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個字對于今天的人來說,就是一個固定詞匯,它代表著一代人的夢想,生于改革開放那年的人,今年居然已經(jīng)進(jìn)入不惑之年了。而這四十年,對于我們這一代人幾乎是最有價值的一生經(jīng)歷。
仔細(xì)想想,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的時候還不到三十年呢,可改革開放到今天都已經(jīng)過去四十年了,日月如梭,光陰似箭。1978年,我還沒有結(jié)婚,躊躇滿志,精力旺盛;打籃球跳起輕易能摸到籃筐;那一年,沒有手機(jī),沒有電腦,我沒坐過飛機(jī),也沒有出過國,只有充滿肌體的荷爾蒙無處釋放。寫作是那一代人的唯一出路,改變命運(yùn)全憑一支筆,全國十億人千軍萬馬地在走一座獨(dú)木橋。
77/78兩屆高考錄取率僅有2%;那一年戀愛要偷偷摸摸的,結(jié)婚還需要單位批準(zhǔn),街道同意,商店憑結(jié)婚證特批賣你一個大衣柜。那年月,沒有未婚同居,更別提奉子成婚,未婚先孕幾乎是個人的滅頂之災(zāi),打胎要單位介紹信,避孕套是單位計劃生育委員掌控要發(fā)你幾個,這雖然免費(fèi),但很尷尬。
那年月,男人談?wù)撟疃嗟氖浅?,女人談?wù)撟疃嗟氖谴腥顺砸活D大飯會吹牛幾天,女人買雙新鞋會全單位的人來試穿效果……
四十年后,這些印象已經(jīng)模糊,恍如隔世。沒有人再提“節(jié)約光榮,浪費(fèi)可恥”;大部分人對吃穿二事不再上心,想吃就吃,想穿就穿。四十年后,人們的樂趣似乎低于擔(dān)心,生活中常常不知所措,每一個人無論貧富都會感到很累;但小累不及大累,新累替代舊累,一個民族砥礪前行必須有舍棄有磨難,有希冀方有收獲。那么,再有四十年,我們國家將會怎樣?那時“改革開放”這一詞匯將會載入史冊,成為教科書中的篇章。
(摘自“馬未都新浪博客” 圖/王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