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璐 張 云 張 楠
(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教學部,安徽 亳州 236800)
老子之道博大精深,將其運用于宇宙萬物與人文社會諸多領域,有助于揭示出其中的基本規(guī)律。其中,老子之道與育人之理就有某些相通之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是文明社會的永恒主題,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命運的百年大計。育人是光榮而神圣的事業(yè),也是一門十分講究方法與藝術的科學。自古至今,人們對育人有著豐富而深刻的論述,形成了獨立完整的教育科學體系。然而,從老子之道的視角探討育人之理或許是一條嶄新的路徑,如果能夠給育人實踐提供一些參考,將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盵1]159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己本來的樣子?!暗莱o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盵1]203道永遠是因任自然的,然而又在無意之中成就了一切。侯王如果能始終持守它,天地萬物都將會自我化育。老子講的自然無為就是要求侯王們不要干預百姓的生產(chǎn)與生活,任憑他們自主活動。推而廣之,就是要順天地萬物之性,任其自我化育。就育人而言,教育者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主體性,順性而為,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使學生充分發(fā)揮出其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各類人才。其次,教育者應該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奮點和閃光點,及時鼓勵、培養(yǎng)他們的愛好,挖掘他們的潛能,制定個性化的育人方案,使之脫穎而出。老子反復贊美圣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1]254的“玄德”,是值得教育者認真思考的。教育者應該像圣人那樣“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1]279,就是說教育者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對他們不能用一個標準和模式強求一律,這樣只會壓抑學生的潛能,泯滅其天賦,不利于發(fā)揮其優(yōu)勢,實則是摧殘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不是對其完全放任自流,而是要因勢利導,方法適當,具有針對性?!爱斎唬瑥垞P個性、獨立人格,也不是提倡一味孤僻格色,更非相互攻訐,學會各適其天、各全其性,各擅其美,互賞各美,不相為害,既獨立自信又善包容和合,互為補臺不拆臺,才是最可貴也是最難得的。”[2]金岳霖先生認識到:“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個性,消除野性,使人變得堅定;是在沖突的人生需求之間建立平衡,養(yǎng)成某種節(jié)操以便自我控制其他方面;是修養(yǎng)本性從而使受到滋養(yǎng)的本性變得有教養(yǎng)和有文化的內(nèi)涵?!盵3]現(xiàn)行教育模式是應試教育。從小學開始,孩子們便陷入題海之中,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很少,自身的個性和特長發(fā)展無從談起。這種教育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就像是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一樣,規(guī)格型號相同,成為考試機器,高分低能。秦春華先生的分析可謂是一針見血:“也許我們正在丟失中國古代教育中的一些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自孔子以降,教育的核心從來就不是技巧,而是價值觀?!薄敖裉欤覀兯坪跽谧呦蛄硪粋€極端:圍繞著大一統(tǒng)的高考而進行的應試訓練正在把核心價值觀事實性地驅逐出教育的領地。”“他只是機械性地完成了家長和學校要求他們必須完成的某項任務而已?!盵4]應該承認,目前,廣大教育工作者十分辛勞,也認識到了“錢學森之問”的嚴峻性,壓力很大,然而,并未找到一條擺脫高考怪圈的有效路徑,素質教育難以真正實施。當然,把問題都歸結于廣大教育工作者也是有失公允的。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綜合施策,既要對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與模式進行脫胎換骨式的改革,又要對其它領域同步改革,要破除唯學歷、唯職稱的人才評價、選拔體制機制,重實際貢獻,整個社會都要積極配合。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1]86最高的善像水一樣。水善于利益萬物而不與之相爭,居于眾人所厭惡的卑下之地,所以最接近于道?!叭跽叩乐谩盵1]217,道的作用是柔弱的?!疤煜履崛跤谒詮娬吣軇?,以其無以易之。”[1]337老子之道是天地萬物的總根源,它維系著萬物的生命,萬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5]540然而,道又不可道,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無形無影,恍恍惚惚,玄妙幽深,老子只好以水喻道,便于人們理解,其用意十分深遠,給人以豐富聯(lián)想。水以其柔弱無比的品性利益萬物,靠的是持續(xù)不斷地滲透、滋潤、涵育,給萬物以養(yǎng)分,正如人們所云潤物細無聲之意。水性柔弱,但是,其柔韌性與耐性十足,水經(jīng)過日積月累的潤化作用,使萬物得以生長、成熟。因此,水的柔弱性中蘊含著無限的活力因子與巨大的勢能。水以其柔弱性利萬物的無私行為對于育人是比較貼切的。育人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事業(yè),需要教育者注意講求方式、方法,有足夠的耐心和耐性,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像孔夫子所講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6]91,容不得半點簡單粗暴或急功近利的方法和手段。著名教育家梅貽琦先生說過:“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盵7]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要把握好以下要點:教育者要與學生做朋友,深入了解學生,熟悉學生,把握住他們的思想脈搏,注意觀察帶有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把工作做在前面;教育內(nèi)容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避免空洞,方法、方式要新穎、多樣化;注重發(fā)揮學生榜樣的示范帶動效應;加強學生的日常養(yǎng)成教育;教育者要做好家訪,經(jīng)常與家長溝通、互動,有利于形成合力,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學校內(nèi)部各方面以及整個社會都要合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老子說:“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盵1]60河上公釋曰:“以身帥導之也。”[8]7“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盵1]232不言的教誨,無為的好處,天下很少有能趕得上它的了?!跋Q宰匀??!盵1]153不發(fā)號施令才符合自然無為之道。老子的“不言之教”雖然是對當時統(tǒng)治者講的,但是,對于育人也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教育者應該少說多做,以身示范,時常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身修養(yǎng),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增強對學生的親和力、影響力和感染力?!吧茷閹熣撸让榔涞?,又慎其行”[9],教育者對學生言傳身教的意義不言而喻,尤其是對未成年學生更顯重要。因為未成年學生的心理、思想正處于發(fā)育期,“三觀”尚未定型,模仿性強,可塑性大,外界對他們的影響力巨大,教師在其心目中的地位無以倫比,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在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并內(nèi)化為自覺的行為方式。一個品行高尚、學識淵博、溫文儒雅的教師往往會帶出一大批優(yōu)秀學生,反之,一個不負責任、信口開河或者品行不端的教師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學生一生中往往對優(yōu)秀教師的記憶最深刻。不僅教師的品德思想、待人接物方式會對學生產(chǎn)生抹不去的印跡,而且教師的教學藝術、治學方法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根深蒂固的影響。一個教學風格獨特、特點鮮明、治學嚴謹?shù)慕處煏箤W生受益終生,正所謂名師出高徒?!敖處煹纳斫檀笥谘詡?,對學生的道德接受和內(nèi)化發(fā)生作用的,絕不只是寫進文件中的道德條例、寫進教科書中的道德規(guī)約、人們嘴上說的道德口號、墻上掛的道德訓示,更為主要的是教育者對道德的實際踐行所產(chǎn)生的示范作用?!盵10]25江澤民曾經(jīng)說過:“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11]267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名校的學生常常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做出突出的業(yè)績,也證實了這個道理。言傳身教對教師的要求極高,可以說是幾近苛刻。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要愛崗敬業(yè),忠誠教育事業(yè),要自覺踐行終身學習理念,孜孜不倦地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緊跟科技發(fā)展趨勢,認真鉆研教育科學,并以此為樂。唯有如此,才能勝任本職工作。教師要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頭腦清醒,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處理問題,經(jīng)得起考驗與誘惑,保持定力,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以及各種錯誤思潮的侵襲,作風正派,情趣高雅,熱愛學生。
老子胸懷大愛之心:“人之不善,何棄之有?”[1]290“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盵1]169得道人經(jīng)常善于救人、救物,使之各得其宜,系因順大道之舉。“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盵1]246老子認為,人們應以自己的善心和誠信去感化那些不善和不誠信的人,使得他們都變得善良、誠信。這對于整個社會是善莫大焉。老子關于以善心和誠信去感化他人的主張對育人是極其重要的。育人的靈魂與要義就是愛心,沒有愛心的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這種愛心是不能期望任何回報的,因而是沒有代價的,就是無私奉獻,又是無差別、無選擇的,這是對教育者的基本要求,也應該是教育者的天性和本能。一個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了愛,才會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激發(fā)出創(chuàng)造力,從中體會到育人的無限樂趣。其實,教師對學生的愛,并非是單向的。學生感受到了愛,也會以同樣的方式愛自己的老師,雙方都會從中收獲幸福感。“愛是溝通人與人心靈的橋梁,你真誠地愛著別人,別人也會同樣對你,這樣的生活將更加和諧,人與人之間將更加融洽。彼此真正關懷的愛是幸福之源。”[12]158進一步講,教師只有在育人過程中真誠無私地付出了愛,培養(yǎng)出了對國家、民族有用的人才才能實現(xiàn)個人的人生價值。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人在生活中的真正價值在于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盵13]92一個沒有愛心的教師是肯定做不好工作,擔負不了育人重任的,甚至還有可能使學生產(chǎn)生自私、孤僻、冷酷、無情等消極情緒和性格,結果只能誤人子弟,因而對社會不僅沒有任何積極價值,而且還會是負面的。教師對學生愛心的養(yǎng)成源自于對教育的熱愛,源自于責任心、使命感。因此,教師應該經(jīng)常對照工作職責與黨和人民的要求反思自身,心存敬畏,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自覺性,及時消除一些不良念頭,撥正前進方向,以飽滿的熱情面對學生。全社會也要進一步強化尊師重教的氛圍,改善教師的生活,提高教師的地位,使其不斷增強職業(yè)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老子說:“有無相生?!盵1]60“有”與“無”相互生成。“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盵1]100王弼解曰:“言無者,有之所以為利,皆賴無以為用也?!盵14]27王弼正確指出了“有”與“無”的關系,即“有”生于“無”。“有”給人提供了便利,“無”才能發(fā)揮出實際功用。老子之所以稱道為“無”,是因為道是不可道的,無影無形;又稱道為“有”,是因為道確實存在著,并發(fā)揮著作用。所以,“有”與“無”是道的一體兩面,不可分離?!独献印返谑徽轮械摹坝小笔侵赣行蔚能嚨妮棗l、器皿的壁與室的墻壁、戶牖,“無”是其中的空間部分。在生活中,人們通常重視有形的、具體的事物,而相對忽視無形和隱形的事物的作用。其實,“有”與“無”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應該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才能充分發(fā)揮出實際功能,如果人為地把它們割裂開來,或者忽視某一方面都是錯誤的,也是有害的。人們借用這一原理,對于正確處理好育人中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辯證關系是極為有益的。毋庸置疑,在育人過程中,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家長對于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可以說是傾盡了全部力量,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著這一中心運轉的。學生做各種大量的作業(yè)、習題,以及各種練習,參加形形色色的課外補習班、速成班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結果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提高了,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質卻被忽略了,沒有得到相應的發(fā)展。一些青少年不懂得感恩,只會伸手向父母索取,貪圖享受,沒有獨立生活能力,有的畢業(yè)后在家里成為“啃老族”。提高學生的智力、智商固然重要,然而,在某種程度上,非智力因素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更加重要。諸如學習能力、動手能力、溝通能力、團結協(xié)作能力以及獨立生活能力等對學生都是不可或缺的。再如,對于學生的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而言,人們更多地關注其科學素質,對于其人文素質的重視程度相對不足,這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是十分不利的。鄒文廣先生認為:“加強人文關懷、重建人文精神已成了我們今天社會發(fā)展實踐中非常重要的課題。什么是人文精神?簡單說來是一種為了人、關注人、理解人、把人當成人的思想情懷,倡導人文精神就是要求我們要在目的層面關心人的發(fā)展?!盵15]袁行霈先生高度概括了人文科學的育人功能:“它能豐富人的精神,美化人的心靈,提升人的品德,協(xié)調(diào)人和自然的關系以及人和人的關系,促使人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術用到造福于人類的正道上來,這是人文無用之大用?!盵16]因此,加快補齊學生人文素質的短板刻不容緩。應該加大對學生進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美德、社會公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努力提升其人文素養(yǎng),使學生懂得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社會主義,自覺遵守社會規(guī)范,尊老愛幼,學會感恩,助人為樂,熱心公益,從而為社會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1]104老子認為,人如若放縱貪欲,沉溺于聲色享受不僅不能延壽,而且還會傷害身體,惑亂心性,反而導致早衰,因而要人們“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盵1]134老子崇尚樸,有時直接稱道為“樸”。道家都推崇簡樸的生活。莊子對生活很恬淡,他說:“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盵5]14《淮南子·精神訓》指出:“嗜欲者使人之氣越”[17]223,所以,“圣人食足以接氣,衣足以蓋形,適情不求余?!盵17]238。道家反對嗜欲,追求簡樸,是因為在他們看來嗜欲違背天道,簡樸符合人的本性。抑制嗜欲膨脹,抵制外在誘惑,需要人們毫無懈怠地持守大道,保持堅強的定力。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儉樸是美德。儉樸能夠量入為出;儉樸可以養(yǎng)廉、養(yǎng)性;儉樸是強業(yè)、強國之基。[18]107老子和其他道家對簡樸無欲生活方式的論斷,即使在今天也富有生命力。在當代,由于物質財富比較富足,人的思想觀念多元化,使得一些青少年不懂得艱苦樸素的重要性,盲目追求享受,生活上互相攀比,遇到所謂新潮的思想沒有自己獨立的判斷與鑒別力,容易迷失自我,這不利于青少年養(yǎng)成優(yōu)良的思想品德。教育者應該幫助他們正確對待物質利益,分析腐朽生活方式的危害性,使之樹立遠大的志向,保持旺盛的斗志,實現(xiàn)人生夢想;使他們真切認識到不能因為貪圖享受,癡迷于物欲而自暴自棄,貽誤了寶貴的年華,懂得人生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道理;使他們正確認識我國現(xiàn)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國仍然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人均資源相對貧乏,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需要經(jīng)過長期不懈的艱苦奮斗。要運用多種形式對青少年進行革命理想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使之從革命先烈身上學到為共產(chǎn)主義理想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高貴品質,也應該運用身邊時代楷模的感人事跡激勵他們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奉獻青春,用實際行動譜寫光輝的人生樂章。
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盵1]221“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1]192勤勉踐行理想的人才是有志氣,不失去本根的人才能恒久。育人之道并無難以理解的深奧道理,重在踐行,關鍵在持之以恒。要從日常小事做起,從不易察覺的細微之處起步,日積月累,久久為功。誠如老子所云:“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盵1]293“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盵1]296踐行育人之道需要育人者有奉獻意識。育人是崇高的事業(yè),對育人者的人格有著極高的要求。育人者要學習老一輩教育家和優(yōu)秀教師的優(yōu)良美德,志存高遠,矢志不移,心無雜念,摒棄功利、浮躁的心理,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工作。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育人者要全身心投入實屬不易,為了學生講良心,靜下心來潛心教育,不圖安逸,不計報酬,不畏浮云遮望眼,必要時勇于犧牲個人利益。育人不僅僅是教師、學校領導者的職責,學校的全體職工都要有育人觀念。不僅如此,全社會也都應該增強育人意識,盡育人之責。學校和整個社會形成了育人合力,做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