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麗 廖 蕓 彭迎春 馮志萍 任王靜 夏秀英
(樂山市人民醫(yī)院婦科 樂山 614000)
宮角及輸卵管介質(zhì)部妊娠組織周圍血供豐富,一旦破裂,可導致大出血,嚴重時可能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腹腔鏡治療該類疾病術中的止血問題也一直是臨床關注的重點。本研究通過比較電凝、垂體后葉素注射、異位妊娠病灶基底部套(縫)扎及子宮動脈阻斷術在腹腔鏡治療宮角及輸卵管介質(zhì)部妊娠術中的止血效果及副反應等,旨在尋求該類手術中更安全有效的止血方式。
選擇 2015年 01月~2017年 12月在樂山市人民醫(yī)院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宮角及輸卵管介質(zhì)部妊娠患者 81例, 平均年齡(31.54±6.47)歲,病灶大小(3.49±0.70)cm,術前血HCG(5490.42±4433.31)mIU/mL。分為 A、B、C、D 4組,A組 25例,應用電凝止血;B組 20 例,應用垂體后葉素止血;C組 21例,應用異位妊娠病灶基底部套扎或縫扎止血;D組 15例,應用雙側(cè)子宮動脈臨時阻斷術止血。4組患者的年齡、體重指數(shù)、病灶大小、術前血HCG水平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術前均充分告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A組在異位妊娠病灶切除或切開取胚時采用電凝止血,必要時使用可吸收線縫合止血、修補宮角;B組采用垂體后葉素6u+0.9%氯化鈉注射液10ml于病灶基底部周圍組織注射,后處理同A組;C組采用1/0可吸收線于異位妊娠病灶基底部套扎,若套扎困難則采用縫扎,后再處理妊娠病灶;D組于骶韌帶外上約2cm 處打開闊韌帶后葉,或于卵巢懸韌帶、圓韌帶及髂外血管圍成的三角區(qū)內(nèi)打開側(cè)腹膜,游離出子宮動脈,1/0可吸收線暫時結(jié)扎阻斷子宮動脈血流,待病灶處理完畢后再恢復子宮血供。
采用 SPSS19.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檢驗水準 α=0.05。
81例患者均在腹腔鏡下順利完成手術,術中、術后無嚴重并發(fā)癥。 4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比較,A組最多,B、D組次之,C組最少,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時間比較,D組手術時間最長,A、C組次之,B組最短,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注射垂體后葉素后,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血壓、心率的一過性波動,其中有1例因心率降至45bpm,予阿托品0.5mg靜脈推注對癥治療,其余均未予特殊處理。
A組術中采用電凝創(chuàng)面止血,雖簡便易行,但止血效果相對欠佳,且反復電凝可造成局部組織過度壞死、結(jié)痂、瘢痕形成,影響術后結(jié)構與功能的恢復,增加再次妊娠子宮破裂的風險等。
垂體后葉素含有血管加壓素和縮宮素兩種成分, 可直接刺激平滑肌及血管收縮,起到較好的止血效果。本研究中B組應用垂體后葉素預防出血,操作簡單,術中出血(87.00±49.67)ml,止血效果優(yōu)于單純電凝止血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術中觀察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血壓、心率的一過性改變。研究發(fā)現(xiàn),注射垂體后葉素后患者出現(xiàn)一過性血壓上升、心率下降,且有1例心率降至20次/min,經(jīng)全力搶救方脫險。因此合并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等患者要慎用垂體后葉素。
C組采用可吸收線套扎或縫扎異位妊娠病灶基底部止血,效果滿意,術中出血最少,僅(45.71±19.70)ml,與A、B組相比,該方法不需過分電凝創(chuàng)面,不影響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是一種相對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具有腹腔鏡縫合、打結(jié)操作基礎的婦科醫(yī)師均可實施,易于臨床推廣應用。
雙側(cè)子宮動脈臨時阻斷在腹腔鏡治療宮角及輸卵管介質(zhì)部妊娠術中止血效果尚佳,對患者的血壓、心率及術后子宮和卵巢的血供也無明顯影響。但因子宮動脈與輸尿管緊鄰,術中操作技巧要求相對較高,若合并盆腔炎癥或子宮內(nèi)膜異位等,游離子宮動脈將會更加困難,稍有不慎有損傷輸尿管可能,手術時間和風險相對增加,需要有扎實腹腔鏡操作基礎者方可實施,從而限制了臨床使用。
綜上所述,垂體后葉素、妊娠病灶基底部套(縫)扎以及雙側(cè)子宮動脈阻斷在宮角及輸卵管介質(zhì)部妊娠術中止血效果優(yōu)于單純電凝止血,但以上止血方式也各有局限,因此我們臨床應綜合評估,個體化選擇使用。