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6日,一位美國人過90歲生日。
鄧穎超為她發(fā)來賀信,時任上海市市長江澤民授予她“榮譽證書”,中國福利會在被譽為“大理石宮”的上海市少年宮為她舉行祝壽會——她是誰?
她叫Talitha Gerlach。但在中國,她更為人們熟悉的名字,是耿麗淑。
這個出生在美國匹茲堡一個牧師家庭的女孩,在美國度過了青少年時代。她常常聽到去過中國的傳教士講述中國的見聞:那里的女性裹著小腳。她暗下決心,要去幫助中國婦女。1926年,她如愿由美國基督教女青年會委派到中國工作。但她沒有料到,此后自己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中國度過,最后,她也將自己的墓地留在了上海。
改變她的,是她在中國遇到的人。
最初來到中國,在青年會女工夜校,耿麗淑因為工作原因接觸到一些進(jìn)步師生,其中有些人就是在青年會掩護(hù)下的共產(chǎn)黨員。同那些進(jìn)步人士的往來和交談使耿麗淑大開眼界,了解到中國前進(jìn)的方向。她開始學(xué)中文,決心盡己所能盡力支持他們。
1927年4月,共產(chǎn)國際在中國的蘇聯(lián)顧問鮑羅廷夫婦遭到追捕,耿麗淑利用美國人的有利身份,掩護(hù)鮑羅廷的夫人鮑羅廷娜離境脫險。時代使然,也是命運的安排,讓她開始觸摸到中國內(nèi)部涌動的進(jìn)步力量。
她記得,有一天晚上,艾格妮絲·史沫特萊邀請她去自己在法租界的住處吃飯,艾格妮絲問耿麗淑,是否愿意看一些來自井岡山蘇區(qū)的材料。
耿麗淑后來記錄道:“艾格妮絲馬上便帶我到法租界的男青年會大樓。我們在黑暗中爬上二樓,因為艾格妮絲不愿讓開電梯的人知道她把陌生人帶進(jìn)了大樓,所以我們沒乘電梯。上了樓,走過一條長廊,艾格妮絲取出鑰匙打開一間辦公室。接著我們又在黑暗中摸索,最后找到一個鐵文件箱。她取出一把鑰匙,打開箱子,拉出抽屜,從抽屜最里邊拿出幾扎鉛印的和油印的材料。印這些材料用的紙質(zhì)量很壞,顯然是用粗原料手工制成的,不過可以用來抄寫文件、報告和文章。艾格妮絲接著又拿出一些紙幣,是在井岡山蘇區(qū)流通的貨幣。很明顯,艾格妮絲是受到委托來保管這些珍貴材料的,不是負(fù)責(zé)的交通員來取,是決不打開鎖的。艾格妮絲告訴我她為什么在法租界占有一間辦公室。她說:‘法國當(dāng)局和警察比起公共租界的治安人員來,是不那么尋根問底的。因此,地下黨員就能在法國人的鼻子底下進(jìn)行活動,這比在公共租界里活動便利得多?!?p>
越來越深地接觸到中國社會,也讓耿麗淑越來越深地決心為這里的人們做些什么。
1938年,耿麗淑成為保衛(wèi)中國同盟的最早成員之一,任上海分會秘書,籌集、運送醫(yī)藥物資支援新四軍。為身在香港的宋慶齡傳遞上海的消息,耿麗淑巧妙利用往返于上海、香港和美國的美國客輪“總統(tǒng)號”。當(dāng)時,總統(tǒng)號停泊在黃浦江中心。上下船的客人需要坐擺渡船去江心。耿麗淑每次都把信件藏在外套里層,在岸邊等待渡船的到來,等隨渡船到了江心,就攀登上總統(tǒng)號舷梯,將信件從容投入客輪郵筒,隨即坐渡輪返回岸上。
1940年,耿麗淑回美探親途經(jīng)香港時,她與宋慶齡第一次見面。雖是初見,卻如故交。宋慶齡說:“我們已是老朋友了,通過你轉(zhuǎn)送的信件,我已認(rèn)識了你的堅定勇敢?!?/p>
耿麗淑說:“你的工作品質(zhì)和目標(biāo),幫助我建立了新的人生理念。和你一起工作,我像投入光明的懷抱?!?/p>
1952年,耿麗淑離開美國,秘密回到中國,再次“投入光明的懷抱”,經(jīng)宋慶齡推薦,她任中國福利會顧問,主要從事兒童健康教育工作。她在85歲時,還每天堅持到機(jī)關(guān)工作半天。有時,她一個人到托兒所、幼兒園去了解兒童的教育情況;有時候還到中國福利會少年宮去給小朋友們講故事。她在外國的許多朋友知道她在上海生活得很好,就常常給她寄些書刊來。凡是與兒童教育和婦幼保健事業(yè)有關(guān)的,她都送給《兒童時代》雜志或其他有關(guān)單位。
1981年,當(dāng)記者去采訪耿麗淑時,在她家的墻壁四周,看到掛著不少孩子們送給耿奶奶的畫。有一個從中福會幼兒園出去、后來在一師附小讀書的八歲小孩恩戈,隨家長到廬山去玩。恩戈想到耿奶奶,就在山上畫了一幅山水畫贈送給她。一次耿麗淑到國際俱樂部參觀全國兒童畫展時,廣西的一位四歲女孩王亞尼,當(dāng)場畫了一幅猴子嬉斗的畫,贈送給耿奶奶。耿麗淑特意將它裱好,掛在家里留念。她說:“上海是我的老家,在這里住得很舒服,我愛社會主義新中國,也很喜愛新上海?!?/p>
那一次采訪中,中國福利會的同志告訴記者,按照我國政府規(guī)定,凡是在中國幫助工作的外國專家,他們所得的人民幣薪金有一半可以換成外匯,可是耿麗淑自從到中福會工作以來,從來沒有去兌換過。居住在中國的外國專家,從國外買來家庭陳設(shè)都可享受免稅待遇,可是記者在她家中看到的家具和用的東西,連她手上的手表、家用的電冰箱,都是中國貨。
1986年3月6日,在耿麗淑90歲生日時,時任上海市市長江澤民向耿麗淑頒發(fā)了榮譽證書,表彰她“半個世紀(jì)以來,對中國人民的進(jìn)步事業(yè)做出了有益的貢獻(xiàn)”。1987年6月,她榮獲上海市公安局對外國人頒發(f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永久居留資格證書,成為上海市榮獲這一資格的第一個外國人。
1989年1月20日,在上海市外事辦公室的“新春招待會”上,18名首批獲獎的外國專家盛裝前來。名列首屆上海市對外表彰“白玉蘭紀(jì)念獎”第一名的,也正是耿麗淑女士。當(dāng)時年93歲的耿麗淑坐在輪椅上,被推著進(jìn)入百花廳時,全場肅然起敬。
1995年2月12日,耿麗淑在上海病逝,她將墓地也永遠(yuǎn)留在了這座城市。在她的墓碑上,一共有四行字。在英文姓名、中文姓名和生卒年月當(dāng)中,寫著三個簡單的詞,足以概括她的一生:“Friend of China”(中國的朋友)。
圖、文資料均由中福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