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拉加里人的“噶拉”(Skal):嫁妝、聘禮還是其他?

2019-02-20 02:04白賽藏草
關(guān)鍵詞:音譯案例家庭

白賽藏草

(西南民族大學(xué)藏學(xué)學(xué)院 四川成都 610041)

伴隨著婚姻締結(jié)而發(fā)生在男女雙方家庭的經(jīng)濟交換類型,有彩禮(聘禮)和嫁妝兩種。關(guān)于彩禮和嫁妝的研究人類學(xué)界已經(jīng)有了很豐碩的成果,歸納起來有六大觀點。[1]第一種觀點是繼承說①競爭說的相關(guān)研究,可參見斯蒂文·葛蘭(Steven J.Gaulin)、詹姆斯·博斯特((James S.Boster,1990、1993)、米爾德麗德·迪克曼(Mildred Dickemann,1991)、加里·貝克爾(Gary S.Becker,1991)的文章。,是指嫁妝是女性在其父母死亡之前的一種財產(chǎn)繼承形式,譬如古德(Jack Goody)在其歐洲社會的考察研究中指出:嫁妝在它的一般表現(xiàn)形式上,是在父母死亡之前的一種財產(chǎn)繼承形式。[2]第二種是福利說②福利說的相關(guān)研究,參見愛麗斯·斯郝萊格爾(Alice Schlegel)與羅恩·埃勞爾(RohnEloul,1988)、張俊森與陳威廉(1999)、巴利·休利特((Barry S.Hewlett,2001)等人的文章。,其主要觀點是嫁妝與女兒在接受妻子集團中的生活是否幸福有關(guān)。[3]愛麗斯·斯郝萊格爾(Alice Schlegel)與羅恩·埃勞爾(RohnEloul)認為,家庭能夠用女兒的嫁妝來增加她們的幸福,在印度社會里嫁妝可以用來“交換具有高地位的女婿”,或者“吸引較窮的但是像樣的女婿,可以通過女兒的財富來確保他的忠誠?!盵4]第三種是勞動價值說③勞動價值說的相關(guān)研究,可參見伊斯特·博賽若普(Ester Boserup,1970)、杰克·古德(Goody Jack,1976)、華若璧(Rubie S.W atson,1981)、植野弘子和阿齊茲(1978)的文章。,其主要觀點是婚姻償付與男女雙方在生產(chǎn)性勞動中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有關(guān),而由于男女兩性在同一社會中所創(chuàng)造的勞動價值的差異產(chǎn)生了社會類型與婚姻償付制度的對應(yīng),古德便是這種觀點的提出者。第四種是競爭說④競爭說的相關(guān)研究,可參見斯蒂文·葛蘭(Steven J.Gaulin)、詹姆斯·博斯特((James S.Boster,1990、1993)、米爾德麗德·迪克曼(Mildred Dickemann,1991)、加里·貝克爾(Gary S.Becker,1991)的文章。,認為嫁妝是女人之間的競爭,而聘禮是男人為了女人而展開的競爭。第五種是家庭意圖說①家庭意圖說的相關(guān)研究,可參見愛麗斯·斯郝萊格爾與羅恩埃勞爾(1988)、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1961)、弗里德曼(1992)、陳其南(1990)的文章。,其觀點是婚姻貿(mào)易經(jīng)常被解釋為新娘的父母與新郎之間所作的安排,嫁妝可以保持和提升家庭的社會地位,反映的是父親的意圖。第六種觀點是財產(chǎn)轉(zhuǎn)移說②財產(chǎn)轉(zhuǎn)移說的相關(guān)研究,可參見古德、閆云翔(2000)的文章。,認為嫁妝和聘禮是一種財產(chǎn)再分配的方式,從一個家庭轉(zhuǎn)移到另一個家庭。

具體到中國社會中的彩禮和嫁妝研究,學(xué)者們提出了“婚姻償付理論”③婚姻償付理論,是以婆家為女方的加入向娘家提供補償作為前提,認為女性是一種禮物,是一種具有生育價值和勞動價值,可以帶來人口和財富增長的禮物。這種理論強調(diào)群體之間的關(guān)系,而忽略代際關(guān)系。和“婚姻資助理論”④不同于婚姻償付理論的婚姻資助理論,則突出新建立家庭在群體當中的位置,強調(diào)代際關(guān)系在婚姻交換中的重要作用。根據(jù)這一說法,彩禮與嫁妝就是一種代際間的資助。以及償付資助相結(jié)合的理論。相對而言,關(guān)于藏區(qū)婚姻中發(fā)生的雙方家庭之間的經(jīng)濟交換,學(xué)界研究比較少。目前,已經(jīng)發(fā)表的有阿齊茲的《藏邊人家》[5]、格勒等人的《甘孜色達牧區(qū)的嫁妝和聘禮》以及龔摘的《華銳藏族婚禮中的禮物交換》。阿齊茲認為,尼泊爾定日人之婚姻償付與社會經(jīng)濟相聯(lián)系,因此與勞動價值說的觀點基本一致。格勒利用甘孜州色達牧區(qū)的田野資料,否定了彩禮嫁妝是男女兩性在社會生產(chǎn)和家庭經(jīng)濟中所做貢獻的反映形式之說⑤即古德等人所持之生計經(jīng)濟決定理論。,認為藏區(qū)婚姻償付的形式和內(nèi)容受“家庭經(jīng)濟條件、男女婚后的居住模式以及各個地區(qū)大同小異的財產(chǎn)繼承方式和文化傳統(tǒng)”[6]等因素的影響,并將流行于色達牧區(qū)的吾噶(Bag-skal)和瑪噶(Magskal)解釋為聘禮和嫁妝。龔摘則指出:流行于今天青海省大通河流域華銳松多地方的彩禮和嫁妝,既有古德所說的生計經(jīng)濟地位的體現(xiàn),又同時兼有婚姻償付和婚姻資助的特征。[7]位于西藏山南地區(qū)曲松縣的拉加里⑥關(guān)于田野點拉加里的基本情況,筆者已有專門的文章描寫,故不在此贅述。具體參見《拉加里的過去和現(xiàn)在》和《苯加與米倉——西藏山南拉加里的親屬制度研究》。人,[8]在其婚姻生活中經(jīng)常有被稱為“噶拉”的物品以及財產(chǎn)流動。那么,流行于拉加里一帶的“噶拉”是否等同于上述之彩禮嫁妝之婚姻償付?如果不是,那它又具有什么樣的性質(zhì)和特點?這便是本文將要描述和討論的問題。

一、“噶拉”的日常表述

“噶拉”是拉加里的方言,人們在談到卡圖⑦卡圖,是藏文Kha-thug之音譯,是指一對男女自愿結(jié)合。此處筆者沒有使用“結(jié)婚”一詞,是因為拉加里方言中的卡圖與漢語之結(jié)婚所指意義不盡相同。、泰代頓巴⑧泰代頓巴,是藏文Tha-dad-vdon-pa之音譯,是指一個人的居住形態(tài)與之前的狀態(tài)有所區(qū)別,不管是從妻居、從夫居,還是單獨居住,都發(fā)生了變化。在拉加里,泰代頓巴是指一對夫婦和他們的孩子搬到一起居住。的時候經(jīng)常會提到它。在訪談中,只要說起家里的家具,抑或房子的修建情況,人們都會使用“噶拉”這個詞匯,并能明確地說出哪些是“我的噶拉”,哪些是配偶的“噶拉”,或是家里其他因為婚姻關(guān)系而加入人員的“噶拉”及其數(shù)目。筆者之所以會將“噶拉”與上述之彩禮、嫁妝放到一起討論,是因為“噶拉”與之有些許相似的特征,這主要體現(xiàn)在“噶拉”的流動方向上。在拉加里“噶拉”的流動方向有三種,需要說明的是每一次的流動都與婚姻的發(fā)生、終止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或者可以說“噶拉”的流動與婚姻關(guān)系相生相伴。

案例1:

WM,女,屬雞,今年44歲,拉加里村三組成員。她的阿酷⑨阿酷,是當?shù)胤窖裕挡匚腁-khu之音譯,意思是指男性配偶。名叫BD,屬鼠,今年41歲,是下江朗珍人⑩下江朗珍,是藏文Shag-byang-bla-vdren之音譯。這是地名,位于今曲松縣下江鄉(xiāng),該地有曲松縣境內(nèi)九大格魯派寺院之朗珍寺而得名。。夫婦倆有兩個女兒,都在上學(xué)。WM和她的阿酷年輕時一起參加勞動而相識她25歲的時候,兩個人走到了一起?!?2歲的時候我們泰代頓巴,阿酷搬過來的時候,從他父母家?guī)砹艘粚ψ雷?、兩個箤楚①箤楚,為拉加里方言,是藏文Rtsub-phrug之音譯,指一種編織物,常常用來披蓋在身上。、兩個鋪蓋(買來的被子)、四個萊布瑪②萊布瑪,系藏文Leb-ma之音譯,是指一種紡織品,又分兩種,一種是可以用來作鋪床的,一種則是用作被子蓋的。、兩對箤楚卡墊③卡墊,系藏語Kha-gdan之音譯,是指墊子。,糧食總共載來了一拖拉機,有青稞、小麥,還有菜籽”,WM回憶說。

案例2:

ZG,女,屬猴,今年33歲,她的阿酷SN今年43歲。他們家屬于拉加里村2組。家里有四口人,夫妻倆和兩個女兒。ZG和阿酷自小就認識,大概19歲左右的時候,兩人卡圖。她28歲的時候從母家搬出來住到了阿酷家,和SN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她帶來的“噶拉”有一對藏式柜子、一對藏式桌子、一對箤楚卡墊、兩副鋪蓋、一對萊布瑪,還有差不多30博爾④博爾,是藏文Vbo的音譯,是藏族的一種度量衡,五個藏升(Bre)為一個博爾。的糧食。

案例3:

BJ,女,屬猴,今年57歲,出生在拉加里村。他們家有七口人,夫妻倆和兩個孩子以及他們的配偶和孩子。他們有三個孩子,大兒子已經(jīng)和阿姐⑤阿姐,是藏文A-ce之音譯,在拉加里方言里是指女性配偶。搬出去單獨居住。小兒子和他的阿姐以及一個八個多月大的兒子都住在父母家里,準備過年的時候搬出去單獨居住。老二是個女兒,有阿酷,也有個女兒,以后會和父母一起生活。

大兒子泰代頓巴的時候,從家里帶走的“噶拉”有:一對藏式桌子、兩對藏式柜子、一對藏式床、三個箤楚、三個萊布瑪、一對箤楚卡墊,另外還有差不多95博爾的糧食,其中有青稞、油菜籽、小麥和豌豆。

在這三個案例中,每個更換了居住地的人在搬遷時都帶了自己的“噶拉”,反映的便是“噶拉”的三種流動方向。案例1中WM的阿酷從他下江的原生家庭搬到了拉加里,選擇的是從妻居,搬出來時他從母家?guī)淼摹案晾毖b滿了一拖拉機。案例2中,ZG和她的阿酷是同村人,當她選擇從夫居住從母家搬出來時也同樣帶了自己的“噶拉”,與阿酷的父母住到一起后,這些“噶拉”就變成了這個家庭的共享財產(chǎn)。在這兩種居住形態(tài)中,新搬進來的人帶了自己的“噶拉”,而當他或她進入新家庭之后,原本屬于那個家庭的所有動產(chǎn)和不動產(chǎn)也都同樣歸屬于他或她,他或她與住在這個家里的所有成員享有同樣的使用權(quán)。案例3是一個單獨居住的個案,BJ的大兒子在搬出去時也從母家?guī)ё吡怂摹案晾?,在這樣的家庭,兒子的阿姐在從她母家搬出來的時候也同樣會帶一份自己的“噶拉”。單獨居住的兩個人在未來生活中對雙方帶來的“噶拉”與上述兩種家庭一樣擁有同樣的使用權(quán)。

二、“噶拉”的內(nèi)容和分類

在拉加里,“噶拉”的內(nèi)容很豐富,但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臥具、家具、炊具、田地牲畜和房子。

(一)臥具

但凡有人分得了“噶拉”,臥具都會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臥具具體表現(xiàn)為萊布瑪、卡墊和鋪蓋。萊布瑪又有兩種:一種是用來蓋的,相當于被子;另一種則是用來鋪的,相當于褥子??▔|也分很多種類,在拉加里常見的有絨墊、箤楚墊和一般的卡墊。絨墊和一般的卡墊在材質(zhì)上有所不同,絨墊似乎更多地是用一種專門的毛線紡織而成。箤楚在取材和加工程序上都不同于上述兩種,更像是用麻制成的,通常也有用來蓋的和鋪的兩種。這里所謂用來蓋的和鋪的,只是尺寸上有所不同而已,沒有其他差別。人們常說的鋪蓋,是指從商店里買來的成品被子。

(二)家具

家具在“噶拉”中出現(xiàn)的頻率僅次于臥具,也是分配“噶拉”之必備。家具主要有床、柜子和桌子,柜子和桌子都是藏式的。較之普通的柜子和桌子,藏式的會大一點,能容納很多碎小物品。這些家具有買來的,也有定做的,上面都有精美的漆畫。村里有許多畫匠,被稱為琮當堪(Tshon-btangmkhan,意為畫匠),手藝都很不錯。

(三)炊具

家用中除了上述之家具,還有鍋碗瓢盆,詳見案例4中女主人的“噶拉”。

案例4:

QZH,女,屬龍,今年49歲,出生在拉加里。她的阿酷是CR,屬鼠,今年53歲,也是拉加里人。QZH在19歲的時候生了大兒子,第二年便和阿酷泰代頓巴。

QZH和他的阿酷屬于單獨居住,當年從家里搬出來的時候,也都帶來了自己的”噶拉”,她還給我們一樣一樣地看了以前從父母那里分來的舊器具。她的”噶拉”有一個小柜子、一個桌子、一個桑廓①為藏語Zangs-khog之音譯,是指一種銅制成的鍋。、一個酥油桶、一個鼎儔②為藏語Ding-phrug之音譯,是一種炊具。、一個噶朵熱③為藏語Ka-to-ra之音譯,是一種炊具。、一個廓迪④為藏語Khog-ldir之音譯,是一種炊具。、一個金木巴⑤為藏語Skyum-pa之音譯,是一種炊具。、一個卡墊、兩個萊布瑪、一個道廓⑥為藏語Lto-khog之音譯,是一種炊具。、一個曲爾廓⑦為藏語Phyur-khog之音譯,是一種炊具。、一個巴東⑧為藏語Gdong之音譯,是一種炊具。、一個巴蘭姆⑨為藏語Pa-lam之音譯,是一種炊具。、一個麥廓⑩為藏語Me-khog之音譯,是一種炊具。、一個約廓?為藏語Yos-khog之音譯,是一種炊具。,還有50博爾左右的糧食和4畝農(nóng)田。阿酷的”噶拉”有兩個鉿央?為藏語Ha-yang之音譯,是一種炊具。、一個萊布瑪、4個噶仁木?為藏語Ka-rum之音譯,是一種炊具。、50博爾的糧食和3畝農(nóng)田。

(四)糧食

在拉加里,泰代頓巴的時間大多是在藏歷正月,因而分配口糧也成為了必須進行的一項內(nèi)容。受地理和氣候所限,當?shù)氐姆N植物以青稞和豌豆居多,還有少許谷地種植小麥。此外,每家每戶或多或少都會種植油菜籽和土豆,油菜籽是食用油的主要來源。所有的糧食都是自給自足,不會向外出售,口糧不夠部分還得另外購置。分配“噶拉”之糧食時,在過去都是以博爾即藏斗計量,如今大多數(shù)都以麻袋計數(shù)。

(五)房子

對于那些單獨居住的夫婦而言,“噶拉”中還有包括一種特別的項目——新建房子。不同于其他居住形態(tài)的家庭,這些家庭在初建之時還需要修建屬于自己的居所。修建房子所需要的所有資金由兩個家庭共同承擔,通常都是平攤費用,即人們經(jīng)常說的“一半一半”。所需之人力,理論上也是由兩家人共同承擔,但實際上還取決于居住地的選擇和對雙方家庭勞力的考量。如果夫婦倆決定將新房子修在離女方家不遠的地方,女方家出的勞工可能在數(shù)量上會多一點,反之亦然。特別是對男女出自不同村落的家庭而言,勞力上的差別更明顯。

(六)田地

夫妻倆的出生地還決定了“噶拉”是否帶有土地。如果這對夫妻是來自同一個地方,包括同一個行政村或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從妻居和從夫居中的對方家庭、單獨居住的雙方家庭都會給搬出來的人按照家庭擁有的土地額數(shù)而分配相應(yīng)的農(nóng)田。譬如說扎西和卓瑪夫婦都是拉加里村的人,或者一方為附近村落的人,他們的“噶拉”中就會帶有農(nóng)田。但是,如若夫妻倆來自不同的地方,“噶拉”中就不會出現(xiàn)農(nóng)田。案例4中的QZH和她的阿酷CR都是拉加里村的人,因此,他們倆各自從母家搬出來時都分得了農(nóng)田。而村民拉卓和白瑪?shù)陌⒖岫际菑那煽h外搬進來的,前者是從山南瓊結(jié)縣搬過來的,后者是由加查縣搬過來的,他們倆的“噶拉”中就沒有農(nóng)田這一項內(nèi)容。另外,從案例4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盡管QZH夫婦是單獨居住,都分得了農(nóng)田,但其數(shù)目是不同的。因此,能夠分得多少“噶拉”,具體是什么內(nèi)容,這都依賴于原生家庭的實際情況,包括家庭的經(jīng)濟條件和兄弟姐妹的數(shù)目。

(七)牲畜

“噶拉”中還有一部分是家畜,例如羊、巴炯①巴炯,系藏文Ba-phyugs之音譯,是指黃母牛。在拉加里每個家戶都會飼養(yǎng)幾頭母黃牛,成為牛奶和奶制品的來源。等。但是,總的來看,在拉加里每個家戶中飼養(yǎng)的家畜并不多,因而“噶拉”中巴炯和羊的數(shù)目也并不顯著。有些人家在分配“噶拉”時會分撥其中的幾只或幾頭給兒女,也有的人家只分配上述之臥具、家具和一些日常家用,而不會在少得可憐的牲畜中進行再分配。

隨著與外界的聯(lián)系越來越密切,夫妻倆泰代頓巴時帶過來的“噶拉”也有了新的變化,新式的組合柜、電器等紛紛走入了人們的選擇,“噶拉”的形式也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家具。

三、“噶拉”的分配方法

通過長時間的田野調(diào)查,筆者發(fā)現(xiàn)在拉加里“噶拉”分配的基本原則是每個兒女都有份,份子的大小與多少大體上是一致的。關(guān)于這一點,報道人提供的下面幾個案例是最好的說明。

案例5:支書的甘雄②甘雄,是拉加里方言中關(guān)于親屬稱謂的術(shù)語,為藏文Rgan-gzhon之音譯,可簡單地理解為兄弟姐妹,包括同父異母和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

GM,屬猴,今年57歲,是拉加里村支書。他有兄弟六人,他是老大。支書單身,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母親早年已經(jīng)去世,父親去年過世了。支書最大的弟弟,叫QP,屬狗,今年55歲。他從家里搬出去時,還是人民公社的時候,大概是在1977、78年的樣子。他的阿姐也是住在拉加里的,生了孩子以后,他們倆就在外面借了別人家一間小房子,住在了一起。因為當時家里條件不好,所以也沒帶走什么東西,只帶走了一個用來蓋的萊布瑪、一個用來鋪的卡墊和一個用來蓋的箤楚,并且這些也都是他以前用過的。至于糧食,“因為當時是公社統(tǒng)一發(fā)放的,因此他們倆搬到外面以后就自己直接去公社里面領(lǐng)取”?,F(xiàn)在他們也蓋了新房子,也在拉加里村,與支書家離得不遠。

支書兄弟中的老三兄弟叫DB,在縣某部門任職。他的阿姐是下江鄉(xiāng)人,也是公務(wù)員。他從家里分出去的時間,是找到工作的那年,后來才與阿姐結(jié)婚。弟弟大約是在17、8年前縣里聘用干部的時候,“成了拿鐵飯碗的工作人”,當時他被分到了一個鄉(xiāng)上。他找到工作以后父母給了他一套臥具、一套柜子和一個桌子。

老四兄弟叫ZHX,屬馬,今年47歲,是名醫(yī)生。他雖為DB的弟弟,但比哥哥早兩年找到工作。ZHX也是在工作的那一年從家里搬出去的,搬出去的時候分到的東西也是小桌子一個、臥具和柜子各一套,和他哥哥一樣。

支書家的老五叫SZH,屬狗,今年43歲,現(xiàn)為一家茶館老板。在弟弟搬出去之前,支書曾主持修建過一套三個噶的房子。“SZH分出去的時候,除了我蓋的那棟房子,父母還給了他一個桌子、一套臥具和一套灶具”。

支書家最小的甘雄,叫DZ,屬牛,今年40歲,現(xiàn)在乃東縣工作。他中專畢業(yè)以后,被分到了昌都地區(qū)的某個公安局。因為分配的地方離家太遠,父母并沒有給他任何家具。因而在2004年DZ被調(diào)回乃東時,他的父母讓人送去了一套柜子、一些錢和糌粑作為他的“噶拉”。

這個案例中支書的幾個甘雄都是男孩,每一個男孩離開父母時都得到了“噶拉”。在每個兒子分得的“噶拉”在數(shù)量上稍有不同,對于這一點,報道人支書解釋跟當時的家境有密切關(guān)系。就像他的第一個弟弟搬出去時,不僅支書家經(jīng)濟條件不好,據(jù)老人們講整個拉加里的生活水平都不如現(xiàn)在,因此,分得的“噶拉”數(shù)目顯然是不能和后來的ZHX相比。盡管臥具和灶具的數(shù)目不一樣,但是根據(jù)支書的回憶,幾個弟弟搬出去時帶走的臥具和灶具都是一套的,也就是說這些“噶拉”都是他們后來的生活必需品,或者足以應(yīng)付日常的生活了。

在拉加里,不光是兒子們分得的“噶拉”是一樣的,父母分給女兒們的“噶拉”也會盡量保持一致,就像下面奧覺LM的這個案例。

案例6:奧覺LM的幾個女兒

LM,女,今年61歲,與丈夫有7個孩子,四個女兒已結(jié)婚并搬出去居住。大女兒LMZM,今年38歲,現(xiàn)居于鄰村。大概十年前,LMZM搬過去。除了家里幫忙修建的房子,彼時LM夫婦還給女兒置辦了一套床上用品,包括藏墊、被子和萊布瑪?shù)?,還給她送了一對藏式柜子、一個藏式桌子,分了四、五十博爾的糧食。

二女兒QZ,今年37歲,現(xiàn)居于鄰村。QZ于12年前搬到炯嘎塘(kyong-go-thang),與阿酷住在他們新建的居所。當時分得的”噶拉”與其姐姐LMZM一樣。

三女兒是QJ,屬羊,今年34歲,現(xiàn)居住于曲松鎮(zhèn)的另一個行政村。她的阿酷是家中幼子,與其母親一起生活。QJ搬過去的時候并沒有帶很多”噶拉”,而只是分了些糧食。因為他們和母親住在以前的房子里,家什齊全,沒有必要讓女方出。

四女兒CDZG,屬狗,今年31歲。她和阿酷都是在昌都某縣的小學(xué)老師,兩人為西藏大學(xué)專科時期的同學(xué)。因為她是萊切巴,所以除了上學(xué)時用過的行李,她跟阿酷單獨居住的時候,并沒有另外從家里分得”噶拉”。

其余三個孩子中有兩個兒子還在上學(xué),小女兒則在拉薩打工,還沒有結(jié)婚。按照奧覺LM的計劃,未來不管是誰跟他們老兩口一起生活,搬出去居住的孩子們的”噶拉”會是一樣的,也盡量會和前面幾個女兒保持平衡。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得知“噶拉”的分配還有一個互動的過程。就像奧覺LM的第三個女兒QJ,因為她是從夫居住,泰代頓巴的時候阿酷和母親一起生活,他們倆不僅不需要重新蓋房子,也不需要重新置辦日常家用。因此,QJ在母家分得的“噶拉”中并沒有臥具、灶具等,而主要是糧食。即便是糧食的數(shù)目,就像報道人奧覺LM說的那樣,有一個協(xié)商的余地,“對方家里情況和我們家相當,他們不讓帶其他的噶拉”。

盡管拉加里的“噶拉”分配原則是兒女都有份,但是家庭中那些參加了工作、有穩(wěn)定收入的孩子,以及掌握有一門手藝,例如會開車、能畫畫的孩子,在分配“噶拉”時也和其他孩子是有區(qū)別的。

案例7:房東家的孩子們

在拉加里的時候,我和妹妹就住在伉巴奧覺①伉巴,為房東的房名,奧覺為拉加里的親屬稱謂,是對父親或母親之母親的直接稱呼。家。她有九個孩子,丈夫三年前去世了,現(xiàn)在和三個孩子一起生活。奧覺的大女兒是ZHG,也是ZX的母親,現(xiàn)在住在拉加里村的三塘之一——炯噶塘②炯噶塘為地名,是藏文Gyong-dkar-thang之音譯,就在拉加里對面比較平坦的地方。。老二是BM,是個卡車司機,住在下洛③下洛為地名,系藏文Shag-lho之音譯,屬于今曲松縣曲松鎮(zhèn)。的阿姐家。老三是QZH,和她的阿酷住在拉加里。老四DJ,和她的阿酷住在曲松縣縣城通往拉加里王宮的路上。老五是個兒子,現(xiàn)在在山南瓊結(jié)縣工作。老六是QJZM,在阿里地區(qū)工作。老七叫JZ,與奧覺住一起,現(xiàn)在還沒有結(jié)婚,是家里的主要勞力。JZ平時會干農(nóng)活,農(nóng)閑時去加查縣打工。老八叫WM,現(xiàn)在在拉薩的一個印刷廠做臨時工。奧覺最小的女兒在上大學(xué)。

老大女兒ZHG泰代頓巴已經(jīng)有13個年頭了,搬出去的時候”噶拉”有2.5畝的農(nóng)田、一頭巴炯、20博爾的糧食、一對藏式桌子、一對藏式柜子、一對藏式床、一對箤楚卡墊、一副鋪蓋和一個箤楚。另外他們單獨居住的時候,房子也是兩家人一起修的,費用由兩家人平攤。老二BM會開車,是個汽車司機,他要搬出去跟阿姐住的時候,沒有從家里帶”噶拉”。因為家里孩子比較多,所以老三QZH從小是由她阿奶④阿奶系藏語A-ne之音譯,為拉加里的親屬稱謂,是對父親姐妹的直接稱呼。撫養(yǎng)的,后來她找了阿酷以后,也是從阿奶家直接搬出去的,”噶拉”自然也是由她的阿奶家分的。老四DJ搬出去單過的時候,”噶拉”和老大ZHG是一模一樣的。老五和老六因為都是萊切巴①為藏語Las-byed-ba之音譯,意為有工作的人。,所以找到工作的時候就從家里搬出去了,除了上學(xué)時的鋪蓋,其他什么也沒有帶走。

奧覺伉巴的幾個孩子中,有兩個是萊切巴,即有工作的人。一個兒子在瓊結(jié)縣政府工作,一個女兒是阿里地區(qū)的公務(wù)員。有工作的人,也就是那些在當?shù)乇环Q為是萊切巴的人,在拉加里通常情況下都不會再從家里分得“噶拉”,有時候人們也會將他或她在上學(xué)或者剛參加工作時從家里帶走的行李、桌子等當作是給他們的“噶拉”。在這個案例中,比較特別的是奧覺的老二BM。他并不是萊切巴,但當他找到阿姐,并從家里搬出去居住的時候,并沒有從母家分取“噶拉”,據(jù)奧覺解釋,這是因為BM“是個拉辛巴②拉辛巴,是藏語Lag-shes-ba之音譯,意思是指身懷技藝之人,或者懂工藝之人。在拉加里,司機、畫匠、木匠、工匠等都居于拉辛巴之列。,有手藝”。雖然BM在家里分獲“噶拉”是與其他甘雄不一樣,但在拉加里像他這樣的并不是特例。這些匠人、司機和有工作的其他兄弟姐妹,在找到卡圖并開始泰代頓巴的時候,不會再從家里帶走“噶拉”。此外,奧覺的孩子中還有一位在“噶拉”分配當中也扮演了特殊的角色,這就是她的老三女兒QZH。QZH自幼由她父親的妹妹阿奶撫育,在她搬出去單獨居住的時候,其“噶拉”也是從阿奶家獲得的。至于女兒QZH“噶拉”的獲得形式是另一個議題,還需做單獨的文章討論。

四、“噶拉”是嫁妝、聘禮,還是其他?

在許多訪談中,我的那些報道人都說不明白“噶拉”究竟是什么,盡管他們對自己帶來的“噶拉”記得一清二楚。直到田野中期,在一次與老人美朗的閑聊中,老人的一句話使我茅塞頓開、恍然大悟。老人說,之所以兒女搬出去“泰代頓巴”的時候要給他們準備“噶拉”,是因為他們在此前為這個家庭付出了努力,遭受了辛苦。因此,“噶拉”也可以說是對即將從這個家搬出去的兒女的一份回報,或者他們理論上應(yīng)該獲得的酬勞、份子。

因而,拉加里方言中之“噶拉”其藏文書面寫法應(yīng)該是Skal。至于為什么將藏文的一個字Skal變成了兩個單獨的音節(jié)Ska和La則是語言學(xué)要解決的問題,在藏語很多方言里都有這種拆分的現(xiàn)象。

Skal(噶拉),在辭典中有三種解釋。第一種,是指份子,即分攤得來的部分;第二是指緣法和福分,命中注定的機會;另外一種則是數(shù)學(xué)術(shù)語,是指代替、替換的部分。根據(jù)上述的幾個案例,以及老人的啟示,可以確定“噶拉”就是份子,兒女從家里分得的屬于自己的份子。因此,“噶拉”揭示的不是以嫁妝、聘禮為中心的婚姻償付,而是拉加里的財產(chǎn)繼嗣制度。

首先,在形式上“噶拉”不同于彩禮和嫁妝。從前三個案例,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不管是從妻居、從夫居,還是單獨居住的家庭,總有“噶拉”的流動。僅從“噶拉”的流動方向來看,案例1中WM阿酷的“噶拉”,與我們談?wù)摰牟识Y有些相似,因為這些財物是由男方家庭提供的;案例2中ZHG的案例與嫁妝又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是由女方提供并流入男方家庭。在案例3中,如果單看BJ大兒子的“噶拉”,似乎像是男方家提供的彩禮,但是它的流向并不是妻子家,而是第三個家庭,即他和妻子新建的屬于他們自己的小家庭。同時,對于他們的小家庭而言,“噶拉”從BJ及其兒子妻子的父母家流入。無論是男方帶來的還是女方帶來的財物,在拉加里都使用“噶拉”這一詞匯,而不加區(qū)別。

其次,“噶拉”在內(nèi)容上的表現(xiàn)也與彩禮和嫁妝有別。在中國農(nóng)村盛行的彩禮,通常都是由錢和物一起構(gòu)成,龔摘在青海松多藏族村落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其中,“物”這一塊包括衣服、首飾等比較珍貴的物品。嫁妝亦是如此,并且逐漸趨向于金銀項鏈、鐲子等一些非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質(zhì)。但是拉加里人的“噶拉”在內(nèi)容上則多表現(xiàn)為房屋居所、糧食、家具、臥具和灶具等一些生活必需品。

第三,“噶拉”流動的時間并不是婚姻的開始?!案晾敝员徽`解為彩禮和嫁妝,是因為這些財產(chǎn)的轉(zhuǎn)移與一對夫婦住在一起是同時發(fā)生的,也就是人們通常理解的結(jié)婚。但實際上,拉加里人的婚姻并非開始于“住在一起”,而是在此之前的“卡圖”,關(guān)于這個議題筆者已有相關(guān)的討論[9]。“住在一起”只是夫婦倆改變了居住模式,即由原來的分開居住轉(zhuǎn)變成了從夫居住、從妻居住或者單獨居住。

第四,在拉加里流動在婚姻當事人家庭之間的“噶拉”,與藏族法典中記載的財產(chǎn)分配相一致。關(guān)于藏文中的Skal這個詞匯在藏族古代的法典《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中都有相關(guān)的條文記載。例如《十六法典》的第十三條“親屬離異法”中規(guī)定在夫妻離異的案例,“對于沒有孩子的(女性)要分得她朵噶①朵噶,即藏文Lto-skal之音譯,意為糊口的份子?!保鋬?nèi)容包括“土地、房屋以及衣物”等。

第五,“噶拉”的獲得者并不僅限于婚姻發(fā)生的當事人。在拉加里,“噶拉”的獲得并不只是以婚姻的發(fā)生作為分配時間和數(shù)目的依據(jù),那些被村民們稱為“拉辛巴”或“萊切巴”的手藝人和國家公職人員,并不是在結(jié)婚甚至改變居住形態(tài)之時才會從父母那里獲得自己的“噶拉”。特別是后者,當一個人在政府機關(guān)或?qū)W校等謀得一份工作,成為“萊切巴”時,他的家人和父母就會在就職上崗之前給他或她置辦臥具、炊具等作為他們的“噶拉”。如果其工作的地方與家距離比較遠,家人就會選擇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錢,讓其購置這些日常用具。就像案例5中支書的弟弟、案例6中奧覺LM的女兒,以及案例7中房東的兩個女兒,都是在參加工作的時候,從家里獲取了以臥具為內(nèi)容的“噶拉”,而并非在自己結(jié)婚之時領(lǐng)取的。根據(jù)法典中的記載,“噶拉”的分配不僅出現(xiàn)在離婚的案件中,還適用于父子、兄弟之間的分異案例,譬如“依據(jù)人口之多少,分配土地、房屋、牲畜和物品等”。[10]此外,出家人在離家舉行剃度儀式之時亦會從原生家庭獲得一定數(shù)量的“噶拉”②對于出家之人,也要依據(jù)家庭條件分配噶,以廚具、土地等作為衣食保障。參見:藏族法典選編(藏文)[M],藏族歷代法典(藏文)[M].。[11]上述法典中關(guān)于“噶拉”的分配,則更體現(xiàn)了其非彩禮和嫁妝的這一特征。

第六,在藏族社會有專門表示彩禮和嫁妝的詞匯、術(shù)語,即居(Rgyu)和宗哇(Rdsongs-ba),有別于噶(Skal)或“噶拉”(Ska-la)?!熬印敝傅氖窃诮Y(jié)婚前男方需要向女方家庭提供的,其內(nèi)容有金銀首飾、衣服,還有一定數(shù)額的貨幣;而“宗哇”則是指由女方流向男方家庭的物質(zhì)提供,其內(nèi)容有牛羊等牲畜,同時也包括女方父母為新娘子置辦的貴重衣服及其配飾,譬如珊瑚、綠松石、珍珠等做成的價值不菲的項鏈。一經(jīng)婚禮,男方贈與女方父母的“居”其所有權(quán)便屬于新娘的原生家庭,若非因為女方的重大過失而導(dǎo)致婚姻關(guān)系的破裂,否則女方父母是不會退還的。同樣,藏族法典《十三法》《十五法》和《十六法》中也出現(xiàn)了一個與噶組合的詞匯即噶宗(Skal-rdzongs),例如“如果女子找到合適的人家,還要審時度勢付之于相應(yīng)數(shù)量的噶宗”。其中的“噶”是分得的份子,而另一半詞“宗”則是指女孩子結(jié)婚時原生家庭讓她帶入新家庭的牛羊等財物,即漢語之嫁妝,這一詞匯在今天的安多等地仍舊被廣泛使用。由此,也可以推斷拉加里的“噶拉”即是法典中出現(xiàn)的表示份子之意的“噶”,也即藏文Skal的轉(zhuǎn)音,同時有別于表示彩禮嫁妝的“居”(Rgyu)和“宗哇”(Rzdongs-ba)。

總而言之,“噶拉”作為發(fā)生在婚姻主體之間的財物轉(zhuǎn)移,其流動方向有三種,并與男女婚后的居住形態(tài)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從夫居住的家庭,流動的方向表現(xiàn)為由女方到男方;在從妻居住的家庭方向則是由男方到女方;而在單獨居住的家庭,“噶拉”流動的方向則是由男女兩個原生家庭轉(zhuǎn)入新建立的核心小家庭中。

不難發(fā)現(xiàn),在多元的“噶拉”流動方向中,其實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因為其方向始終與居住形態(tài)保持了一致性。這個規(guī)律聯(lián)結(jié)的,正是拉加里人的家庭觀念。拉加里人的家庭觀念是以居住形態(tài)為中心的,因而在家庭財產(chǎn)的繼承和分配制度上依據(jù)的還是這個原則。凡是居住在一起的人,對家庭財產(chǎn)的繼承都擁有同等權(quán)利。從原生家庭搬出去的人離開時帶著自己分得的“噶拉”,加入另一個家庭組織。如此,他或她獲得了新家庭中一切財產(chǎn)的使用和繼承權(quán),但同時也不再擁有先前在原生家庭中的權(quán)利。

“噶拉”的內(nèi)容繁多,但歸納起來有房屋、田地、臥灶家具等生活用具以及少量的牲畜。從這些類型來看,“噶拉”并不是高級需求,很少有奢侈品,而滿足的是基本生活需求?!案晾辈⒎遣识Y,也非嫁妝,其分配機制反映的是拉加里人的繼嗣制度。因此,以往學(xué)者們關(guān)于婚姻償付的各種理論都無法解釋拉加里的“噶拉”流動。在拉加里,每個人都有從原生家庭分得“噶拉”的機會,它不僅承載著家人對其付出艱辛和勞苦的感謝,也反映了子女在父母那里享有共同分配財產(chǎn)的平等機會和地位。

猜你喜歡
音譯案例家庭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清末民初音譯元素名規(guī)范方案用字探析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tǒng)計案例拔高卷
家庭“煮”夫
談?wù)勎覈鴤鹘y(tǒng)文化中一些詞語的翻譯(三)
夏譯漢籍中的音譯誤字
發(fā)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戀練有詞
基于字形與語音的音譯單元對齊方法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fā)的多重思考
汨罗市| 九台市| 满洲里市| 阜南县| 丰台区| 保康县| 忻州市| 甘肃省| 长汀县| 墨竹工卡县| 泰安市| 伊宁县| 巴林左旗| 南丰县| 凤凰县| 姚安县| 元阳县| 秦安县| 治多县| 绥阳县| 合江县| 桂阳县| 长治市| 筠连县| 淄博市| 河北区| 弥渡县| 长泰县| 榆林市| 顺昌县| 宁强县| 宝清县| 沧源| 武城县| 兴安盟| 巫山县| 辽宁省| 荔浦县| 仙桃市| 胶州市|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