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網絡信息取得長足進步,隨之不斷拓寬高中生信息獲取渠道,他們能夠自行從網絡中得到法律知識,進而培養(yǎng)其法律意識。該方式不僅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在本文中,分析了網絡信息的特征及網絡信息對高中生法律意識建立的影響,并提出了相關改善現(xiàn)狀的方法。
關鍵詞:網絡信息 高中生 法律意識 建立 影響
引 言
就法律意識而言,以公民為主體,針對現(xiàn)下的相關法律條文和現(xiàn)象,進行相應認知。高中生在互聯(lián)網平臺上了解與掌握法律知識,可培養(yǎng)其法律意識,可為今后學習及成長打下牢固基礎。當前,人們廣泛應用網絡信息技術,便于高中生獲取法律知識,不過也存在大量不良信息,同樣會對高中生產生巨大影響。所以,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便是通過何種方式避免不良信息影響,并充分發(fā)揮網絡的作用。
1網絡信息的特征
其一,數(shù)量較多,傳播速度較快。因為網絡環(huán)境相對自由,所以給予人們非常大的便利,使其可將大量信息發(fā)布在網絡上,時間與空間都不會產生制約作用,并且依賴于互聯(lián)網傳播信息,因此具備數(shù)量多與速度快的特征。其二,內容相對豐富,且覆蓋范圍比較廣。多項復雜成分存在于網絡信息中,涉及到廣大群眾的生活與工作以及學習等方面,實現(xiàn)大范圍覆蓋。其三,共享度比較高。正因如此,無數(shù)人都能夠以較快速度瀏覽與傳播網絡信息。其四,質量存在差異性。在網絡信息中,不僅包括具有較高質量且可促進高中生發(fā)展與成長的信息,還包括具有較差質量且阻礙高中生發(fā)展與成長的信息,由此致對高中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使其形成錯誤的思想和觀念,制約其法律意識的精確建立。
2網絡信息對高中生法律意識建立的影響
2.1積極影響
(1)豐富知識?,F(xiàn)如今,在我國的高中教學中并沒有開設法律課程,所以大部分高中生的法律教育都十分缺乏。在高中校園中經常發(fā)生欺凌,欺凌者并不知道自身行為已觸犯法律,而被欺凌者同樣不會利用法律保護自己,普遍存在高中生不懂法的現(xiàn)象,而網絡信息便可有效改善這一現(xiàn)象,在任何時間和空間,高中生都可以通過網絡學習法律知識。比如,就違法與犯罪的含義,大多高中生的認知相對模糊,那么就可以上網查詢其具體概念,進而明確兩者的差異。與此同時,高中生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獲取關乎自身學習與生活的法律知識。
(2)在法律法規(guī)的定義與內容方面加深理解。在學校中通常以教材為主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對于新法規(guī),學生的學習時間有限。高中生往往對于新法規(guī)概念比較不清晰,但網絡信息具有具體闡釋,他們可利用互聯(lián)網查詢并掌握。比如,在十三屆人大會議上,對新憲法進行審議并通過,而高中生學習負擔比較重,很少有時間掌握其具體內容,那么在星期天休息時可抽出一定時間上網查詢。例如說正當防衛(wèi)這一概念,大多高中生在理解上存在相應誤差,經由上網搜尋與了解發(fā)現(xiàn),這一行為有所限制,如果超出限制必須承擔法律責任。
2.2消極影響
(1)發(fā)生違法行為。海量信息存在于網絡中,并且以較快速度傳播,復雜性也相對較強。當下,網絡中同樣有無數(shù)虛假信息,且難以辨識。因為高中生并沒有較強法律基礎,所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辨識難度。當通過網絡查詢相關知識時,非常容易被不良信息影響,由此制約其良好法律意識的建立。比如,很多高中生熱衷于網絡游戲,但大量游戲中都存在暴力信息,極易對其產生影響,導致他們變得焦躁暴力等。同時在很多高中生的認知中,一味將自己看成未成年人,可以不必付出法律代價,進而沖動行事,卻極易鑄成大錯。
(2)導致法律權威性降低。在時代不斷發(fā)展過程中,網絡信息數(shù)量呈現(xiàn)持續(xù)上漲的趨勢,并且網絡環(huán)境從整體上變得更加復雜,日益增多不良信息。而高中生正處于相對叛逆的時期,在了解后極易質疑法律權威性。比如說,當前互聯(lián)網中出現(xiàn)更為嚴重的拜金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使其自身價值觀有所改變,將獲取無數(shù)金錢當作生活的唯一目標,甚至違法犯罪。因為高中生的觀念與思想尚且比較稚嫩,此時有被不良信息影響,進而形成錯誤思想觀念[1]。
3改善現(xiàn)狀的方法
3.1提升高中生法律素養(yǎng)
對于我國的所有公民來講,知法守法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項基本素養(yǎng)。所以,就高中生而言,應該抽取一定時間上網了解和掌握相關法律知識,不斷提升自身法律素養(yǎng),促使正確觀念得以形成[2]。為實現(xiàn)該目標,在課余時間,高中生可以閱讀電子書籍,對真實世界中發(fā)生的法律案件進行有效了解,從而培養(yǎng)并提升法律素養(yǎng)。
3.2積極抵抗網絡中的不良信息
當前,高中生一般都已形成相應辨識能力,通過互聯(lián)網了解與學習相關法律知識時,應該認真、詳細辨識信息成分,基于辯證視角對其進行認知,主動屏蔽不良信息。若是碰到相關問題不能正確辨識,那么可以就此咨詢教師。對于散布在互聯(lián)網平臺上的謠言,切忌輕易相信甚至亂發(fā),必須經常學習法律知識,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3]。
3.3加大法律實踐強度
就法律本身而言,制約人民群眾的行為規(guī)范,并且實踐是全部條例和內容的來源。要以法律知識為對象,強化其實用價值,那么學校應積極舉辦法律知識普及活動,并調動高中生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其中,不斷提高對法律的理解程度。與此同時,在高中階段,學生也可以自行組織與成立興趣小組,通過角色扮演模擬法律案件,由此提高自身實踐能力[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每一個高中生,法律知識都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而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互聯(lián)網已廣泛應用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等各方面,網絡信息可以為高中生學習和掌握相關法律知識提供幫助,但同時也使其面臨不良信息的挑戰(zhàn)和影響。所以,所有學生都必須基于辯證視角,了解與認知網絡信息,主動過濾不良信息,日益培養(yǎng)與提升法律素養(yǎng),使網絡信息良好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促進高中生正確法律意識的有效建立。
參考文獻
[1] 劉藹椿.網絡信息對高中生法律意識建立的影響淺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6):6.
[2] 趙鈺洋.網絡信息對高中生法律意識建立的影響[J].法制與社會,2018(16):205-206.
[3] 王虹力.網絡信息對高中生法律意識建立的影響[J].納稅,2018(07):256.
[4] 陳霄.網絡信息對高中生法律意識建立的影響[J].法制博覽,2017(34):181+180.
作者簡介:汪奕羽(2001-),女,漢族,籍貫:浙江溫州,單位:浙江溫州中學,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