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妮, 蔡容燕, 蔡婉靜, 王青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 1婦兒科, 2新生兒科, 3產(chǎn)科(海南???570311); 4海南省護理質控中心(海南???570311)
在現(xiàn)代醫(yī)療環(huán)境下,構建和諧的醫(yī)患關系離不開護士在其中起到的橋梁作用,因此,護士的心理狀況與工作壓力對醫(yī)療活動有著重要影響[1]。許多醫(yī)療糾紛是由于護士的工作壓力過大、情緒不穩(wěn)定等消極心理造成的[2]。特別是當前新生兒科的頻繁的輪班、加班、夜班,使護士的生活不規(guī)律,易產(chǎn)生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也使得護士生活質量普遍不高[3-4]。工作壓力過大的主要心理表現(xiàn)包括持續(xù)地精神不振,自我評價降低,喪失工作信心和熱情,對前途悲觀失望;而身體主要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內分泌紊亂、神經(jīng)衰弱及失眠等,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5-6]。并且新生兒科多為當?shù)匚V丶膊』颊叩木奂兀鞣N護患風險頻發(fā),因此對于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護士在工作中承受過大壓力,對護理工作也會形成嚴重影響,從而導致護理質量下降[7-9]。應對是護士努力處理應激的情境要求及其影響機制,通過采取多種應對方式來消除負面情緒,從而維持生理與心理的健康[10-11]。而社會支持是家庭、社會在各個方面對患者提供情緒與物質層面的援助與幫助,其是個體對想得到或可得到的外界支持的感知[12-14]。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海南省新生兒科護士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狀況的特點,探討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的內在關系,希望為改善護士心理狀況提供有效依據(jù)。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按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海南省二級三級綜合醫(yī)院、婦幼保健院抽取新生兒科護士30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工齡≥1年;臨床一線在崗護士;具有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年齡18~55歲;護士同意參與此次研究。排除標準:已退休的護士;由于進修、休假等原因無法參與研究;自身存在疾病的護士。
1.2 調查內容 (1)設計的一般調查表主要包括以下項目:職稱;年齡;護齡;性別;婚姻情況;學歷;職務。(2)針對護士的工作壓力,采取壓力源量表來調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工作環(huán)境及資源方面、患者護理方面、管理及人際關系方面、工作量及時間分配方面,信效度都在0.95以上,采取1~4級評分法,得分越高,壓力程度越大。(3)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具有極高信效度,涉及3個維度,即社會支持和主觀支持以及客觀支持,當分數(shù)越高,則表示獲得越多的社會支持。(4)采取應對方式問卷(SCSQ):問卷有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具有很好的信效度,采取0~3級評分法,共20個條目可以用來評價個人的應對方式。
1.3 調查方法 在調查前先跟醫(yī)院的護理部領導溝通,然后對20名護士進行預調查,根據(jù)調查和反饋的結果進一步完善調查量表與調查方法。在調查過程中,安排護士進入抽樣科室,把問卷發(fā)放給被選中的護士,在護士完全理解指導語含意的前提下獨立完成。在整個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問卷均當場收回,當場檢查確保無遺漏。
2.1 一般資料情況 在調查的300名護士中,總共發(fā)放300份問卷,全部收回,有效率達到100.0%。均為女性,年齡21~44歲,平均(30.35±1.34)歲;婚姻狀況:已婚210名,未婚70名,離異20名;職稱:初級70名,中級220名,副高10名,平均護齡為(5.01±2.11)年;職務:總護士長9名,護士長31名,護士260名;文化水平:中專60名,大專200名,本科40名。
2.2 工作壓力評分 300名護士對于護士專業(yè)及工作、工作環(huán)境及資源、患者護理、管理及人際關系、工作量及時間分配的工作壓力評分見表1。
表1 新生兒科護士工作壓力評分 分
2.3 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評分 300名護士的消極應對與積極應對評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與社會支持利用度評分見表2。
表2 新生兒科護士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評分分
2.4 工作壓力與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的相關性 對所有參與者開展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工作壓力跟客觀支持、社會支持度等5個維度評分都呈現(xiàn)顯著相關性(P<0.05)。見表3。
2.5 影響因素分析 以新生兒科護士工作壓力總分作為因變量,以調查的內容為自變量,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婚姻狀況、職稱、積極應對、主觀支持是影響新生兒科護士工作壓力的主要因素(P<0.05)。見表4。
當前我國醫(yī)療制度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特別是新生兒科患兒,就醫(yī)難,流程復雜,使患兒家長對醫(yī)護人員產(chǎn)生不信任感[15]。而在現(xiàn)代醫(yī)院環(huán)境中,對新生兒科的護士而言,不僅需要承擔極大的工作壓力,還要承擔新生兒科特殊而又復雜的環(huán)境帶來的影響,使得多數(shù)護士感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壓力[16]。
維度護士專業(yè)及工作工作環(huán)境及資源患者護理管理及人際關系工作量及時間分配積極應對0.387?0.338?0.192?0.227?0.317?消極應對-0.332?-0.353?-0.187?-0.352?-0.332?主觀支持0.336?0.336?0.221?0.345?0.330?客觀支持0.332?0.351?0.244?0.362?0.290?社會支持度0.334?0.331?0.244?0.364?0.290?
*P<0.05
表4 影響新生兒科護士工作壓力的主要因素(n=300)
壓力源是任何能使人體產(chǎn)生反應的內外環(huán)境的刺激;工作壓力指的是職業(yè)環(huán)境中,由于主觀反應和客觀需求的關系失衡,使得工作者在心理與生理方面發(fā)生變化,且無法滿足客觀需求進而出現(xiàn)功能紊亂[17]。當護士在工作中承受過大壓力,就會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主要表現(xiàn)出對護理工作極為厭倦,對患者冷漠,只注重個人待遇和福利,不主動跟人交流、不能做感興趣的事[18]。同時新生兒科的患兒家長也有其特殊性,很多患兒家長處于受幻覺、妄想支配狀況,對于護士長期惡語傷人或者動手打人,使得護士精神高度緊張,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不佳[19]。也使得許多護士開始抱怨喪失了工作熱情,工作效率下降,人際關系緊張,對工作產(chǎn)生了厭倦,對護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現(xiàn)帶來不良影響[20]。本研究顯示300名護士對于工作量及時間分配的工作壓力評分最高,其壓力源包括護士數(shù)量少、非護理工作多、書面工作多、工作量大、沒時間做心理護理等。特別是新生兒科隨時會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事件,導致護士壓力大;經(jīng)常倒班,特別是大夜班難上,護理工作的社會地位太低[21];再加上最近幾年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醫(yī)療糾紛,導致護士在工作中承受極大的壓力與風險。在實際護理工作中,護士多為執(zhí)行者的角色,容易影響護士的工作積極性[22]。
通過采取恰當?shù)膽獙Ψ绞?,使心理壓力得到緩解,也是個體對壓力緩解的心理需求。采取積極應對能夠緩解精神緊張與心理壓力;若護士的應對越消極,那么其身心健康水平就越低,更容易出現(xiàn)神經(jīng)衰竭、肺癌等疾病[23-24]。除了應對方式以外,社會支持也可以為個體提供支持,使個體可以應對各種危機與問題。在面對工作壓力應激源時,如果護士不具備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應對方式過于消極,或無法獲取社會支持,那么其生理與心理就會出現(xiàn)問題[25]。對所有參與者開展相關分析,發(fā)現(xiàn)工作壓力跟客觀支持、社會支持度等5個維度評分都呈現(xiàn)顯著相關性(P<0.05)。相關研究也表明適度壓力對人的健康具有促進作用,有助于機體達到心理與壓力的良性適應,可轉化為個體前進的動力[26];過度壓力則對護士的機體造成負面影響,損害護士的身心健康。也有研究表明護士情感耗竭與社會支持利用度呈顯著負相關,低成就感與工作倦怠的呈顯著負相關,人格解體與社會支持總分呈顯著負相關[27]。
新生兒科護士作為臨床一線的護士,還要不斷提升業(yè)務水平,完成科室的正常工作,也需要處理好醫(yī)護患三者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積極情緒對抑郁有保護和緩解作用,而采取消極無效的應對方式則可能出現(xiàn)不良心理反應[28-29]。本研究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婚姻狀況、職稱、積極應對、主觀支持是影響新生兒科護士工作壓力的主要因素(P<0.05)。作為健康的維護者和衛(wèi)生服務的直接提供者,如果婚姻狀況不好或對于職稱評定不滿,必定對自己造成不良影響,以及承受很大壓力,使得護理工作受到一定影響。護士的數(shù)量少、工作量大、社會地位低等,使得護士極易耗盡體力與精力,導致在工作中不夠熱情,導致工作壓力越大,形成惡性循環(huán)[30-31]。而為此在醫(yī)院管理中,要加強醫(yī)院的文化建設,融洽各層面的人際關系,減輕護士壓力。同時,護士也要糾正消極的應對方式,采用正確方式及途徑釋放壓力[32]。醫(yī)院領導積極安排護士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知識,以更加積極的途徑舒緩不良情緒,增加生活的情趣,改善其身心狀況[33-35]。不過本研究也有一定的缺陷,樣本代表性有限,樣本量較少,調查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總之,海南省新生兒科護士工作壓力比較大,應對方式、社會支持普遍不佳,三者存在顯著相關性,應對方式、社會支持是影響護士工作壓力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