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鷗
(內蒙古民族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內蒙古林業(yè)總醫(yī)院腎內科(血液透析室),內蒙古 牙克石 022150)
血液透析是重癥腎病患者首選治療方案,雖然此方法可延長患者生命,但是由于治療時間長,對患者機體會產生一定損傷,為降低低血壓與患者體質量增長情況,透析超濾總量不可超過患者體質量的5%[1]。本文針對血液透析患者應用鈉及超濾曲線模式,觀察對患者低血壓與超濾量所產生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共162例需實施血液透析患者,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各組81例。參照組:男性49例,女性32例,年齡45歲-80歲,平均年齡(67.83±2.55)歲。觀察組:男性50例,女性31例,年齡46歲-82歲,平周年齡(67.85±2.57)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相比較不存在明顯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與剔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或者家屬自愿參加此次研究;剔除標準:①嚴重腦出血、肺功能不全;②中途退出者;③對藥物過敏者;④精神系統(tǒng)疾病;⑤語言與認知障礙;⑥有出血傾向[2]。
1.3 方法 參照組:應用普通透析模式;選擇血液透析機型號:4008s,透析液500 mL/min,血流量200 mL/min-250 mL/min,透析溫度為36.5°,透析時間為4 h;鈉的濃度為135 mmol/L,超濾率不變;觀察組:應用鈉及超濾曲線模式;選擇血液透析機型號4008s,選擇鈉及超濾曲線模式,應用UF-3、Na-3方案,也就是三階梯下降曲線模式,鈉的濃度初期為145 mmol/L,逐漸下降到137 mmol/L直到透析結束,超濾量根據三階梯高-低過渡完成。
1.4 觀察指標 對患者治療后血壓與平均動脈壓以及心率情況,觀察患者治療過程中機體是否有不適反應發(fā)生。記錄兩組治療過程中的目標超濾量與實際超濾量。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和計量資料比較分別行χ2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相關指標情況 對照組:收縮壓(89.54±5.43)mmHg,平均動脈壓(75.62±3.45)mmHg,心率(98.35±6.42)次/min;觀察組:收縮壓(114.54±6.42)mmHg,平均動脈壓(90.72±4.32)mmHg,心率(85.72±5.43)次/min;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平均動脈壓、心率指標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對照組:惡心嘔吐5例(6.17%),肌肉痙攣3例(3.70%),嗜睡3例(3.70%),出汗3例(3.70%),總發(fā)生率為17.28%;觀察組:惡心嘔吐1例(1.23%),肌肉痙攣1例(1.23%),嗜睡1例(1.23%),出汗1例(1.23%),總發(fā)生率為4.94%;治療過程中,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率4.94%低于對照組的17.28%,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對比兩組患者超濾量的目標量與實際量情況 對照組:目標量(4,005.45±90.87)mL,實際量(3,403.43±80.86)mL;觀察組:目標量(4,109.98±98.78)mL,實際量(4,110.00±98.80)mL;通過超濾量的目標量與實際量進行分析,觀察組應用目標量與實際量更接近。
血液透析過程中導致低血壓因素較多,比如心血管反射、血容量充盈、透析液的溫度與成分以及超濾量等。有相關研究稱:當血容量在85%以上就不會出現(xiàn)低血壓或者肌肉痙攣情況[3]。在實施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選擇鈉及超濾曲線模式可降低低血壓情況發(fā)生,因為透析超濾會降低血容量,機體會相對應做出反應,從而使水分在組織間隙滲透到血管內補充血容量[4]。此外,透析過程中,血液多余的鈉、尿素與鉀會被清除,從而降低晶體滲透壓,導致低血壓情況。鈉及超濾曲線模式可合理地控制鈉濃度,及時補充細胞外液,對血容量再充盈有著積極的影響,鈉濃度先高后低,使超濾率由高到底,進而保證治療效果[5]。
綜上所述:鈉及超濾曲線模式可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量壓的情況,超濾量隨著鈉濃度而變化,可提高透析效果,符合臨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