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唐史中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元載深得皇上的器重,權(quán)勢很大。有一天,他的一個父輩到京城,希望元載能給他安排一個官做,但元載覺得他的能力不能夠擔任職務,但想辦法讓地方上關(guān)照一下這位父輩還是應該的。元載建議這個父輩回老家生活,并說已經(jīng)準備好了一封推薦信,讓他帶回家去找當?shù)毓賳T。
這個父輩就帶著信上路了,走到半路上,他把信拆開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這封信除了元載的簽名以外,再沒有一句話。他當時感覺自己被元載耍了,于是破口大罵起來?;氐郊乙院?,他把事情講了出去,事情就傳開了,當?shù)毓賳T聽到了風聲,連忙上門來,想看看元載的那封信,看過以后,確定了是元載的筆跡,當即表示想辦法照顧元載這位父輩的生活,第二天,不光送來了錢財,還為他在衙門里謀了一個差事。而且此后多年,一直對他關(guān)照有加。
《庶齋老學叢談》中也寫了一個類似的故事,趙清獻在北宋被稱為“鐵面御史”。趙清獻沒中進士時,鄉(xiāng)里的大戶陳某對他非常好,陳某贈送了一筆錢給他,他才能赴京應試。數(shù)年后,陳某的兒子因為人命案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準備秋后問斬。陳某來到京城找趙清獻,趙清獻說:“你暫時住在書院里?!币矝]說答應幫他辦這件事,卻派親信的仆人前往獄中給趙某的兒子送飯。掌管這件案子的官吏聽說了,了解到了陳某和趙清獻的關(guān)系,從輕發(fā)落了陳某的兒子。
元載和趙清獻沒有直接命令下屬照顧自己的親朋故舊,而是采用某種方式對下屬進行暗示,下屬對上司的意圖心領(lǐng)神會。這種隱形的腐敗,其實是最可怕的。
(摘自《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