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種心臟結構或功能性疾病導致的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損而引起的一組綜合征,其是各種心臟疾病終末期的一種表現(xiàn),因其高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和高治療費用而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目前,西醫(yī)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以緩解癥狀、防止心肌重構為主。近年來,中醫(yī)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獨特優(yōu)勢[1-2],心復力顆粒是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名老中醫(yī)丁鳴九先生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經驗方,臨床療效顯著。本研究旨在觀察心復力顆粒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預后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359例,年齡(63.28±7.53)歲;基礎疾?。汗谛牟?78例,高血壓病156例,擴張性心肌病95例,心臟瓣膜病89例。將359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為非暴露組與暴露組。非暴露組175例,男90例,女85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Ⅲ級110例,Ⅳ級65例。暴露組184例,男96例,女88例;NYHA心功能分級:Ⅲ級107例,Ⅳ級77例。兩組性別、年齡、基礎疾病、心功能分級、血漿腦鈉肽(BNP)、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病人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1]中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診斷要點:病人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難、水腫、乏力等癥狀,并且伴有左室增大,左室收縮末期容量增加,LVEF≤50%。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②NYHA心功能分級Ⅲ~Ⅳ級,LVEF≤50%;③中醫(yī)辨證為心腎氣虛、血瘀水停證;④年齡18歲~75歲。
1.4 排除標準 ①伴有致命性心律失?;驀乐馗腥拘约膊≌?;②合并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③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腫瘤等嚴重疾病者;④精神疾病者。
1.5 方法 病人均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方法,包括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拮抗劑、利尿劑等。非暴露組根據(jù)治療時間分為非暴露A組(85例)與非暴露B組(90例)。非暴露A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12周,非暴露B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24周。暴露組根據(jù)治療時間分為低暴露組(86例)和高暴露組(98例)。低暴露組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心復力顆粒12周;高暴露組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心復力顆粒24周。中藥心復力顆粒為阜外醫(yī)院內部制劑,以黃芪、人參、丹參、木瓜、麥冬、蘇梗、茯苓等組成,每次5 g,每日2次,溫水沖服。兩組治療期間均積極控制原發(fā)病及誘因,限制鈉、水攝入及減少體力活動。
1.6 觀察指標 ①兩組治療前后血清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LVEF;②中醫(yī)證候評分[3]。主癥按照嚴重程度評分,無計0分,輕度計2分,中度計4分,重度計6分;次癥按照嚴重程度評分,無計0分,輕度計1分,中度計2分,重度計3分;③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7 療效判定標準
1.7.1 臨床療效判定[4]NYHA心功能分級,心功能Ⅰ級:病人有心臟病,但活動量不受限,一般活動不會引起疲乏、氣促或心絞痛;心功能Ⅱ級:病人體力活動輕度受限,靜息時無不適,但平時一般活動不出現(xiàn)疲乏、心悸、氣促或心絞痛;心功能Ⅲ級:病人體力活動明顯受限,小于平時一般活動即引起上述癥狀;心功能Ⅳ級:病人不能勝任任何體力活動,休息狀態(tài)下也可有心力衰竭或心絞痛癥狀,體力活動后加重不適。顯效:心悸、疲乏、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心功能分級提高≥2級;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心功能分級提高≥1級,但不足2級;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心功能分級提高<1級;加重:心功能降低1級或1級以上。
1.7.2 中醫(yī)證候療效判定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確定療效標準。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中醫(yī)證候評分降低≥70%;有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評分降低≥30%,且<70%;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中醫(yī)證候評分降低<30%;加重:治療后評分超過治療前評分[4-5]。
2.1 臨床療效比較 非暴露A組,顯效17例,有效43例,無效22例,加重3例,總有效率為70.6%;非暴露B組,顯效16例,有效50例,無效20例,加重4例,總有效率為73.3%,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暴露組,顯效23例,有效43例,無效12例,加重8例,總有效率為76.7%;說明高暴露組,顯效28例,有效60例,無效8例,加重2例,總有效率為89.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暴露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低暴露組。非暴露A組總有效率與低暴露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暴露B組總有效率與高暴露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血漿NT-proBNP、LVEF、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 治療前,非暴露組A組與非暴露B組NT-proBNP、LVEF、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非暴露A組NT-proBNP、中醫(yī)證候評分低于治療前(P<0.05),LVEF高于治療前(P<0.05),非暴露B組NT-proBNP、中醫(yī)證候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前,低暴露組與高暴露組NT-proBNP、LVEF、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高暴露組與低暴露組NT-proBNP、中醫(yī)證候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LVEF高于治療前(P<0.05)。治療前,非暴露A組與低暴露組NT-proBNP、LVEF、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非暴露A組與低暴露組NT-proBNP、LVEF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暴露組中醫(yī)證候評分低于非暴露A組(P<0.05)。治療前,非暴露B組與高暴露組NT-proBNP、LVEF、中醫(yī)證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非暴露B組與高暴露組NT-proBNP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高暴露組LVEF明顯高于非暴露B組(P<0.05),中醫(yī)證候評分低于非暴露B組(P<0.05)。詳見表1。
組別例數(shù)時間NT-proNP(pg/mL)LVEF(%)中醫(yī)證候評分(分)非暴露A組85治療前2 444.1±558.940.4±8.625.3±3.285治療后2 120.6±481.11)43.8±9.71)23.3±3.81)非暴露B組90治療前2 361.6±542.641.1±8.426.5±2.990治療后2 174.2±502.81)42.5±7.224.1±3.61)低暴露組86治療前2 320.9±409.842.1±5.925.1±2.786治療后2 019.7±512.81)44.0±6.71)21.2±3.61)2)高暴露組98治療前2 323.9±513.640.1±7.624.7±3.498治療后2 037.6±602.81)45.2±8.91)3)20.7±4.51)3)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1)P<0.05;與非暴露A組比較,2)P<0.05;與非暴露B組比較,3)P<0.05
2.3 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非暴露A組總有效率為68.2%;非暴露B組總有效率為70.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低暴露組總有效率為77.9%;高暴露組總有效率為85.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暴露A組總有效率與低暴露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非暴露B組與高暴露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各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例(%)
與非暴露A組比較,1)P<0.05;與非暴露B組比較,2)P<0.05
2.4 不良反應 4組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現(xiàn)藥物所致心律失常以及其他不良反應。
近年來,現(xiàn)代醫(yī)學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方面有長足進展,治療手段也在不斷完善,但心力衰竭病人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斷增加?!吨袊难懿蟾?018》指出,2000年中國35~74歲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為0.9%(男性0.7%,女性1.0%);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農村。心力衰竭患病率隨年齡增加顯著上升[6]。中國心力衰竭病人注冊登記研究(China-HF)對2012年—2014年88所醫(yī)院8 516例心力衰竭病人的資料進行分析顯示,住院心力衰竭病人的平均年齡呈上升趨勢,高血壓、冠心病已成為目前中國心力衰竭病人的主要病因,感染是心力衰竭發(fā)作最常見的誘因[6]。隨著我國社會老年化趨勢的改變,慢性心力衰竭即將成為一項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中醫(yī)學注重整體功能的調理,同時具有多途徑、多靶點的作用特點,因此,中醫(yī)中藥是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途徑之一。
心力衰竭屬于中醫(yī)“心悸、喘證、水腫”等范疇,病位在心,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本虛以氣虛為主,標實為氣滯、血瘀、水飲、痰濕為主。《醫(yī)學入門》云:“血隨氣行,氣行則行,氣止則止,氣溫則滑,氣寒則凝”。臨床表現(xiàn)多為虛實夾雜,初病心氣虛,鼓動無力,血行滯緩,血脈瘀阻,血不利則為水,水飲與血瘀互結,久必及腎,從而導致心、脾、腎俱虛、血瘀水飲內停。根據(jù)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常見證型,名老中醫(yī)丁鳴九先生積累多年治療心血管病經驗,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研制出心復力顆粒,是我院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傳統(tǒng)內部制劑,主要藥物包括黃芪、人參、丹參、木瓜、麥冬、蘇梗、茯苓、葶藶子等,其中黃芪、人參為君藥,共筑補氣之功;丹參、茯苓、葶藶子為臣藥,丹參活血化瘀,茯苓、葶藶子利水消腫、通調水道,木瓜、蘇梗、麥冬養(yǎng)陰潤燥、化濕和胃。全方共奏益氣活血利水之功。既往臨床研究顯示,心復力顆粒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短期可明顯改善心悸、氣短、水腫等,久服可減少強心利尿劑用量,提高生活質量。有實驗研究顯示,心復力顆??娠@著抑制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細胞凋亡和纖維化、改善心肌能量代謝和血管新生、提高心功能[7-8]。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心復力顆粒治療,病人臨床總有效率、中醫(yī)證候療效均明顯高于單純西藥治療,服用心復力顆粒病人中醫(yī)證候評分優(yōu)于單純西藥治療;服用心復力顆粒24周病人LVEF改善明顯優(yōu)于單純西藥治療。表明心復力顆??擅黠@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無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本研究并非進行關聯(lián)推斷的最高證據(jù)級別[5],且因課題觀察周期較短,未涉及觀察心復力顆粒對心血管終點事件的影響,下一步應開展隨機雙盲安慰劑研究,運用更加科學的方法對其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