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運用實踐、體驗、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語文,讓學生在深度感知和體味中暢談己見,幫助學生走出依賴教師講解的被動學習模式。教師多給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引導他們在自愿嘗試、自由合作和自覺總結中感受課文的精彩與魅力,有利于他們獲得深層次的感知,便于他們在主動實踐運用中提升語用的準確性和靈活性,滿足他們多元化認知的發(fā)展需要。
課文是課本劇的腳本,更是學生值得揣摩和學習的有效載體。以編排課文為切入點,多給學生相應的資源引導,有利于學生在主動掌握相應的語言文化知識中形成多樣化的感觸,有利于他們在開闊眼界和思維中豐富感知。編排劇本,能讓學生在真正融入語篇的過程中形成多樣化的認知。
編排劇本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感知不斷深入的過程。如在《長亭送別》的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基本遵守課文的表達要求外,不妨建議他們?nèi)谌胱约旱南胂笏季S,引導學生在崔鶯鶯十里長亭送張生進京趕考的別離中相關的語言、動作、肖像和心理描寫中,主動融入更多的細節(jié)描述內(nèi)容。有的學生有意安排了鴻雁南飛的場景,并且說出了頗具傷感的離別之語。有的學生則在編排的過程中針對張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設置了一些獨白,通過移步換景的方式來展現(xiàn)當時的情境。有的學生圍繞長亭,采取了“五步一回頭”的設置,結合各自的心理予以深入細致刻畫,等等。
編排劇本能夠讓學生從相關的背景資料中獲得更多的深層次感知,有利于學生在不斷聚焦核心要點的基礎上形成多樣化的感觸體驗。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整體理解,鼓勵他們以團隊合作的方式,群策群力編排,找出相應的內(nèi)容,融入更多的想象,讓劇本更加豐滿,更有意義。
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多給他們自由交流和表演的空間,引導他們在主動嘗試和深入?yún)f(xié)作中探知問題,能給課堂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他們自由嘗試,主動交流,利于他們在聚焦核心要點的基礎上形成多樣化的感觸,持續(xù)活躍課堂學習氛圍。
課本劇的核心在于運用,在于請學生做主角,主動進行表演。如在《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中,教師不妨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模擬表演,給學生更多自我拓展延伸的機會。很多學生在扮演林黛玉的過程中,注重從心理描寫出發(fā),針對林黛玉的小心謹慎與賈府的富麗堂皇,恰到好處地予以表現(xiàn)。還有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明確各自的職責進行細化分工:有文藝才能的學生來編排背景音樂;有語言才能的學生則深入揣摩當時的情境和氛圍,主動表達自己的理解感知;有組織才能的學生圍繞舞臺搭配相應的道具,并進行布景,等等。
多給學生自由合作表演的機會,讓他們在深入品味和仔細探尋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有利于激發(fā)探知激情和信心。圍繞學生的合作表演,多給學生自我調整的機會,讓他們在主動融入自身理解感知中形成多樣化的獨特認知體驗,幫助他們深化識記。學生合作表演的過程,就是其感知不斷深化和延伸的過程,更是其語言表達運用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課本劇的總結歸納,是學生對語言學習認知過程的提煉和反思,更是其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和方法的必然需要。沙龍活動拓展,能夠讓學生從課本劇中深入延伸,利于他們在有效融入表演中形成多維度的感知體驗。運用沙龍活動延伸課本劇,能夠給學生更多自我探索和提煉升華的機會。
學生在沙龍活動中的交流,不僅能在集思廣益中博采眾長,更利于其在歸納提煉中獲得深度理解感知。如學習《聲聲慢》,針對“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一句,要求學生運用課文劇展演的方式來表現(xiàn)作者內(nèi)心的思維情感。很多學生運用獨幕劇的形式,通過歌唱、說白、舞蹈、動作等方式來展現(xiàn)主人公守著窗兒時的所見所聞。學生在展示詞中內(nèi)容的時候,播放《菊花臺》等比較符合情景的背景音樂,從熟悉的音樂旋律中體味其內(nèi)涵。在課文劇表演結束后,則運用沙龍活動的方式,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劇的展示和收獲,圍繞其中的感觸進行深入歸納。很多學生在歸納點撥中能主動講出自己的問題和經(jīng)驗,在相互探討中就問題破解、經(jīng)驗總結等進行深入表達。
運用沙龍活動延伸課文劇,能夠給學生更多的自我嘗試和主動交流的機會,利于他們在融入特定的環(huán)境背景中獲得深度感知體驗,便于其形成多樣化的感觸。結合學生的整體理解感知差異,多給學生相應的提示和引導,讓他們在真正自我歸納總結的基礎上形成豐富感知體驗。沙龍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的整體理解更有深度、廣度。
如前所述,運用好課本劇,能有效活化語文課程資源和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在栩栩如生的環(huán)境中主動學習和使用語文。以環(huán)境的外化推動實踐互動的內(nèi)化,多給學生自由嘗試和主動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們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互動中深化識記運用,定會有更多不一樣的認知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