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庭
這回去蘇州,朋友問我,挑哪個地方玩,我不及細(xì)想,脫口道“去楓橋、寒山寺如何?”朋友是一個隨和的人,只要別人喜歡,舉手贊同的向來都是他,于是行程就這么敲定了。我們乘坐的大巴士,動力很足,可是在路窄車多的蘇州撤蹄,還是難以施展身手,既便如此,不一會兒,司機說寒山寺到了。我們還沒出城,卻己到了寒山寺,這讓我吃驚不小。三十二年前我曾到此一游,當(dāng)時楓橋、寒山寺是在城外,那一年我在冬日的寒風(fēng)中登上鐵鈴關(guān),收入眼中的是一片蕭索的荒野,活脫脫的一幅唐代詩人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的畫面。不料城市的快速發(fā)展,今日這“姑蘇城外寒山寺”已經(jīng)變成“姑蘇城里寒山寺”了。
寒山寺的標(biāo)志性之一,便是寺前照壁,以及照壁上遒勁有力的魏體“寒山寺”三個字。抬首望去,這塊照壁雖經(jīng)風(fēng)雨侵蝕,但顏容依舊堅韌,且雄黃如故。游人一撥又一撥,紛紛立在照壁前,擺出各種“拋司”留影。聽口音,他們多是北方人。此刻的北國已經(jīng)大雪紛飛,寒氣襲人,但蘇州卻還是溫暖的風(fēng)兒,吹在臉上像玉手纖柔。北方游客挑這個時間來蘇州游玩,真的是聰明之極。等到游人散盡的空檔,我趕忙走到照壁前面搶拍了幾張照片。時下的旅游,做啥都要貯備足夠的耐心,否則想拍張標(biāo)志性的照片也難。本欲入寒山寺膜拜一番,見門口好幾個團隊模樣的人群等在那兒準(zhǔn)備檢票,情形亂糟糟的。心緒忽然有了煩雜之意,興趣頓減,遂離寺而去。到了廟門口而沒有進去撫摸一下那座名聞天下的大鐵鐘,終歸有一點小小的遺憾。
寒山寺門前有一條河流,這便是楓江,又稱楓橋塘,是蘇州古城到太湖的一條北上水道,亦是運河的支流。河上有兩座有名的石橋,一座叫江村橋,另一座叫楓橋,皆為單孔石拱橋,石橋欄間用青磚封砌。這就是唐代詩人張繼寫《楓橋夜泊》的地方,而今圍起作為收費的景區(qū)。記得三十二年前,破舊不堪的江村橋、楓橋緊挨生產(chǎn)隊田埂,孤零零地聳立在冬日的荒野中,很少有人來此游覽,少數(shù)來的,多是些“書讀頭”,那時的我,應(yīng)是一個被江風(fēng)吹得左右搖晃纖瘦的身子,在想象一番自己心中的“江楓漁火對愁眠”后便匆匆離去了。今天的江、楓兩橋修葺一新,全無半點年久卑陋的樣子,我拾階而上后,又徐徐而下。一千多年前的那個夜晚,張繼落榜了。他當(dāng)天下午便收拾行囊,雇船辭別了蘇州。夜半船泊楓橋,他欲眠而難以入眠。寒氣透過簡陋的船艙直逼脊背,想著屢試不中的苦澀,想著數(shù)天后無顏面對家人的窘困,心里十分難受。為排譴落魄的心情,他披衣踱步至甲板。此時月亮西斜,漁火三二,鳥啼哀鳴,岸樹霜結(jié)。他不由得森然生涼。這時寒山寺的鐘聲敲響了,鐘聲貼著水面?zhèn)鱽?,在別人而言,這可能是催眠的模糊襯底,在他,卻一記一記撞擊在心坎上……真的要感謝這一次落榜,否則詩史上少了一首好詩,寒山寺也不會成為天下名剎,我們的某一種心緒,也不會有人為我們用詩的意境予以記載。
離開江、楓二橋,來到鐵鈴關(guān)。這是一座雄關(guān),又名楓橋敵樓,據(jù)說這是明代為防倭寇犯境而特意修建的。說到倭寇,我要啰唆幾句,現(xiàn)在一說到倭寇,世人便想及日本人,其實這里面也是有一些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地方。據(jù)專家新的考證,當(dāng)年這些所謂的倭寇,其實并非全是日本人,其中也有不少是華人。事情原委是這樣:當(dāng)年明廷實行海禁,這一政策砸碎了東南沿海一帶的靠與海外通商吃飯的百姓的飯碗。他們?yōu)榇私M織起來,成立武裝商團繼續(xù)對外交易貨物。明廷遂對其進行清剿,結(jié)果激起沿海百姓更大的反抗。為加大與明庭抗衡的籌碼,他們聯(lián)合了海盜和一些失意的日本武士。有些日本武土在嘗到甜頭后也獨自組織起類似的武裝商團襲擾中國沿??诎?,他們往往好做生意就做,不好做就搶劫。搶劫是低成本買賣,獲利更大,這些武裝商團后來索性專事?lián)尳?。這些以搶劫為主的武裝商團中,日本人最多,國人遂稱其倭寇。東南沿海,蘇杭最為富裕,所以倭寇也最喜歡襲擾這里。只要守衛(wèi)的官兵稍有松懈,他們便捷足先登上岸,實施燒殺掠奪?,F(xiàn)在我們回想一下,當(dāng)年在這些襲擾蘇州的倭寇中,是否也有淪為海盜的華人在內(nèi)呢?這很難排除。四百多年過去,我們實也無辦法再弄清當(dāng)年真實的全部情況了。
抬首仰望,鐵鈴關(guān)巍然屹立。我伸手撫摸關(guān)基的壘石,發(fā)覺石塊的棱角大多被歲月磨平磨圓了,青磚與石塊相接的縫隙處,青草頑強地生長著,一種叫爬山虎的綠色植物,枝蔓纏繞,任性而放肆地爬滿樓墻,很是好看。鐵鈴關(guān)的門洞闊大,邊上還有小的圓門,門內(nèi)有陡峭的石階。我沿階登到雄關(guān)的頂層,站在城垛邊上眺望四周。秋日的陽光下,楓橋古鎮(zhèn)依水而筑,蜿蜒曲折,粉墻黛瓦,錯落有致,游人如織。而遠(yuǎn)處的運河,碧水鱗甲,舟楫往來,一派繁忙。想三十二年前的我,登上鐵鈴關(guān)時還是一個青澀的少年,而今雙鬢灰白,即將步入遲暮,這轉(zhuǎn)瞬之間真?zhèn)€物是人非滄桑無限??!在模模糊糊的印象里,當(dāng)時的鐵鈴關(guān)既古樸又斑駁,十分的矮小,并不起眼,今日何以變得如許的高大巍峨呢?問邊上一位老者。他說,鐵鈴關(guān)1987年重修過了,關(guān)基是老的,上面是仿照古樓模樣新建的。原來我三十二年前登的鐵鈴關(guān),只是個基敦而已!如此說來,這鐵鈴關(guān)重修是有價值的??v觀楓橋整個風(fēng)景,可以作如下評價:如果說江、楓二橋蘊姑蘇之秀,那么,鐵鈴關(guān)則顯古道關(guān)隘之雄,這一雄一秀與寒山古剎一同并存于楓橋景區(qū),真的可以堪稱是江南絕景啊!
待幾處風(fēng)景一一游覽,看紅日熔金,奄奄西沉,倦鳥歸巢。我們亦別楓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