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從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的思維具有機械性、淺顯性和表象性三大特點??梢?,問題既是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先導,又是激發(fā)學生內驅力的源泉。正如愛因斯坦曾經坦言:“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痹谛W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逐步養(yǎng)成勤思善問的良好習慣,不斷提升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處于“主仆”關系,學生即使腦海里涌現出獨特見解的問題,也沒有膽量舉手回答。因此,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新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自己的言行、舉動、神態(tài),傳遞給學生親切、安全和信任的情感信息,從而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和大膽提出問題。
譬如,我在執(zhí)教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人教版)《番茄太陽》一課時,先讓學生在自主閱讀全文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問題,一個小男孩舉手提問:“老師,插圖中哪一個是本文作者呀?”頓時,教室里立刻哄堂大笑,顯然大家覺得這個問題缺乏含金量。但是,我沒有一笑了之,不僅肯定了這位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的學習態(tài)度,而且微笑著說:“這個問題很有底蘊,那到底哪一個是作者“我”呢?請大家再仔細研讀本文后找出確鑿的依據?!睆亩固釂柕膶W生避免了提問后的尷尬,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并給全班同學提供了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契機,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處于啟蒙階段,一般在剛開始提問時難免會出現缺乏思考、單純幼稚的問題,甚至出現風牛馬不相及的現象。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結合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師生互動中打開求異思維的閘門,及時發(fā)現新問題;另一方面,還必須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合理地設計問題,使他們從教師的提問中逐步感悟掌握提出問題的有效門徑。
譬如,我在執(zhí)教六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要求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其中,一個學生自告奮勇地提出:“為什么大人不賣火柴,讓小女孩出來賣火柴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立即響起了不同意見的爭論,有的學生認為:由于她家里太窮了,所有偷偷出來賣火柴;有的學生立即反駁到:“她沒賣掉火柴,爸爸一定會打她,說明她不是偷偷出來的,而一定是媽媽生病了,她賣火柴賺錢給媽媽治病?!币灿袑W生說道:“小女孩有個癱瘓的媽媽,愛發(fā)脾氣的爸爸,窮得沒法,是爸爸叫她出來賣火柴的”……他們思維活躍,暢所欲言。于是,我點撥道:“同學們陳述的都言之有理,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覺得小女孩的家怎么樣呢?”“窮極了!”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最后同學們形成共識:老百姓窮的叮當響主要原因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造成的。至此,學生對小女孩為什么要賣火柴這個問題統一了解認識了,初步理解了作品的主旨,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問題意識來源于學生對問題的興趣和好奇,教師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一定要注重挖掘文本資源,并從學生的興趣角度創(chuàng)設促使學生主動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達到因趣生奇、因奇生智的美妙境界。
譬如,我在執(zhí)教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課時,在大部分學生對諸葛亮利用草船巧妙借箭深感佩服的前提下,就要求學生為曹操的退兵之計出謀策劃。頓時,教室里的氣氛異?;钴S:你一計,我一策。其中,一個男學生提出疑問:“假如曹操向草船射出帶火的箭,那諸葛亮豈不“賠了夫人又折兵?”可見,學生對課文的學習進入到深層次探索階段。最后,我引導學生圍繞課文中“霧很大”等詞語進行深層次探討,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自然噴發(fā)出來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對大部分兒童而言,情感的號召遠遠大于理性的號召??梢?,小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提問的態(tài)度,假如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表示非常地欣賞,那就有利于調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對每一位學生提出的問題既要充分地肯定,又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大膽提問的空間,激勵學生善于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和獨特見解。
譬如,四年級下冊《生命的壯歌》一文中的插圖刻畫了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橋,年輕的羚羊秩序井然地飛躍懸崖以求生存的畫面,我在執(zhí)教這篇作品時要求學生先讀描寫這一情景的自然段,然后觀察課文插圖,借助圖畫想象當時的情景,并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許多學生發(fā)表了不同的感想,其中有一個學生提出疑問:“老羚羊為什么不想別的辦法來保全自己的性命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圍繞此問題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認為老羚羊沒有別的辦法才這樣做的;有的學生認為老羚羊應該進行最后的拼搏,及時挑選最佳的辦法逃生……針對上述學生的觀點,我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并啟發(fā)他們思考:“老羚羊為什么不用這些辦法呢?”于是,同學們又投入到更熱烈的討論中去,真正把課堂教學推向了新高潮。
師生互動多渠道,因材施教要記牢,勤思善問創(chuàng)新路,課堂教學效率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堅持以“不惟書”“不惟師”為教學原則,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大膽質疑,勇于超越自我,善于捕捉“智慧的火花”與“靈感”,不斷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