拉稀,但那大豆般大小的果子還是有營養(yǎng)的,還是有維他命的,還是能在那時滿足一下我們饑餓的胃口的……這就夠了。
夏天到了,果園的果子真的能吃了,但低矮的樹枝上的果子早被我們摘光了。我們只好爬上樹去摘。夏天結(jié)束的時候,能夠撐住人的樹枝上的果子一個也不見了。這個季節(jié),莊稼地里的東西也能吃了,蘿卜、豆角子、青麥……只要是能夠塞進肚子里的,便不管青黃與否、生熟與否。好在春天里青果子的苦澀正好把腸胃錘煉結(jié)實了,這些還未長成的蘿卜、青麥便也不算什么。秋臨近中的時候,他們便秋光燦爛、春華秋實了。它們在秋日的陽光中散發(fā)著紅的、紫的、黃的各色各樣的光鮮,驕傲而又豐滿。
就這樣,便到了冬天,冬天還能吃到果子,那是大人們架著梯子從樹梢上摘下來、看管好、又分配給我們家的幾斤果子。母親便藏在那個小木箱里,偶爾拿出一個,兩個。
就這樣,我吃著果園的果子,過了一年又一年。
是我一個八歲的小侄子站在他家的院門口——多年前我就住在這里呢——歡迎我們。我從車里走出來,就讓小侄子帶我到院后的果園去。八歲的侄子感到莫名其妙,他說大人們在屋里等我呢,他說大人們已準備了好吃的雞呀牛呀羊呀的肉——當然還有酒——在等我呢,我說,這小家伙,你懂什么,快領(lǐng)我去!果園依舊,那些大小樹枝上結(jié)的果子依舊,那些樹的走向、形狀,甚至那個枝干上的陳年的老結(jié)也依舊……果子們意外地結(jié)的繁繁瑣瑣、層層疊疊。已經(jīng)是深秋了,卻無人摘、無人問津。我無語。
我問聞風(fēng)而來的堂弟,這果子沒人摘嗎?
不是沒人摘,而是沒人吃??!比我歲數(shù)小一歲的堂弟口氣中帶著難以言說的味道。我望了他一眼,他的眼神中透露著只有我才能讀懂的,只有我們的童年經(jīng)歷過的東西。
于是果子便爛在了樹上,掉落在地上,又爛在了泥土里。
不行!我堅決地對什么也不懂的小侄子說,你得上樹去給我摘。侄子說,還摘什么,滿地都是!不行,你得上樹!侄子便上了樹,侄子在樹上的身影仿佛是三十多年前我的身影……侄子用力一搖,叭啦啦啦,果子便落了一地。不行,你得給我親手摘幾個下來——就像我小時候摘果子的模樣!無奈,侄子摘了幾個,爬下樹來,遞到了我手里,我連擦都沒擦——小時候我們就是這么吃的——就送到了嘴里。但是,紅紅艷艷已經(jīng)熟透了的果子卻又苦又澀,怎么就還是大豆般大小時的味道?是果子的時光倒流了嗎?還是我們的時光倒流了?
這些果子,就連牛羊都不吃了。堂弟搖了搖頭,嘆了口氣無奈地說。
但我卻堅決地吃了幾個。那些苦澀的味道仿佛是一種記憶,是一種時代的記憶,更是一種歷史的重負。而且我越吃越香,我覺得它苦的不夠,澀的不狠!我的眼睛里早已充滿了淚水。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