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登飛, 王安標
圖4 鏡下病理示增生的肌上皮細胞圍繞增生的腺上皮細胞形成雙相套管樣結構(HE,×100)。
圖1 CDFI示右乳11~12點方向大小約45mm×13mm的片狀不均質回聲包塊,其內多發(fā)血流信號。
圖2 乳腺鉬靶X線攝影頭尾位示右乳內上象限大小約41mm×30mm的淺分葉稍高密度腫物,其內多發(fā)小片狀鈣化(箭)。圖3 乳腺鉬靶X線攝影內外側斜位示右乳內上象限腫物邊界模糊,并見多發(fā)粗大血管影(箭)。
病例資料患者,女,29歲,4天前無意間觸及右乳包塊就診。查體:右乳內上象限觸及長徑約20 mm的包塊,質韌,邊界不清,活動度可,無壓痛,雙側腋窩未捫及腫大淋巴結。超聲探及右乳11~12點鐘方向范圍約45 mm×13 mm的片狀不均質稍低回聲,邊界不清,形態(tài)不規(guī)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提示其內多發(fā)短棒狀血流信號(圖1),考慮乳腺腺病。乳腺鉬靶X線攝影:右乳內上象限見等密度腫塊影,邊界模糊,腫塊大小約41 mm×30 mm,其內多發(fā)呈簇分布的、中心密度稍低的小片狀鈣化,鈣化邊緣模糊,周圍腺體密度增高并見多發(fā)粗大血管影(圖2、3),考慮右乳上部腫塊伴鈣化,惡性可能大?;颊咝杏覀热橄侔鼔K切除術,術中見:于右乳12點方向據(jù)乳頭1 cm處行4 cm的放射狀手術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腺體見一實性、質硬包塊,完整切除包塊及周圍部分正常乳腺組織送檢。病理:大體標本大小約60 mm×40 mm×30 mm,切面灰紅、淡黃,實性,質軟;鏡檢示腫瘤組織由增生的肌上皮細胞和腺上皮細胞組成,增生的肌上皮細胞圍繞腺上皮細胞形成雙相套管樣結構(圖4);增生的腺上皮細胞呈立方狀或柱狀,核圓形,位于細胞的基底部,核仁少,胞漿豐富紅染,伴有頂漿分泌現(xiàn)象。免疫組化:ER(腺上皮+)、PR(腺上皮+)、PCK(腺上皮+)、P63(肌上皮+)、CK5/6(肌上皮+)、SMA(肌上皮+)、Calponin(肌上皮+)、S-100(肌上皮+),病理結合免疫組化診斷:(右乳)腺肌上皮瘤。
討論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是由乳腺腺泡內層的腺上皮和腺泡外周的肌上皮同時增生形成的一種少見的特殊類型腫瘤,多為良性,惡性少見,可出現(xiàn)腋窩淋巴結及遠處血行轉移[1]。2003年WHO乳腺腫瘤組織學分類將AME歸屬于肌上皮病變。乳腺AME好發(fā)于50歲以上女性,也可見年輕女性及男性[2]。患者多無臨床癥狀,通常為體檢或意外發(fā)現(xiàn),多表現(xiàn)為乳腺單發(fā)的無痛性腫塊。本例表現(xiàn)與之相符。
乳腺AME的影像學表現(xiàn)缺乏明顯特征性,與乳腺惡性腫瘤,尤其是乳腺葉狀腫瘤難以鑒別[3]。筆者結合文獻資料總結乳腺AME的影像學表現(xiàn)為:超聲多表現(xiàn)為實性或以實性成分為主的分葉狀腫塊,與血管相關[1],其內回聲多不均勻;X線平片上腫瘤多呈淺分葉狀,形態(tài)不規(guī)則,邊界模糊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孤立腫塊,周圍血管影紆曲增粗,較少病灶內見多發(fā)呈簇分布的中心密度稍低的小片狀鈣化。乳腺AME內出現(xiàn)微小鈣化較少見[4],本例顯示的鈣化與文獻報道一致。當邊界模糊的腫塊內出現(xiàn)形態(tài)單一、中心密度稍低的小片狀鈣化,而腫塊外未見類似鈣化時,需考慮到本病的診斷。
乳腺AME是罕見的乳腺良性腫瘤,臨床及影像學表現(xiàn)均缺乏特異性,確診需依靠組織病理學。由于AME存在局部復發(fā)的可能性,應被視為低度惡性腫瘤,故明確診斷后術中應行局部擴大切除,同時術后運用超聲進行隨訪觀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