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楊
【摘 要】 伴隨“科技+金融”生態(tài)圈的構建,各國都希望更大程度地釋放科技的能量,試圖在“智能金融時代”先人一步,把握主導權。智能投顧是數(shù)字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新生的,符合時代要求和行業(yè)熱點的產物,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中,我們需要積極擁抱新興產物,雖然整體上智能投顧平臺還搭建的不夠成熟和完善,但是它為更多不同收入階層的消費群體提供了以較低成本為代價,甚至無需成本,即可獲取科學配置管理資產的建議。我國的智能投顧平臺自2014年開始增長迅速,但近期有所疲軟。本文通過探討中國智能投顧平臺發(fā)展所面臨的障礙及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癥下藥”又切合實際的解決建議。
【關鍵詞】 智能投顧平臺 人工智能 金融科技 財富管理
一、中國智能投顧平臺發(fā)展的兩大優(yōu)勢
1、普及化地提供個性設計。人們都懂得科學的規(guī)劃資產配置,“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才是健康合理的投資方式,但是很多消費群體沒有足夠的投資知識作為支撐,也不了解自己的收益和風險偏好,難以做出合適的投資方向選擇。傳統(tǒng)理財經理大多是服務于高資產凈值客戶,而智能投顧的搭建將有助于運用大數(shù)據和機器學習等科技手段,通過用戶畫像為更多人提供專業(yè)化且個性化投資方案設計。由于門檻和費率低,智能投顧平臺可服務客戶對象數(shù)目龐大。如果說搶奪高資產凈值客戶來為其提供理財投資計劃的市場可以被稱為“紅?!钡脑?,那么智能投顧所針對的市場雖不能成為絕對的“藍?!?,但其競爭激烈程度要相對小不少,仍有相當多有投資能力的消費群體的投資規(guī)劃需求未得到滿足。
2、克服人性弱點,全天候監(jiān)測。智能投顧在對客戶進行畫像,利用大數(shù)據分析和算法構建投資組合方案后,明確止盈止損條件,在設置交易程序后將交由計算機跟進交易并根據變化自動調倉。由科學分析得出的交易方案會被計算機嚴格執(zhí)行,全天候檢測,避免因理財經理和投資者的人為操作、情緒波動、僥幸心理等因素造成損失,克服了人性弱點,這點在行為金融理論中有許多論述??茖W決策后的執(zhí)行階段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說,有了智能投顧代替人進行操盤將可以避免主觀認知偏差,實時跟蹤市場變化,準確評價交易機會,具備紀律性、及時性和準確性。
二、中國智能投顧平臺發(fā)展的兩大問題
總體上說中國智能投顧平臺大多智能化水平不足,《智能理財4.0:全球智能理財服務分級白皮書》對智能理財?shù)闹悄芑匠潭葎澐譃樗拇蟮燃?,中國多?shù)機構仍處于“2.0機器人理財助手”,部分逐步進入“3.0智能理財交互系統(tǒng)”,離4.0階段,也即打造智能理財服務生態(tài)圈的差距還不小。
(一)用戶畫像刻畫不夠準確
保障用戶畫像的準確度是發(fā)揮智能投顧普及化提供個性化投資方案設計的最關鍵的一環(huán),有此步作為前提,才能確保后續(xù)算法運行步驟得出結論的準確性。然而,白皮書于2019年5月在iClick社區(qū),對2673位參與者進行2019年中國理財用戶對于自身的風險偏好認知調查中,發(fā)現(xiàn)33.0%的用戶對自我奉獻偏好于實際風險承受能力的認知不足,這將導致通過直接詢問式進行問卷調查來提供理財配置服務,會與用戶真實需求不匹配。
目前大多平臺進行用戶畫像的描繪主要是通過設計調查問卷,通過風險偏好識別模型,運用調查問卷所得數(shù)據,如年齡、性別、收入、購物習慣、工作地點、星座、過往投資情況等,來分析用戶的風險偏好。然而,問卷的問題設置通常過于簡單,不僅體現(xiàn)在數(shù)目上,更體現(xiàn)在提問方式太過直接,比如直接詢問客戶“您認為自己的風險偏好是什么”,且并不給類似“我不確定”的選項。但實際上中國市場上很多投資者并不明確自己的真實需求和風險偏好,這種提問方式和選項設置將得到不準確的基礎數(shù)據,從而使得后續(xù)分析得到的結論并不符合該用戶,也即用戶畫像刻畫存在偏差。
另外,大多平臺僅在用戶初次投資時進行問卷調查刻畫其畫像,也未及時更新算法,導致動態(tài)追蹤效果不佳,使得感知到的用戶需求過時。
(二)理財產品配置服務覆蓋率和匹配度較低
根據白皮書調查數(shù)據,85.6%的用戶所在智能投顧平臺提供智能客服服務,但是六成以上的服務僅限于產品信息查詢、賬戶操作性問題和理財知識普及等基礎型功能上,70.3%客戶并未接受過理財產品配置服務。經分析,該結果主要有三方面原因:其一,平臺不提供理財產品購買建議功能;其二,平臺提供該服務但缺少有效觸達用戶的途徑;其三,用戶對平臺推薦的產品不滿而未進行購買。而對推薦產品不滿的原因可能是用戶畫像不準確或者存在利益沖突。平臺為了提高盈利,有時會在明知推薦產品不符合用戶畫像的情況下,仍因為存在自我交易或第三方利益輸送,故意通過網址鏈接和直接轉入銷售方注冊頁面等方式,推送不匹配的產品,進而收回成本并實現(xiàn)盈利。
三、中國智能投顧平臺發(fā)展的建議
(一)降低用戶畫像刻畫偏差度
1、優(yōu)化問卷設計。要想提高畫像刻畫的準確度,首先應該明確,第一手數(shù)據資料通過問卷調查直接來自于客戶是沒有問題且值得提倡的,但是在問卷設計方面要直接與間接相結合,通過情境式問題來獲取客戶的真實反映,這點同目前很多公司招聘時的性格測試并不選擇直接詢問,而是通過設計工作情境讓應屆畢業(yè)生選擇作答的道理是相同的。通過這種方式分析出來客戶屬于保守主義還是冒險主義者,再結合開放式的,也即給出“我不確定”選項的直接設問用戶風險投資偏好題目的作答情況,來得出結論將會提高數(shù)據的準確性。
2、擴大數(shù)據收集渠道。要注重在合規(guī)合法合理范疇內擴大數(shù)據收集渠道,在客戶知悉并且同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智能投顧平臺沉淀的用戶數(shù)據進行分析。建議金融機構與其他商業(yè)平臺合作,在征得用戶允許并完善信息保密機制后打通數(shù)據庫,并且加強數(shù)據保護力度,完善數(shù)據使用監(jiān)管機制。
3、持續(xù)畫像刻畫。要加強持續(xù)刻畫用戶畫像的意識和相關措施,建議視需要,以一個月或者三個月為周期進行中期問卷調查,及時檢測用戶的風險偏好是否有變化,以跟進投資方向是否需要更改,使推薦產品更好地符合用戶不同時期的真實需求。除了設計中期調查問卷,還可以充分利用平臺內部該用戶之前的投資歷史和收益情況,以輔助刻畫用戶畫像。
4、加強機器學習和算法維護。上述三方面主要從數(shù)據方面把關,而用戶畫像的刻畫不僅僅需要數(shù)據的準確性,還需要風險偏好識別模型的更新完善。因此,除了注重歷史性樣本數(shù)據的收集外,還要注重算法邏輯,提高機器的自我學習能力,降低因偶然性數(shù)據關聯(lián)所導致的分析誤差。加大資金投入,進行軟硬件支持,降低技術性風險。
(二)提高理財配置服務水平
1、擴大理財配置服務觸達用戶的渠道。據白皮書2019年的統(tǒng)計調查數(shù)據,67.9%平臺提供的智能客服仍停留在點選或簡單文字查詢交流,更無從談起提供理財配置服務,智能化水平較低。智能投顧平臺不僅僅應滿足于此,用戶選擇在智能投顧平臺上進行理財,主要看中的是平臺是否能提供高匹配度的理財配置服務。擴大理財配置服務的覆蓋用戶范圍和匹配度,是在當前智能化水平不一的智能理財服務市場具備行業(yè)競爭力,先人一步占據市場份額的關鍵。
這就需要平臺擴大理財配置服務觸達用戶的渠道。除了通過站內信、紅點、信息流、彈窗及push推送進行內部觸達,還可以通過微博、微信、QQ、論壇及其他咨詢平臺進行外部觸達。還可以推行多場景化觸達,如業(yè)務需求、產品使用引導和用戶消息提醒等場景。
2、政府加強并完善監(jiān)管體系建設。政府監(jiān)管部門要對智能投顧平臺的迅猛發(fā)展給予充分的重視,并加強完善監(jiān)管體系建設,從多方面進行監(jiān)管:其一,制定風險測評問卷所涉信息的底線清單,嚴格把關問卷設計;其二,借鑒英國金融行為監(jiān)管局“監(jiān)管沙盒”方式,開展算法試錯監(jiān)控機制;其三,引導平臺強化信息披露,重點關注平臺運營是否存在因利益輸送,而故意推送不匹配客戶需求的金融產品的情況,合理考量責任進行追究以保護投資者;其四,健全智能投顧業(yè)務安全法律體系并嚴抓落實,整治“一鍵授權+不合理格式合同”方式設置全套等市場亂象。
四、小結
目前,中國居民理財意識的不斷覺醒和技術的進步,正在助推理財市場從“互聯(lián)網化”到“智能化”發(fā)展??梢哉f,中國智能投顧平臺的市場空間很大,服務提升空間也很大,企業(yè)自身需要從各方面提高行業(yè)競爭力,政府也需要重視健全監(jiān)管體系。唯有雙方共同發(fā)力,才能促進金融市場產品資金的供需得以匹配,使其更具活力。
【參考文獻】
[1] 趙吟.智能投顧的功能定位與監(jiān)管進路[J].法學雜志,2020,41(01):68-73.
[2] 智能理財4.0:全球智能理財服務分級白皮書? 陸金所&艾瑞聯(lián)合發(fā)布? 2019年[C].艾瑞咨詢系列研究報告(2019年第7期):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2019:735-798.
[3] 李瑞雪,閆正欣.數(shù)字普惠金融下智能投顧發(fā)展與監(jiān)管問題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9(09):112-115.
[4] 梁麗雯.智能投顧:市場潛力巨大,但需突破瓶頸[J].金融科技時代,2019(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