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莉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關鍵內容,但是目前我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時應該關注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的調整教學進度,以便更好地適應學生的能力。其次,教師應該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與學生建立和諧友好的關系。最后,教師應該總結閱讀教學的經驗,并根據(jù)學生的情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習慣;合理安排;自主閱讀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人是在大量的閱讀中被潛移默化的,知識需要一點一滴地汲取,然后才能慢慢地進步。閱讀是伴隨人一生的,就像三餐,不能停止或間斷。米飯是維持我們生命的糧食,而閱讀就是我們精神的食糧。它必須像每日的飯食不停地供應,不停地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滋潤。所以我們需要將閱讀培養(yǎng)成孩子的一種習慣。讓孩子定時交一篇閱讀筆記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讓學生把書中寫的好的部分,或是自己的感想記錄下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自己從書中學到的用自己的語言記下來是個不錯的學習方法。閱讀就是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慢慢地充實著讀者。所以,閱讀,一定要持之以恒。
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閱讀教學中,程序的安排也尤為重要。安排得當?shù)某绦?,能使教學條理清晰,井然有序,反之,教學很可能會陷入混亂。安排教學程序,事物的內在發(fā)展邏輯要遵循,此外,還要遵循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遵循學生認識事物及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如閱讀教學中“整體—部分—整體”的序列是必須遵循,不能任意改變的。但每篇文章也不能逐句逐段逐篇地千篇一律地進行學習,這樣只能讓閱讀教學變得枯燥乏味,讓學生心生厭惡。
基于此,我們可以采取合理的、靈活的變序方式,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使閱讀教學事半功倍。但教學內容的變序也不能隨心所欲,而是要以現(xiàn)代堂教學理論為基點,依據(jù)教材自身的特點,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如對于交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課文,我們可以從課文記敘事情的結果或結論入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就從“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入手,引導學生討論“起因是什么?諸葛亮在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他的“神機妙算”?”,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從文本中找事實,舉例子,進一步理解他的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善謀劃。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對教學序列的合理安排,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獨立性,提高課堂效率
每學習一篇課文時,首先,讓學生做好預習,聯(lián)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其次,小組內交流,交流自己的疑惑之處,交流中遇到分歧時,可以討論解決,或者請求教師幫助。最后,考查詞語的運用,教師會根據(jù)每篇課文的字詞選取一些易錯的,給學生提供字詞環(huán)境來指導學生的運用。
每學完一課在全班進行檢測展示,讓學生評價哪些小組學得好,哪些個人學得好,給予表揚和鼓勵。還應該常常讓學得好的學生介紹學習方法,他們有時比教師想得還多,還周全。如:學到“或”字時,就應聯(lián)想到“戒、載、栽”等一類“戈”部的字;歸類記憶“工作努力就是‘功”“‘裕就是豐衣足食”“‘劣就是下的工夫比別人少”......學生的興趣很高,自信心很強,而且檢測結果表明,他們對字詞掌握的程度和效果,都比原來教師教的時候好,這激發(fā)了他們極大的學習熱情,真正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確定學生主體地位,幫助學生自主閱讀
1.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由于每個學生的個性氣質、興趣愛好、學習基礎各不相同,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從而使他們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促進其個性化的發(fā)展。一些寫景的課文,往往采用“并列式”的結構,如果依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先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主學習,再進行全班交流,非但不會影響教學效果,反而會讓學生變教師的“要我學”為發(fā)自內心的“我要學”。
2.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有自己最擅長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理解和感悟課文。例如在教學《燕子》這課時,可以嘗試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自主閱讀。學生們所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輕聲朗讀,邊讀邊思考;有的快速默讀,邊讀邊旁注;還有的分小組合作學習……盡管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對學生來說卻都是行之有效的。
五、加強積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有些學生雖然讀了很多文章,但是平時并不注意知識的積累,在寫作時仍然無話可說。知識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在閱讀中遇到好的句子或段落時,要及時摘抄下來,并且要經常翻看,為以后寫作積累素材。教師還要經常為學生提供寫作的機會,并且讓學生嘗試寫不同類型的文章,讓學生將不同的素材運用到不同的作文當中,以提高學生運用素材的能力。
此外,教師還應該讓學生走出課堂,將學生的閱讀向課外延伸,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讓學生拓展閱讀,還可以每周設立一節(jié)閱讀課,讓學生在課上閱讀自己喜歡的讀物,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學生廣泛閱讀必定能豐富知識,開闊視野,拓寬思路,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而且要不斷改善學生的課外閱讀環(huán)境,加大學生課外閱讀量,讓學生將課內學會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當中,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王井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列舉[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1(02).
[2]鄒佳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改進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