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
摘 要:歷來人們對“示”的解釋大多都是莫衷一是的,對于“示”的本義及引申義說法也頗多。本人將對前人的說法進行整理,從古時先民的思想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其本義及引申義。了解“示”的本義即是“地祇”,從祭祀、祈福、祖先這三個方面來了解以“示”的引申義。
關(guān)鍵詞:示;地祇;衍生詞
有些文字的古義,大多與神靈相關(guān)連。這與古時人們的思想、生產(chǎn)力是密切相關(guān)連的。從甲骨文的出土中可知,很多時候人們造字的初衷往往離不開占卜、祭祀等重大神靈事件。在原始社會時期,生產(chǎn)力低下,人們對抗自然的能力弱,所以對自然的未知必也充滿了恐懼。人們希望通過與天神的相通來獲取內(nèi)心的安心。這樣的想法就孕育了祭祀文化及巫文化。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需求,人們創(chuàng)造了一些具有漢字形態(tài)的符號。因而,我們的漢字具有濃厚的神的影子,即使從現(xiàn)今的文字去看,仍可以從中窺探一二。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示”字文化。但歷來人們對“示”的說法大都是莫衷一是。想要確定“示”字的本義,應(yīng)從文化的角度來考辯一下“示”之意義。
一、示的本義考
許慎《說文》中的“示”的解釋源于《周易系辭上》中的:“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兑住酚兴南螅允救恕?。這里的“示”就是解釋為顯示禍福與人看。梁朝顧野王《玉篇示部》中“示”為:“示,語也,以事告人曰示”,這里“示”的解釋為顯示?;谠S慎的《說文》,后來有許多學(xué)者進行了研究,有些人贊同,也有些提出了反對意見。其中一個較為被接受的觀點是“示”即“祇”。宋代司馬光在《類篇》中對“示”的解釋為“地祇也,市之切,姓也”。清代王筠在《說文釋例》中談及“示即地祇”,“示”代表的是地神。這樣的解釋來源于《周禮大司樂》中:“舞《咸池》,以祭地示”?!吨芏Y春官大宗伯》中:“大宗伯之職,掌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這里的“地示”即“地祇”,是上古的土地之神。這樣的提法在甲骨文出土之后,人們對它進行了考證。如唐蘭先生認為:“示,象神主”。從甲骨文“示”的原型來看“■”在這個字的原創(chuàng)之初,并沒有強調(diào)下面的橫有多少,因此在許慎《說文》中的“三垂,日月星也”這一個解釋是后來得出的?!笆尽钡募坠俏男蜗笥诠糯募漓肱_,古時先民通過這樣的祭祀臺表達對神靈的敬意,這是與神靈相通的憑證。也是說通過這個祭祀臺與大地的相接,進而來與地祇相通。所以在先民的思想中“示”象征了地祇的意向也就不足為奇了。
地祇現(xiàn)稱后土娘娘,全名是“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相傳為盤古之后第三位誕生的神。她掌管著陰陽生育,萬物之美,土地河流。在中國古代的農(nóng)業(yè)社會,繁衍與土地是人之根本,恰好這個地祇掌握便是這些,那么她對人們而言就有著尤其重要的地位。《周禮大司樂》中對此也有記載“《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漢中之方奏之,若八變,則地示皆出,可得而禮矣”?!抖Y記郊特性》中“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親地”。從這些文獻記載中,我們可知古代先民對于“地”的崇拜與敬畏。
二、示的引申義考辯
掌握了“示”字的本源之后,可以了解到以“示”為偏旁的引申義的意思。許慎《說文》中“示”偏旁為意思的字大體分為三種:祭祀、祈福、先祖。
1.祭祀之意。
首先談及的是祭祀這一個意思,雖說“示”代表的是地神,但它還包含了與地祇相通的過程,也就是祭祀。并且人們是通過祭祀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地祇的尊敬。祭祀之意便可以用此來說明。這其中包含的是古人的行為活動,如“祭”字,《說文》釋為“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這就是與神明相關(guān)連的行為。如“禪”字,《說文》釋為:“祭天也,從示,單聲”。再如“祳”字,《類篇示部》釋為:“整也,曰祭肉”。這些“示”偏旁相應(yīng)的字大多與此相關(guān)。
2.祈福之意。
其次是祈福,這個意思其實是從許慎的說法中引申而來的,也就是禍福之事以示人。人們通過占卜來預(yù)知地祇的旨意,從而祈求它的保佑?!笆尽弊值钠杂泻芏噙@樣的字,如“?!弊郑墩f文》釋為“福,祐也”。《國語晉語二》“今夕君夢齊,必速祠而歸?!?,這里福譯祭過神的肉而這塊肉如果被人所食,就會得到神靈的保護,因此稱之為福也。再如“祐”《說文》釋為“祐,助也”。《易大佾》“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如“祝”字,《玉篇》釋為“祭贊,愿也”,《類篇》釋為“詛也,古作?!薄倪@兩個解釋之中可以看出祝是通過人來向地祇訴說,祈求保佑,也就是祈福之意。
3.祖先之意。
“地示”代表地神之意。“祇”在《說文》中釋為“地祇,提出萬物者”。從偏旁分析法來了解這個字,分為“示”與“氏”?!笆稀痹诩坠俏闹械臑椤啊觥?,后來在“■”的基礎(chǔ)上加了一“■”。丁山先生認為“示”與“氏”是一樣的。林義觀在《詞源》中指出,“氏”應(yīng)該是“柢”,形似樹根,引申為先祖之意。并且唐蘭先生認為示、宗為一詞,這也表明了“氏”與先祖的關(guān)系。因而“祇”字的意思應(yīng)從“示”,而且上文提及到“示”為地祇,人死后埋于塵土之中,人的靈魂歸地祇掌管。在古代,人們對死亡是懷有恐懼的,因而,人們希望通過祭祀地祇,來求得與先祖的指引,古代的人們常常通過祭拜土地來祭拜先祖?!笆尽弊匀欢灰簿统闪讼茸娴拇?。
以上是“示”本意及延伸詞意的辨析,從文化的角度解讀“示”的意思,可以了解到“示”的本意為“地祇”,而《說文》之意則為延伸之意。從“地祇”的文化內(nèi)涵出發(fā),辨析“示”的延伸詞之意,祭祀、祈福、祖先,并對其進行解釋。
參考文獻:
[1]于一是.“示”字本義探源——兼論“示”字字形與音讀[J].綏化師專學(xué)報,1987.
[2]李雙芬.卜辭中的“示”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10.
[3]羅少卿.“示”字贅釋[J].人文論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