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軒
摘 要: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的愛國運動,也是一場婦女解放運動。五四運動時期思想界主張通過破除禮教常綱、經濟賦權與教育增權三種途徑實現婦女的人格獨立,從思想上推動婦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我國婦女解放運動的新篇章,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與發(fā)展。
關鍵詞:五四運動;婦女解放;女權
一、 引言
“中國婦女能有獨立人格的生活,其成就歸功于《新青年》的介紹,五四運動提供了這項成就的鑰匙[1]。五四運動不僅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的愛國運動,也是一場影響深遠的婦女解放運動。五四運動時期涌現的婦女解放思潮異彩紛呈、豐富多彩,涉及到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五四運動過去將近百年之際,本文從破除禮教常綱、經濟賦權與教育增權三個方面,探討五四時期婦女平權思想,對進一步挖掘五四運動內涵,探索婦女解放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 破除禮教常綱
婦女解放問題實質是婦女要有獨立的人格。陳獨秀在《新青年》創(chuàng)刊號《敬告青年》一文中呼吁“自負為一九一六年之男女青年,其各奮斗以脫離此附屬品之地位,以恢復獨立自主之人格”[2]。
婦女要具有獨立的人格,首先要沖突思想牢籠,破除禮教常綱,從孔孟教義束縛中解放出來?!耙暸尤缥镔|,不認其人格;視女子為附屬,不認其完全資格。于是三從之說出,七出之義生”[3]。在封建社會,婦女喪失獨立人格根源就是封建倫理。毛澤東在《女界鐘》發(fā)文抨擊禮教習俗:“我國因數千年不正當的禮教習俗,使女子任何方面,都無位置[4]。魯迅痛斥封建禮教強加給女性的“節(jié)烈觀”是“畸形道理”,是一種“于人生將來又毫無意義的行為”,是一種“害人害己”和“制造并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和強暴”[5]。李達抨擊禮教常綱:“世界女子過去一大部分的歷史,是被男子征服的歷史。在這時期,道德上風俗上習慣上法律上政治上經濟上一切種種,凡是女子所處的地位,無一不在男子的下層?!渖鐣囊磺械赖?、風俗、習慣、法律、政治、經濟,都以男子為中心,女子的人格,墮落在萬丈深坑的底下去了!”[6]
三、 經濟賦權
五四運動時期提出要從根本上改善婦女的社會地位,使婦女獲得獨立的人格,必須提高婦女的經濟地位。陳問濤在《提倡獨立性的女子職業(yè)》一文中提出“婦女職業(yè)問題,要算是婦女問題的中心問題。……所以婦女問題雖多,倘使不能把婦女經濟問題解決,其他什么‘社交公開、‘婚姻自由等等,皆是空談了![7]華祝南認為經濟獨立是婦女解放的先決條件,“經濟不獨立,脫不出男權專制的家庭的枷鎖,不能在社會上作一個獨立的人”[8]。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推測:“從事理上推想起來,娜拉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擞X醒的心以外,還帶了什么去?……她還須更富有,提包里有準備,直白地說,就是要有錢”[9]。
五四運動時期思想界普遍認為男女平等關鍵在經濟。“現在婦女解放的聲浪已經傳播全國,而談解放問題的論文亦復不少??偫ㄋ麄兊难哉摽梢缘靡粋€結果,就是中國婦女所以被社會束縛的最大原因,是由于經濟不能獨立?!盵10]五四運動時期思想界自覺或不自覺采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方法研究婦女解放問題。
1921 年 8 月,李漢俊在《民國日報》副刊《婦女評論》發(fā)表《女子怎樣才能得到經濟獨立》一文指出經濟獨立的具體含義,寫道“我們所主張的經濟獨立,乃是‘個個男女都有同等的生存權和勞動權,無論何人皆不能在生活上支配人或受人支配的狀態(tài)”[11]。
四、 教育增權
中國傳統(tǒng)上有“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婦女幾乎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五四運動時期人們跳出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窠臼,主張通過教育提高婦女經濟地位,培養(yǎng)培養(yǎng)獨立人格。羅家倫指出“中國女子因為沒有正當的知識,所以沒有人生正當的職業(yè),因為沒有人生正當的職業(yè),所以只能作寄生生活,靠男子供養(yǎng),自然降為男子的奴隸了[12]。
如何通過教育使婦女獲得正當的知識,一是婦女要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大學要向婦女開放,招生女生接受高等教育。胡適認為真正解放的教育應是“無論中學大學,男女同校,使他們受同等的預備,使他們有共同的生活”[13]。周炳琳認為“婦女若有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自然增高許多,可以打破世上男子輕視婦女的陋習……已受高等教育的婦女知道婦女解放應該怎么樣進行才能夠成功,知道自己對于一般沒有受高等教育和完全沒有受教育的女同胞有指導啟發(fā)的責任。時日久一點,全國的婦女團結起來,對于一切不好的舊制度行總攻擊,那時完全解放一定能夠成功”[14]。
在學校接受教育不能只是少部分婦女的特權,而是婦女的普遍權利。五四運動時期思想界主張教育平民化,幫助“平民女子得到人生必要的知識”;同時“為長年失學的女子設專班教授,務使于最短時間,灌輸最多知識”,并為“不愿受機構的教育的女子設專班教授,使能自由完成個性”[15]。
五、 五四運動時期婦女解放思想歷史評價
五四運動時期婦女解放思想沖擊“男主外、女主內”社會偏見,打破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女授受不親”以及“男女有別”的傳統(tǒng)觀念,使女性擺脫了“三從四德”封建倫理束縛,“男女平等”、“男女平權”觀念在社會輿論中成為主流,提高了女性社會地位。
十月革命后,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闡明婦女問題,一批先進女性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思想對婦女解放的積極作用。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思想開始發(fā)展壯大,逐漸成為中國婦女解放思想發(fā)展的主流方向。
五四運動以后,在婦女解放思想感召下,越來越多的婦女直接參與到爭取婦女權益的實際行動中來,推動了社會革命運動的發(fā)展。1919年 5月,鄧春蘭寫信給蔡元培和報社要求大學放開女禁,招收女生。1920年北京大學正式招收女生,到1922年全國34880大學生中女性有 881人,占2. 54%[16]。1929 -1930 年12月,國民政府頒布了《民法親屬編》和《民法繼承編》,確定男性和女性有平等的財產權,這是第一部基本上實現了男女平等的民法典[17]。
參考文獻:
[1]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365.
[2]陳獨秀.一九一六年[A].五四運動文選[C].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25.
[3]梁華蘭 .女子教育[J].新青年,1917,3(1).
[4]高菊村.青年毛澤東[ M]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0:105.
[5]魯迅.我的節(jié)烈觀[A].五四運動文選[M].北京:三聯書店,1959:165.
[6]李達.李達文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9-23.
[7]全國婦聯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五四時期婦女問題文選[C].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1:309.
[8]華祝南.女子解放與職業(yè)[J] .解放畫報,1920(2).
[9]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161.
[10]余華林.五四時期的婦女職業(yè)思潮[J]. 團結報.2016 5-5(7).
[11]全國婦聯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五四時期婦女問題文選[C].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1:303.
[12]羅家倫. 婦女解放.新潮[Z]. 1919,2(1):218.
[13]歐陽哲生.胡適文集(胡適時論集:大學開女禁的問題)[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44.
[14]全國婦聯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五四時期婦女問題文選[C].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1:173.
[15]李達.平民女學是到新社會的第一步[J].婦女聲,1922(6).
[16]陳悅悅.五四時期女子教育平權運動[J].丹東師專學報,2001(2):22-24.
[17]李長莉.五四的社會后果:婦女財產權的確立.史學月刊,2010(1):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