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傳福
/名片夾/
周傳福,山東濟寧市實驗中學(xué)資深高中語文教師,發(fā)表各類文章五十多篇,對高考、中學(xué)生閱讀和寫作有獨到的研究。
重讀《老人與海》,讓我想起了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是在參與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時寫下這首詩的。詩中描繪了一個冰冷、死寂、空曠的世界,塑造了一個孤獨、沉靜、倔強不屈的“蓑笠翁”。他在沉默,在抗爭,在表達他對自己身處的世界的決絕的“不和諧”。他用“靜”的方式在面對著這個壓迫他、擠兌他的殘酷世界。他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冰冷,是堅硬,是骨子里的不屈服。
對照《江雪》,我們再看《老人與?!?,發(fā)現(xiàn)它們驚人地相似而又各有個性。
圣地亞哥是在84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開始了第85天的下海捕魚,面對的是浩渺、動蕩、異?!盁狒[”的大海。大海里到處暗藏著殺機,而他卻置之度外,在沖殺,在搏斗,在為完成精神的使命進行艱苦的煎熬。與“蓑笠翁”不同的是,他在主動出擊,雖然孤身一人但沒有孤獨之感。
“蓑笠翁”用自己的身體和行為在冰天雪地里豎起了一尊雕像,圣地亞哥用頑強、忍耐、拼搏從喧囂的大海里捕獲了一枚閃著金光的勛章——大馬林魚骨架。有人說,圣地亞哥是失敗的英雄,不,絕不是,他是一個“人”的勝利者,靈魂的勝利者。大馬林魚骨架不是失敗的象征,而是勝利者的豐碑,是作者海明威的精神圖騰。是“人的本質(zhì),人的努力和奮斗,人的追求和痛苦,人的信仰和掙扎,人的倔強和價值,人的聰明和命運,人的膽略和氣魄,人的尊嚴和靈魂”(肖恩·奧弗萊因語)。他拖回的必須是、必然是、必定是大馬林魚的骨架。
試想,如果圣地亞哥拖回的是一條完整的大馬林魚,我們是否有一種索然無味的感覺呢?
圣地亞哥是海上的“蓑笠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