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峰
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中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不是不會說,而是過于羞澀,不敢大膽表達。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限制,需要小學英語教師積極去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用豐富的教學活動促進課堂優(yōu)化。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3-0122-01
1.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經(jīng)過調(diào)查可知,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小學英語教師自身口語能力較差,他們的讀音非常不標準。第二,英語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第三,小學生只重視母語的學習,他們認為學習英語沒有什么作用。第四,小學英語課堂紀律較差,教學效率難以得到提高。
2.英語課堂教學互動策略
2.1確立學生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我們學習語言最終是為了交際,而不是單純地記憶一些死板的語言知識,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教材中的語言基礎知識,還應該努力開闊學生的眼界。通過創(chuàng)設寬松自如的教學氛圍、組織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強大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引導下學好英語!這是每一位小學英語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教師應該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到學生手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不斷提高,不斷超越,最終取得成功!
2.2合理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教學活動的良好開端往往能影響著整個教學活動,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而,由于小學生的個體特征決定了其不具備較長時間的注意力。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也發(fā)現(xiàn)學生注意力很難從課下狀態(tài)轉(zhuǎn)變到上課狀態(tài),學生的注意力無法轉(zhuǎn)移,勢必會影響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課堂教學互動策略。這一難題的解決,需要教師優(yōu)化教學導入,創(chuàng)設出受學生歡迎和認可的情境,從而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恰當、真實的情景導入與學生進行互動,使學生能夠很自然地參與,不會產(chǎn)生師生間的心理隔閡,學生的心理壓力也會比較小。在進行情景導入時,教師要合理地選擇策略,比如在學習“問名字”的句式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相遇的情景,并對參與的學生多多鼓勵,創(chuàng)設出和諧、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從而有利于師生互動和學生創(chuàng)造性人格的培養(yǎng)。
2.3積極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
積極的課堂文化能夠極大地影響到英語學習的效果,注重積極的課堂文化是互動式教學模式研究的重點,也是建立一種融洽、和諧的師生交流平臺的有效渠道。在關注文化的同時,還要特別關注文化交流帶給學生的情感變化。用文化傳播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融合,也是互動式課堂教學的一個特點。經(jīng)常性的溝通交流,同時,注重這種積極的溝通交流形式帶給每個學生在情感上變化的過程,對教師的尊重、對同學的友愛和對英語的興趣,都能從溝通交流中得到進一步的深化。在這種交流溝通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盡量用英語來交流,對交流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失誤和錯誤,要用寬容和理解來包容,促進學生對英語互動體驗的適應性,使學生對理解、尊重、情感交融和努力嘗試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2.4利用課堂評價,促進互動教學。
課堂評價是新課標準中明確提出的,必須要合理選擇評價方式和手段。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評價,可以直接影響小學生學習的情緒。比如,如果教師不慎批評了某個學生,而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弱,則他們很難再積極地學習英語。在課堂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也要進行角色的轉(zhuǎn)變,不能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評價思想,要在評價環(huán)節(jié)中營造出和諧、愉悅的氛圍,使得評價環(huán)節(jié)可以進行有效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形成和諧、穩(wěn)定的課堂教學氛圍。在當堂檢測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主完成習題,然后小組內(nèi)互換批改并指正,此過程能大大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當然,教師要準確評價學生,正確的給予鼓勵,錯誤給予指正及鞭策,根據(jù)學生基礎,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2.5利用角色互換,促進互動教學。
在教學活動中,角色互換能夠較好地提升課堂活躍程度,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尤其在英語課堂中,實施角色互換方案,不僅讓學生學會,更要學生會講,讓課堂真正屬于學生。小學生表現(xiàn)欲望強烈,通過他們自身講解,不僅是對學生的學習肯定,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在此期間,教師必須要全面了解學生,根據(jù)不同的學生的個體情況,給不同的學生安排合理的任務。比如在學習“dog,cat,rabbit”等動物名詞時,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并對學生進行宏觀指導,讓不同學生發(fā)揮他們各自的特長,有的同學發(fā)音能力比較強,讓他們負責發(fā)音教學,有的同學表達能力比較強,讓他們負責詞義教學,有的同學拼寫能力較強,讓他負責記憶教學。這樣讓同學們展示了自己,促進了班級的和諧,提升學生的互動行為,并對其表現(xiàn)提出指導意見或者積極鼓勵,以此來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3.結(jié)語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很多地區(qū)的實際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依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當正確認識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然后將各種有趣的教學方法靈活應用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當中。
參考文獻:
[1]陳晨.小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研究(英文)[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4(05):172-175.
[2]郭春萍.互動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105.
[3]郁平平.小學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